一种浸种防治马铃薯病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67592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9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浸种防治马铃薯病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无病虫、机械伤害的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马铃薯种薯;将种薯凉晒1‑2天后进行切种处理;将25g·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浸种防治马铃薯病害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浸种防治马铃薯病害方法。
技术介绍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兼用型农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马铃薯适应性强、分布广、抗逆力强,营养价值高、增产潜力大、产业链长,在世界各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马铃薯是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随着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压力增加,大宗粮食供应比较效益降低。2015年始,我国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产业发展迅猛,预计到2020年50%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实现目前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对于改善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保障身体健康和粮食生产安全有重要意义,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主要农作物之一。随着规模化种植年限延长,马铃薯病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点和难点。加之栽培管理水平滞后,马铃薯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马铃薯生产安全,特别是运动会病害的发生,严重障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据调查,病虫一般发生年份危害损失达15-20%,病虫发生偏重年份危害损失达40-60%,甚至达绝收程度。由于病虫危害,导致马铃薯单产低、品质劣、商品性差,平均亩产仅有1000公斤左右。马铃薯黑痣病等土传病害是近年新传入的危险性病害,马铃薯全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引起立枯顶芽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生长期在下茎受害,造成植株矮小或顶部丛生,薯块畸形变小,表面着生黑色斑块,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防治难度大、危害损失重。目前防治马铃薯黑痣主要是生长期喷药防治为主,防效甚微、人工费等成本高。专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浸种防治马铃薯病害方法,采用药剂浸种防治马铃薯黑痣防效果好、操作简单、成本低、方便易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浸种防治马铃薯病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无病虫、机械伤害的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马铃薯种薯;S2、将种薯凉晒1-2天后进行切种,将切刀用酒精消毒,50~100克的小型种薯从顶部纵切2~4块;较大的种薯,先从基部切块,再从顶部纵切4~5块,每个切块带有1~2个芽眼,重20~25克;S3、将25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成浓度为200倍的药液,装入桶状容器中;S4、将切好的马铃薯种薯,装入塑料网袋中,然后完全浸没于配制好的浸种药液中,浸种20-25分钟后,捞出薯种,淋干药液,在阴凉处凉干到种薯无水分后,按常规方式进行播种;S5、播种结束后进行合理的灌溉、施肥管理,直至收获。优选地,浸种后当天播种。优选地,所述浸种时间为20min。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现有的生长期病害防治相比,马铃薯出苗提前3-5天,出苗率提高8-10%,防效提高15-20%,马铃薯商品率明显提高,能有效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不仅能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而且对马铃薯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有显著的兼防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浸种防治马铃薯病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无病虫、机械伤害的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马铃薯种薯;S2、将种薯凉晒1-2天后进行切种,将切刀用酒精消毒,50~100克的小型种薯从顶部纵切2~4块;较大的种薯,先从基部切块,再从顶部纵切4~5块,每个切块带有1~2个芽眼,重20~25克;S3、将25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成浓度为200倍的药液,装入桶状容器中;S4、将切好的马铃薯种薯,装入塑料网袋中,然后完全浸没于配制好的浸种药液中,浸种20分钟后,捞出薯种,淋干药液,在阴凉处凉干到种薯无水分后,浸种当天按常规方式进行播种;S5、播种结束后进行合理的灌溉、施肥管理,直至收获。实施例2一种浸种防治马铃薯病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无病虫、机械伤害的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马铃薯种薯;S2、将种薯凉晒1-2天后进行切种,将切刀用酒精消毒,50~100克的小型种薯从顶部纵切2~4块;较大的种薯,先从基部切块,再从顶部纵切4~5块,每个切块带有1~2个芽眼,重20~25克;S3、将25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成浓度为200倍的药液,装入桶状容器中;S4、将切好的马铃薯种薯,装入塑料网袋中,然后完全浸没于配制好的浸种药液中,浸种25分钟后,捞出薯种,淋干药液,在阴凉处凉干到种薯无水分后按常规方式进行播种;S5、播种结束后进行合理的灌溉、施肥管理,直至收获。实施例3一种浸种防治马铃薯病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无病虫、机械伤害的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马铃薯种薯;S2、将种薯凉晒1-2天后进行切种,将切刀用酒精消毒,50~100克的小型种薯从顶部纵切2~4块;较大的种薯,先从基部切块,再从顶部纵切4~5块,每个切块带有1~2个芽眼,重20~25克;S3、将25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成浓度为200倍的药液,装入桶状容器中;S4、将切好的马铃薯种薯,装入塑料网袋中,然后完全浸没于配制好的浸种药液中,浸种22分钟后,捞出薯种,淋干药液,在阴凉处凉干到种薯无水分后,按常规方式进行播种;S5、播种结束后进行合理的灌溉、施肥管理,直至收获。经检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实施例3中马铃薯的出苗较采用现有的常规生长期病害防治方法相比提前了3-5天,出苗率提高了8-10%,防效提高了15-2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达到了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目的。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浸种防治马铃薯病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无病虫、机械伤害的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马铃薯种薯;S2、将种薯凉晒1‑2天后进行切种,将切刀用酒精消毒,50~100克的小型种薯从顶部纵切2~4块;较大的种薯,先从基部切块,再从顶部纵切4~5块,每个切块带有1~2个芽眼,重20~25克;S3、将25g·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浸种防治马铃薯病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无病虫、机械伤害的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马铃薯种薯;S2、将种薯凉晒1-2天后进行切种,将切刀用酒精消毒,50~100克的小型种薯从顶部纵切2~4块;较大的种薯,先从基部切块,再从顶部纵切4~5块,每个切块带有1~2个芽眼,重20~25克;S3、将25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成浓度为200倍的药液,装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家富郑小惠张顺京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商洛市植保植检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