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隔声屏障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698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8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隔声屏障板,包括微粒吸声板(1)和水泥挤出板(2),水泥挤出板(2)两侧的侧板(5)内侧设置有卡槽(7),微粒吸声板(1)卡在卡槽(7)内与水泥挤出板(2)构成共振吸声腔(3),水泥挤出板(2)的底板(4)内部设有一层及以上的多层中空结构,底板(4)内侧还设置有内部开有轴向空腔的加强筋板(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隔声屏障板具有良好的吸隔声性能,其水泥挤出板具有足够的强度,不会产生变形,同时,该吸隔声屏障板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生产效率高、适合批量化生产、标准化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隔声屏障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程降噪产品,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公路、铁路、高铁或工业厂界等领域的吸隔声屏障板。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以及安全健康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以往我们在铁路、公路交通使用的声屏障板和在工业领域使用的围墙声屏障板,其吸声贡献均来自于声屏障板内填充的吸声材料,吸声材料通常选用玻璃棉。但是,玻璃棉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受潮或纤维化,玻璃棉受潮后会下坠结块,严重影响其吸声性能,同时,玻璃棉老化后形成的粉尘及微纤维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为了解决玻璃棉容易发生受潮及老化的问题,申请人经前期研究并研发了一种微粒吸声板,并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410347735.1。该微粒吸声板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和耐久性,且其不含玻璃棉,不会发生受潮及老化,所以将该微粒吸声板运用于声屏障板的制造上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声屏障板所存在的问题。申请人也于后续研发了一种围墙吸隔声板,并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620980651.6,该围墙吸隔声板具有非常良好的吸声性能和耐久性,不含玻璃棉,不会发生受潮及老化,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生产效率高,适合批量化生产;但是,申请人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发现,该种吸隔声板的水泥挤出板的底板存在强度不够的缺陷,导致其会因强度不够而发生变形,从而影响该种吸隔声板的实际运用和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隔声性能良好、自身强度足够高、不会产生变形、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生产效率高、适合批量化生产的吸隔声屏障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隔声屏障板,包括微粒吸声板和水泥挤出板,所述的微粒吸声板与水泥挤出板组合构成吸隔声屏障板,并在吸隔声屏障板内部构成共振吸声腔,所述水泥挤出板内部设置有一层及以上的多层中空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水泥挤出板的横截面大致呈“U”形,其包括一块矩形底板和分别位于所述底板长边两侧的侧板,所述的多层中空结构沿着底板的厚度方向间隔均匀的设于底板内部,每层的中空结构均由沿着底板宽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轴向空腔组成。进一步地,所述水泥挤出板的两侧板的内侧分别设有一条轴向的卡槽,所述的微粒吸声板卡在所述的两条卡槽内与水泥挤出板构成共振吸声腔。进一步地,沿着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于底板内侧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至少一块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的内部设有一个第二轴向空腔,加强筋板的顶面与微粒吸声板的底面紧密贴合。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内部设有一个第三轴向空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向空腔、第二轴向空腔和第三轴向空腔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三角形、圆形或多边形。进一步地,所述水泥挤出板的卡槽底面与微粒吸声板之间设有一层粘结剂层,所述加强筋板的顶面设有至少一条轴向的储胶槽,微粒吸声板与加强筋板之间也设有一层粘结剂层。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背面设置有装饰刻槽,所述装饰刻槽的形状可以为弧形、矩形、三角形、梯形或多边形。进一步地,布置于底板内部的多层中空结构为双层中空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泥挤出板上设置有沿声屏障延伸方向的凹凸接合端面,所述凹凸接合端面的凸面为凸起的实心板面,凹凸接合端面的凹面为空心开口面,且其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截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吸隔声屏障板由微粒吸声板和水泥挤出板构成,且在微粒吸声板与水泥挤出板之间构成了具有一定厚度的共振吸声腔,所以本技术的吸隔声屏障板具有非常好的吸声性能,耐久性好,不易受潮及老化,同时,本技术的吸隔声屏障板还具有相当的厚度,使得其也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并且,本技术的吸隔声屏障板通过在水泥挤出板的底板内部设置多层中空结构,再通过在底板内侧设置内部开有空腔结构的加强筋板,从而使水泥挤出板具有足够的强度,从而避免整个吸隔声屏障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其强度不够而导致变形,进而影响吸隔声屏障板的实际运用和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吸隔声屏障板的底板为双层中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吸隔声屏障板的正视图。图3是水泥挤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微粒吸声板为长方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横截面呈“凸”字形的微粒吸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吸隔声屏障板的底板为单层中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微粒吸声板,2-水泥挤出板,3-共振吸声腔,4-底板,5-侧板,6-第一轴向空腔,,7-卡槽,8-加强筋板,9-第二轴向空腔,10-第三轴向空腔,11-粘结剂层,12-储胶槽,13-装饰刻槽,14-凸面,15-凹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的吸隔声屏障板包括微粒吸声板1和水泥挤出板2,所述的微粒吸声板1采用申请人于2014年7月22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的申请号为2014103477351,名称为“一种聚合微粒吸声板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中所采用的方法制成,该种微粒吸声板1应用于本技术的吸隔声屏障板,可以保证吸隔声屏障板具有非常良好的吸声性能和耐久性,同时还不会污染环境。所述的水泥挤出板2为一体成型板,水泥挤出板2的横截面大致呈“U”形,其包括一块矩形底板4和分别位于所述底板4长边两侧的侧板5,侧板5的形状大致为长方体形,在所述两侧板5的内侧顶部分别设有一条轴向的矩形卡槽7,所述微粒吸声板1的形状为长方体形,其厚度与所述卡槽7的大小相匹配,微粒吸声板1卡在两侧板5内侧的卡槽7内与水泥挤出板2构成共振吸声腔3;显然,微粒吸声板1的形状还可以为长方体以外的其它形状,如横截面呈凸字形的微粒吸声板1等,只要满足微粒吸声板1能卡在侧板5上的卡槽7内并与水泥挤出板2组成具有共振吸声腔3的吸隔声屏障板即可;共振吸声腔3的厚度可以根据侧板5的宽度和卡槽7在侧板5上的位置进行调整,由亥姆霍兹共振吸声原理可知,该共振吸声腔3能增加吸隔声屏障板的吸声性能。沿着所述底板4的厚度方向于底板4内部间隔均匀的设有一层及以上的多层中空结构,每层的中空结构均由沿着底板4宽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轴向空腔6组成,显然,所述第一轴向空腔6的形状还可以为矩形、三角形、圆形或多边形等。通过在水泥挤出板2的底板4上设置一层及以上的多层中空结构,且每层的中空结构又由若干相互间隔布置的第一轴向空腔6组成,所以在底板4内部形成了增强底板4强度的空间结构,从而提高底板4的强度,使底板4的强度满足实际安装以及使用过程中对其强度的要求,从而避免整个吸隔声屏障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其强度不够而导致的变形,进而影响吸隔声屏障板的实际运用和推广;同时,该中空结构的使用还能减轻整个吸隔声屏障板的重量,从而方便吸隔声屏障板的运输、吊装以及安装。沿着所述底板4的长度方向于底板4内侧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至少一块加强筋板8,所述加强筋板8的内部设有一个第二轴向空腔9,加强筋板8的顶面与微粒吸声板1的底面紧密贴合;通过在底板4内侧设置加强筋板8,既可以增强水泥挤出板2的刚度,还能对微粒吸声板1进行支撑;通过在加强筋板8内部设有一个第二轴向空腔9,可以进一步增强加强筋板8自身的刚度,从而使底板4内侧尽量布置数量更少的加强筋板8,进而增大微粒吸声板1与水泥挤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吸隔声屏障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隔声屏障板,包括微粒吸声板(1)和水泥挤出板(2),所述的微粒吸声板(1)与水泥挤出板(2)组合构成吸隔声屏障板,并在吸隔声屏障板内部构成共振吸声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挤出板(2)内部设置有一层及以上的多层中空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隔声屏障板,包括微粒吸声板(1)和水泥挤出板(2),所述的微粒吸声板(1)与水泥挤出板(2)组合构成吸隔声屏障板,并在吸隔声屏障板内部构成共振吸声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挤出板(2)内部设置有一层及以上的多层中空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隔声屏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挤出板(2)的横截面大致呈“U”形,其包括一块矩形底板(4)和分别位于所述底板(4)长边两侧的侧板(5),所述的多层中空结构沿着底板(4)的厚度方向间隔均匀的设于底板(4)内部,每层的中空结构均由沿着底板(4)宽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轴向空腔(6)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隔声屏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挤出板(2)的两侧板(5)的内侧分别设有一条轴向的卡槽(7),所述的微粒吸声板(1)卡在所述的两条卡槽(7)内与水泥挤出板(2)构成共振吸声腔(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隔声屏障板,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底板(4)的长度方向于底板(4)内侧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至少一块加强筋板(8),所述加强筋板(8)的内部设有一个第二轴向空腔(9),加强筋板(8)的顶面与微粒吸声板(1)的底面紧密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奎钱伟鑫沈加曙
申请(专利权)人:正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