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多级除尘的煤气均压放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663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8 00:54
一种压力容器多级除尘的煤气均压放散装置,属于冶金工程炼铁技术领域。包括均压装置、放散装置及安全装置三部分;均压装置由均压气源、均压阀、布袋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及压力容器等串联组成;放散装置由放散阀、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孔板及煤气排放管道等相串联组成;安全装置由安全阀及煤气排放管道等串联组成;均压时,关闭放散装置、开启均压装置实现均压;放散时,开启放散装置,当压力容器中的压力瞬时大于设定安全压力上限0.3MPa~0.32MPa时,开启安全装置实现安全功能。优点在于,污染及排放低、改善环境、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容器多级除尘的煤气均压放散装置
本技术属于冶金工程炼铁
,特别涉及一种压力容器多级除尘的煤气均压放散装置。
技术介绍
高炉炉顶称量料罐均压放散的工艺特点是:介质工作压力:0~0.25MPa。在高压和常压状态之间循环交替,周而复始。每小时变换状态达15次。瞬时处理风量大,达到10~15Nm3/s,持续时间短15~20s,排入到大气中的荒煤气含尘量约20~30g/Nm3。高炉粗煤气系统中卸灰工艺的中间罐也存在类似炉顶称量料罐的煤气均压放散工艺,其中也需要在短时间内将压力容器中的高压煤气进行放散。目前,在炼铁技术中的压力容器均压放散装置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若该压力容器的煤气均压放散工艺中没有精除尘装置布袋除尘器,未经精除尘后的煤气直接排入到大气中,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2.若该压力容器的煤气均压放散工艺中设有精除尘装置布袋除尘器,由于排放瞬时压力大,时间短的特点,容易造成对精除尘装置的损坏。3.传统的设计有精除尘装置布袋除尘器的均压放散装置中存在除尘灰不能有效回落到压力容器中,造成堵塞,严重影响后续均压放散过程。本技术中的均压放散装置及其工艺将有效的解决传统压力容器均压放散装置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容器多级除尘的煤气均压放散装置,解决了传统炼铁技术中压力容器煤气均压放散污染高、精除尘装置布袋除尘器易损、易堵塞的问题。实现了低排放、改善环境,而且延长精除尘装置布袋除尘器的寿命。一种压力容器多级除尘的煤气均压放散装置,包括均压装置、放散装置及安全装置三部分;均压装置由均压气源11、均压阀7、布袋除尘器6、切断阀二5、旋风除尘器4、切断阀一2及压力容器1相串联组成,在均压气源11与布袋除尘器6之间设有均压阀7,在布袋除尘器6与旋风除尘器4之间设有切断阀二5,在旋风除尘器4与压力容器1之间设有切断阀一2;均压时,关闭放散装置中的放散阀3和切断阀三8,开启均压装置中的切断阀一2、切断阀二5、和均压阀7,均压气源11经布袋除尘器6和旋风除尘器4进入到压力容器1,实现均压功能;放散装置由压力容器1、放散阀3、旋风除尘器4、切断阀二5、布袋除尘器6、切断阀三8、孔板9及煤气排放管道12相串联组成,在压力容器1与旋风除尘器4之间设有放散阀3,在旋风除尘器4与布袋除尘器6之间设有切断阀二5,在布袋除尘器6与煤气排放管道12之间设有切断阀三8和孔板9;放散时,开启放散装置的切断阀三8、切断阀二5和放散阀3,煤气经旋风除尘器4和布袋除尘器6过滤后进入到煤气排放管道12,实现放散功能;安全装置由压力容器1、安全阀10及煤气排放管道12相串联组成,安全装置在压力容器1与煤气排放管道12之间设有安全阀10;当压力容器1中的压力瞬时大于设定安全压力上限0.3MPa~0.32MPa时,开启安全装置后压力容器1中的气体经安全阀10排放到煤气排放管道12中,实现安全功能。一种压力容器多级除尘的煤气均压放散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具体步骤及参数如下:1、均压:关闭放散阀3和切断阀三8,开启切断阀一2、切断阀二5和均压阀7,均压气源11经均压阀7、布袋除尘器6、切断阀二5、旋风除尘器4和切断阀一2进入到压力容器1,均压气源11将布袋除尘器6和旋风除尘器4中积攒的灰尘吹回压力容器1的同时,使压力容器1达到预设均压压力0.2MPa~0.3MPa,实现均压功能,然后关闭均压阀7和切断阀一2。2、放散:均压完成后,开启放散装置,切断阀三8和放散阀3,压力容器1中的煤气经放散阀3、旋风除尘器4、切断阀二5、布袋除尘器6,切断阀三8和孔板9过滤后进入到煤气排放管道12,当压力容器1中的压力达到预设压力0MPa时,实现放散功能,然后关闭放散阀3和切断阀三8。在本次放散过程中,旋风除尘器4为一次除尘,布袋除尘器6为二次除尘。由于压力容器1的瞬时压力较大,旋风除尘器4起缓冲作用;该过程中的孔板9可有效减小布袋除尘器6进出口的压差,从而减少放散煤气对布袋除尘器6中布袋的冲击;该过程中的布袋除尘器6经过精确计算出适合的布袋过滤面积;在该放散过程中的布袋除尘器6可使用金属滤料袋式除尘器,该种金属滤料袋式除尘器可解决传统布袋除尘器承受的压差能力小、板结等问题;大大延长了布袋除尘器的寿命。传统放散荒煤气的含尘量约20~30g/Nm3,经布袋除尘器6精除尘后的含尘量约为2~5mg/Nm3。3、当压力容器1中的压力瞬时大于设定安全压力上限0.3MPa~0.32MPa时,开启安全装置后压力容器1中的气体经安全阀10排放到煤气排放管道12中,实现安全功能。精除尘形式一般有三种:袋式除尘、湿法除尘、电除尘。根据高炉炉顶煤气均压放散在高压和常压状态之间循环交替的间歇工艺特点,采用湿法除尘、电除尘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采用袋式除尘器。目前袋式除尘的滤料基本都是针刺毡无纺布,在其适合的温度范围内长期工作除尘效果良好。但其使用有一定局限,一是承受的压差小,大多数滤料承受的压差在7~8kPa之内,压差过大会使超细粉尘穿过滤料而透滤,交替的大压差运行,也将大大降低滤料寿命。二是针刺毡滤料为灰膜过滤,低温状况下运行会造成粉尘板结,加大运行压差。鉴于针刺毡无纺布使用的局限,因此决定采用金属滤料。金属纤维编织滤料表面光滑,达到表面过滤的程度。采用金属纤维编织滤料可以很大程度上克服针刺毡滤料的使用局限。针对料罐均压煤气除尘过程中除尘器布袋容易出现板结现象,优选滤袋材质,考虑采用金属滤料袋式除尘器作为二次精除尘设施是较为合理的方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解决了传统炼铁技术中压力容器煤气的对空排放问题,实现了低污染、低排放、改善环境;通过相关装置大大缓解了气流对布袋除尘器的冲击,延长了设备寿命;解决了布袋除尘器过滤杂质堆积在底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装置均压放散工艺流程图。其中,压力容器1、切断阀一2、放散阀3、旋风除尘器4、切断阀二5、布袋除尘器6、均压阀7、切断阀三8、孔板9、安全阀10、均压气源11、煤气排放管道12。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压力容器多级除尘的煤气均压放散装置,包括均压装置、放散装置及安全装置三部分;均压装置由均压气源11、均压阀7、布袋除尘器6、切断阀二5、旋风除尘器4、切断阀一2及压力容器1相串联组成,在均压气源11与布袋除尘器6之间设有均压阀7,在布袋除尘器6与旋风除尘器4之间设有切断阀二5,在旋风除尘器4与压力容器1之间设有切断阀一2;放散装置由压力容器1、放散阀3、旋风除尘器4、切断阀二5、布袋除尘器6、切断阀三8、孔板9及煤气排放管道12相串联组成,在压力容器1与旋风除尘器4之间设有放散阀3,在旋风除尘器4与布袋除尘器6之间设有切断阀二5,在布袋除尘器6与煤气排放管道12之间设有切断阀三8和孔板9;安全装置由压力容器1、安全阀10及煤气排放管道12相串联组成,安全装置在压力容器1与煤气排放管道12之间设有安全阀10;一种压力容器多级除尘的煤气均压放散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具体步骤及参数如下:1、均压:关闭放散阀3和切断阀三8,开启切断阀一2、切断阀二5和均压阀7,均压气源11经均压阀7、布袋除尘器6、切断阀二5、旋风除尘器4和切断阀一2进入到压力容器1,均压气源11将布袋除尘器6和旋风除尘器4中积攒的灰尘吹回压力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压力容器多级除尘的煤气均压放散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容器多级除尘的煤气均压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压装置、放散装置及安全装置三部分;均压装置由均压气源(11)、均压阀(7)、布袋除尘器(6)、切断阀二(5)、旋风除尘器(4)、切断阀一(2)及压力容器(1)相串联组成,在均压气源(11)与布袋除尘器(6)之间设有均压阀(7),在布袋除尘器(6)与旋风除尘器(4)之间设有切断阀二(5),在旋风除尘器(4)与压力容器(1)之间设有切断阀一(2);放散装置由压力容器(1)、放散阀(3)、旋风除尘器(4)、切断阀二(5)、布袋除尘器(6)、切断阀三(8)、孔板(9)及煤气排放管道(12)相串联组成,在压力容器(1)与旋风除尘器(4)之间设有放散阀(3),在旋风除尘器(4)与布袋除尘器(6)之间设有切断阀二(5),在布袋除尘器(6)与煤气排放管道(12)之间设有切断阀三(8)和孔板(9);安全装置由压力容器(1)、安全阀(10)及煤气排放管道(12)相串联组成,安全装置在压力容器(1)与煤气排放管道(12)之间设有安全阀(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容器多级除尘的煤气均压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压装置、放散装置及安全装置三部分;均压装置由均压气源(11)、均压阀(7)、布袋除尘器(6)、切断阀二(5)、旋风除尘器(4)、切断阀一(2)及压力容器(1)相串联组成,在均压气源(11)与布袋除尘器(6)之间设有均压阀(7),在布袋除尘器(6)与旋风除尘器(4)之间设有切断阀二(5),在旋风除尘器(4)与压力容器(1)之间设有切断阀一(2);放散装置由压力容器(1)、放散阀(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力耿云梅陈玉敏张建毛庆武姚轼董志宝李欣银光宇李俊青梅丛华侯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