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家波专利>正文

一种自行车电动助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247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电动助力器,包括助力箱、电机驱动摩擦轮、控制器和蓄电池;助力箱上设置有固定座、底部安装有施压收折机构,施压收折机构包括手柄杆、转轴、扭簧、中轴、两个支座和两块夹板,两个支座间隔固定在助力箱的底部,两块夹板的一端通过转轴与两个支座铰接、另一端分别与电机驱动摩擦轮的轮轴的两端固定连接,中轴的两端分别与两块夹板固定连接,扭簧套在转轴上,其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轴固定连接,转轴的一端伸出助力箱与手柄杆垂直固定连接,助力箱的该侧间隔安装有第一、第二固定卡,手柄杆可卡接在第一固定卡或者第二固定卡上。该助力器可通过摩擦力驱动自行车后轮转动,减少随身携带时对空间的占用。

A bicycle electric boos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ic booster bicycle, including power box, motor driven friction wheel, a controller and a battery; power box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seat, a fold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pressure, pressure on the fold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handle rod, a rotating shaft, a torsion spring, a central axis, two supports and two clamping plates, two the support interval fixed at the bottom of power box, one of the two ends of the two clamping plates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and two bearing hinge, the other end connected to the motor driven friction wheel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haft, both end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wo clamping plates, a torsion spring is sheath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the rotating shaf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other, with one e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shaft axis, extending power box and the handle rod is vertically a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box, the lateral septum has first, second fixed card installed, the handle rod can be clamped with the The first fixed card or second fixed card. The booster can drive the rear wheel of a bicycle by friction to reduce the occupancy of space at the time of carr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电动助力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用传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电动助力器。
技术介绍
随着低碳环保出行的提倡和推广,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目前,全国多个城市都设有共享单车,这些共享单车为了防刺防爆使用的是实心轮胎,而实心轮胎较传统充气轮胎重,触地面积大,骑行更加费力,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驱动轮胎行走的自行车助力装置。CN203268284U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电动助力器,其助力电机的中部为凹槽式转轴,凹槽式转轴的凹槽面与自行车前轮胎面挤压配合,通过摩擦力驱动自行车前轮转动(行走)。这种助力器完全独立于自行车,安装在自行车上可以为自行车提供动力支持,不使用时将其从自行车上拆卸下来即可,安装拆卸比较方便。但是其仍然存在如下问题:(1)助力电机通过摩擦力驱动前轮行走,而自行车上前轮是被动轮,后轮是主动轮,同样容量的电池,驱动前轮行走的里程比驱动后轮行走的里程少,驱动前轮行走会消耗更多的电能;(2)助力电机位于助力器篮之外,且与助力器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固定,随身携带助力器时,助力器比较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电动助力器,以通过摩擦力驱动自行车后轮转动,节约电能,同时减少随身携带时对空间的占用。本技术所述的自行车电动助力器,包括助力箱、电机驱动摩擦轮和安装在助力箱内的控制器、蓄电池,蓄电池与电机驱动摩擦轮、控制器电连接,给电机驱动摩擦轮、控制器供电,控制器与电机驱动摩擦轮电连接,控制电机驱动摩擦轮转动,电机驱动摩擦轮可与自行车后轮胎面挤压配合,通过摩擦力驱动自行车后轮转动。所述助力箱上设置有与自行车后货架相配合的固定座,助力箱的底部安装有施压收折机构,所述施压收折机构包括手柄杆、转轴、扭簧、中轴、两个支座和两块夹板,两个支座间隔固定在助力箱的底部,两块夹板的一端通过转轴与两个支座铰接、另一端分别与电机驱动摩擦轮的轮轴的两端固定连接,中轴位于两块夹板之间,与转轴平行且两端分别与两块夹板固定连接,扭簧位于两个支座之间且套在转轴上,扭簧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轴固定连接,转轴的一端伸出助力箱,与位于助力箱一侧的手柄杆垂直固定连接,助力箱的该侧间隔安装有第一、第二固定卡,转轴伸出助力箱的一端位于第一固定卡与第二固定卡之间,手柄杆可卡接在第一固定卡或者第二固定卡上。所述助力箱包括底板、上盖板和将上盖板与底板连接的前支柱、后支柱,底板上沿前后方向开设有避让所述施压收折机构的避让孔,避让孔的一侧具有避让所述转轴的避让缺口,所述的两个支座间隔固定在底板上且位于避让孔的前边缘,所述第一、第二固定卡间隔固定在底板上与所述避让缺口位于同一侧,第一固定卡位于避让缺口的前方,第二固定卡位于避让缺口的后方。所述固定座由前卡座和后卡座构成,所述底板的前部沿前后方向开设有条形孔,所述前卡座通过螺栓螺母与条形孔的配合而固定在底板的下表面前部,所述后卡座位于底板下表面后部且安装在后支柱上,后卡座可相对于后支柱转动。所述控制器、蓄电池安装在上盖板的下表面。上述助力器安装在自行车后货架上使用,其工作原理为:转动手柄杆,手柄杆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扭簧扭动,扭簧作用于中轴,中轴带动两块夹板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两块夹板利用转轴、轮轴可将电机驱动摩擦轮抬起或者放下。在未使用时,控制器、电机驱动摩擦轮未通电,电机驱动摩擦轮未转动,手柄杆卡接在第一固定卡上,扭簧给中轴一个向上的力,中轴将该力作用于两块夹板,两块夹板利用转轴、轮轴将电机驱动摩擦轮抬起,电机驱动摩擦轮位于助力箱内。在使用时,转动手柄杆,手柄杆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扭簧扭动,扭簧给中轴一个向下的力,中轴将该力作用于两块夹板,两块夹板利用转轴、轮轴将电机驱动摩擦轮放下,手柄杆转动到第二固定卡位置并卡接在第二固定卡上时,电机驱动摩擦轮与自行车后轮胎面弹性挤压,控制器、电机驱动摩擦轮通电,电机驱动摩擦轮转动,通过摩擦力驱动自行车后轮转动,从而使自行车行走。在使用完后或者暂时不使用时,控制器、电机驱动摩擦轮断电,电机驱动摩擦轮停止转动,转动手柄杆,手柄杆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扭簧扭动,扭簧给中轴一个向上的力,中轴将该力作用于两块夹板,两块夹板利用转轴、轮轴将电机驱动摩擦轮抬起,手柄杆转动到第一固定卡位置并卡接在第一固定卡上时,电机驱动摩擦轮收纳到助力箱内。本技术具有如下效果:(1)电机驱动摩擦轮通过摩擦力驱动自行车后轮转动,从而使自行车行走,与现有技术相比同样容量的蓄电池,驱动后轮行走的里程多,其能提供更多的动力支持,节约了电能。(2)通过手柄杆来调节电机驱动摩擦轮的位置,电机驱动摩擦轮需要使用时才放下,不需要使用的时候收纳到助力箱内,随身携带方便,不会占用很多的空间。(3)结构紧凑、重量轻,成本低,可广泛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电机驱动摩擦轮位于助力箱内)。图2为本技术中电机驱动摩擦轮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的自行车电动助力器,包括助力箱、电机驱动摩擦轮1(采用市场上可购买到的成品电机轮,比如:KINKOPOWER-6545)、控制器2、蓄电池3和施压收折机构,蓄电池3与电机驱动摩擦轮1、控制器2电连接,给电机驱动摩擦轮1、控制器2供电,控制器2与电机驱动摩擦轮1电连接,控制电机驱动摩擦轮1转动,电机驱动摩擦轮1可与自行车后轮胎面挤压配合,通过摩擦力驱动自行车后轮转动,助力箱上设置有与自行车后货架相配合的固定座。助力箱包括底板13、上盖板14、两根前支柱15和两根后支柱16,两根前支柱15和两根后支柱16都通过螺母将上盖板14与底板13连接。控制器2、蓄电池3安装在上盖板14的下表面,固定座由前卡座17和两个后卡座18构成,底板13的前部沿前后方向开设有条形孔133,前卡座17通过螺栓螺母与条形孔133的配合而固定在底板13的下表面前部,前卡座17的固定位置可通过条形孔133进行前后调节,两个后卡座18都位于底板13下表面后部,且分别通过螺母安装在两个后支柱16上,后卡座18可相对于后支柱16在小范围内左右转动。底板13上沿前后方向开设有避让施压收折机构的避让孔131,避让孔的左侧具有避让缺口132,施压收折机构包括手柄杆4、转轴5、扭簧6、中轴7、两个支座8和两块夹板9,两个支座8通过螺栓螺母间隔固定在底板13上且位于避让孔131的前边缘,两块夹板9的前端通过转轴5与两个支座8铰接,两块夹板9的后端分别通过螺母与电机驱动摩擦轮1的轮轴10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电机驱动摩擦轮1与轮轴10转动配合,即电机驱动摩擦轮1可相对于轮轴10转动),中轴7位于两块夹板9之间与转轴5平行,中轴7的左右端分别通过螺母与两块夹板9固定连接,扭簧6位于两个支座8之间且套在转轴5上,扭簧6的一端垂直插入转轴5中与转轴5固定连接,扭簧6的另一端垂直插入中轴7中与中轴7固定连接,转轴5的左端从避让缺口132处伸出,与位于助力箱左侧的手柄杆4垂直固定连接,底板13的左侧通过螺栓螺母间隔安装有第一固定卡11和第二固定卡12,第一固定卡11位于避让缺口132的前方,第二固定卡12位于避让缺口132的后方,手柄杆4可卡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行车电动助力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电动助力器,包括助力箱、电机驱动摩擦轮(1)和安装在助力箱内的控制器(2)、蓄电池(3),蓄电池(3)与电机驱动摩擦轮(1)、控制器(2)电连接,控制器(2)与电机驱动摩擦轮(1)电连接,电机驱动摩擦轮(1)可与自行车后轮胎面挤压配合,通过摩擦力驱动自行车后轮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箱上设置有与自行车后货架相配合的固定座,助力箱的底部安装有施压收折机构,所述施压收折机构包括手柄杆(4)、转轴(5)、扭簧(6)、中轴(7)、两个支座(8)和两块夹板(9),两个支座(8)间隔固定在助力箱的底部,两块夹板(9)的一端通过转轴(5)与两个支座(8)铰接、另一端分别与电机驱动摩擦轮(1)的轮轴(10)的两端固定连接,中轴(7)位于两块夹板(9)之间,与转轴(5)平行且两端分别与两块夹板(9)固定连接,扭簧(6)位于两个支座(8)之间且套在转轴(5)上,扭簧(6)的一端与转轴(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轴(7)固定连接,转轴(5)的一端伸出助力箱,与位于助力箱一侧的手柄杆(4)垂直固定连接,助力箱的该侧间隔安装有第一、第二固定卡(11、12),转轴(5)伸出助力箱的一端位于第一固定卡与第二固定卡之间,手柄杆(4)可卡接在第一固定卡或者第二固定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电动助力器,包括助力箱、电机驱动摩擦轮(1)和安装在助力箱内的控制器(2)、蓄电池(3),蓄电池(3)与电机驱动摩擦轮(1)、控制器(2)电连接,控制器(2)与电机驱动摩擦轮(1)电连接,电机驱动摩擦轮(1)可与自行车后轮胎面挤压配合,通过摩擦力驱动自行车后轮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箱上设置有与自行车后货架相配合的固定座,助力箱的底部安装有施压收折机构,所述施压收折机构包括手柄杆(4)、转轴(5)、扭簧(6)、中轴(7)、两个支座(8)和两块夹板(9),两个支座(8)间隔固定在助力箱的底部,两块夹板(9)的一端通过转轴(5)与两个支座(8)铰接、另一端分别与电机驱动摩擦轮(1)的轮轴(10)的两端固定连接,中轴(7)位于两块夹板(9)之间,与转轴(5)平行且两端分别与两块夹板(9)固定连接,扭簧(6)位于两个支座(8)之间且套在转轴(5)上,扭簧(6)的一端与转轴(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轴(7)固定连接,转轴(5)的一端伸出助力箱,与位于助力箱一侧的手柄杆(4)垂直固定连接,助力箱的该侧间隔安装有第一、第二固定卡(11、12),转轴(5)伸出助力箱的一端位于第一固定卡与第二固定卡之间,手柄杆(4)可卡接在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波
申请(专利权)人:杨家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