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厢及其装饰用侧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18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厢及其装饰用侧墙板,包括侧墙板板体和位于所述侧墙板板体内表面的补强件,侧墙板板体包括芳纶蜂窝夹心层和所述芳纶蜂窝夹心层两侧的预浸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芳纶蜂窝夹心层和预浸料层复合成的侧墙板强度高,可塑性强,成型工艺性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同等材质厚度下强度远远高于同类其他产品,在相同强度要求下,具有产品重量轻、结构稳定性高、安装调试简单等优势。

Side wallboard for a carriage and its decor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r side wall panel for decoration, which comprises a side wall plate body and a reinforcing member position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ide wall panel, and the side wall panel body comprises a aramid honeycomb sandwich layer and a prepreg layer on both sides of the aramid honeycomb core layer. The side wall plate composed of the aramid honeycomb sandwich layer and the prepreg layer is high in strength, strong in plasticity and good in molding process. The strength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similar products under the same material thickness. Under the same strength requiremen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ight weight, high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simple installation and debug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厢及其装饰用侧墙板
本技术属于车厢装饰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厢及其装饰用侧墙板。
技术介绍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对能源的消耗也随之升高,进而对车辆的节能环保要求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此背景下,在保证车辆整体强度的前提下,车辆内饰部件成为车辆轻量化的重点区域。铁路中使用的侧墙板作为车辆的装饰件,不但要求产品美观,而且对产品的可靠性、轻量化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的客车车厢内饰部件多采用铝蜂窝、铝板或铝型材材质,上述材质的侧墙板存在同等结构强度下重量大,安装复杂,整体性差,安全性不够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厢装饰用侧墙板,解决了现有侧墙板重量大、安全性不够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车厢装饰用侧墙板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车厢装饰用侧墙板,所述侧墙板包括侧墙板板体和位于所述侧墙板板体内表面的补强件,所述侧墙板板体包括芳纶蜂窝夹心层和位于所述芳纶蜂窝夹心层两侧的预浸料层。如上所述的车厢装饰用侧墙板,所述补强件通过结构胶粘接在所述侧墙板板体内表面。如上所述的车厢装饰用侧墙板,所述补强件上设置有设备安装孔。如上所述的车厢装饰用侧墙板,所述补强件上设置有减重孔。如上所述的车厢装饰用侧墙板,所述补强件为铝型材或折弯铝板。如上所述的车厢装饰用侧墙板,所补强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第二横杆、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第三竖杆和第四竖杆,所述第三竖杆与第四竖杆平行,所述补强件包括位于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竖杆、第四竖杆围城的空间内的方形框,所述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竖杆、第四竖杆与所述方形框之间设置有加强杆。一种车厢,车厢包括上述的装饰用侧墙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车厢装饰用侧墙板包括芳纶蜂窝夹心层和位于芳纶蜂窝夹心层两侧的预浸料层,芳纶蜂窝夹心层和预浸料层复合成的侧墙板强度高,可塑性强,成型工艺性好。本技术在同等材质厚度下强度远远高于同类其他产品,在相同强度要求下,具有产品重量轻、结构稳定性高、安装调试简单等优势。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侧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侧墙板板体的部分剖视图。图中:1、侧墙板板体;11、芳纶蜂窝夹心层;12、预浸料层;2、补强件;21、第一横杆;22、第二横杆;23、第三竖杆;24、第四竖杆;25、方形框;26、加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厢装饰用侧墙板,侧墙板包括侧墙板板体1和位于侧墙板板体1内表面的补强件2。为了减小侧墙板的重量,提高安全性,本实施例对侧墙板板体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侧墙板板体1包括芳纶蜂窝夹心层11和位于芳纶蜂窝夹心层11两侧的预浸料层12。侧墙板板体1的芳纶蜂窝夹心层11和预浸料层12可根据不同的载荷要求和适用工况选择不同的厚度,并经过有限元模拟对其结构强度进行初步的校核,最终同实际冲击、弯曲等试验完成侧墙板板体1的厚度尤其是预浸料层12结构的设计优化,以实现最小的厚度达到最优的强度设计要求,保证侧墙板本身重量的轻量化要求,也能够满足产品设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补强件2通过结构胶粘接在侧墙板板体1内表面。为了满足侧墙板整体与车体之间连接的强度、振动等系列性能的要求,补强件2可采用铝型材或折弯铝板,针对要求的载荷和车辆安装的情况,对补强件2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在对整体结构强度没有影响的区域,采用开减重孔,减少加强筋等方式进行减重处理。除此以外,为了实现侧墙板结构能够满足车辆装配的要求,更好地贴合产品的轮廓度,降低墙板在装车过程中的调试难度,本产品通过力学结构优化设计,以最少的焊接,降低补强件的焊接变形,有效避免焊接应力的引入。最终通过各项试验测试,以验证侧墙板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并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轻量化、高强度、安全可靠等各项性能指标。补强件2的尺寸、结构形状及粘接位置依据不同的安装区域及力学性能指标进行设计。补强件2上设置有设备安装孔,以实现与不同设备的装配。优选的,本实施例补强件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连接第一横杆21和第二横杆22的第三竖杆23和第四竖杆24,第三竖杆23与第四竖杆24平行,补强件2包括位于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第三竖杆23、第四竖杆24围城的空间内的方形框25,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第三竖杆23、第四竖杆24与方形框25之间设置有加强杆26。此种结构设计能够大大加强侧墙板的强度性能,同时降低重量。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采用的侧墙板板体,结合产品的受力特点对其材质、结构、安装位置等进行全面优化设计,结合有限元模拟与产品试验进行侧墙板的系统化设计,并通过预埋的方式将侧墙板板体与安装块复合成整体,产品尺寸和外观安全可控,具有在同等材质厚度下强度远远高于同类其他产品,在相同强度要求下,产品重量轻、结构稳定性高、安装调试简单等优点。基于上述侧墙板的设计,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厢,车厢包括上述的装饰用侧墙板,侧墙板固定安装于车厢内。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厢及其装饰用侧墙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厢装饰用侧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板包括侧墙板板体和位于所述侧墙板板体内表面的补强件,所述侧墙板板体包括芳纶蜂窝夹心层和位于所述芳纶蜂窝夹心层两侧的预浸料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装饰用侧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板包括侧墙板板体和位于所述侧墙板板体内表面的补强件,所述侧墙板板体包括芳纶蜂窝夹心层和位于所述芳纶蜂窝夹心层两侧的预浸料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装饰用侧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通过结构胶粘接在所述侧墙板板体内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装饰用侧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上设置有设备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装饰用侧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上设置有减重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以民霍庆威陶成晓蔡亦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欧特美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