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及其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17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及其轧机,属于轧机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机架、轧辊、轴和轴承,该轧辊装配于轴上,轴通过轴承装配于机架上,该轴承所在机架的两侧设置有可供润滑油存储和流通的油腔,且两侧的油腔通过轴承的间隙连通而形成供润滑油流通的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及其轧机通过在轴承两侧设置可供润滑油存储和流通的油腔,并通过轴承本身的缝隙进行两侧油腔间润滑油的流通,而轧辊可采用常规喷淋的方式进行冷却,通过油腔的设计能够实现轴承润滑冷却液和轧辊润滑冷却液的独立和分离,避免传统的混合状态所带来的弊端,大大的提高了轴承的保养时效和使用寿命。

Independent lubrication structure of rolling mill bearing and its rolling mil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olling mill bearing independent lubrication structure and rolling mill,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olling mill;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a frame, roller, shaft and bearing, the roller assembly on the shaft, the shaft through the bearing assembly on the frame, the two sides of the bearing frame is provided for the lubricating oil chamber oil storage and circulation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oil chamber, the clearance in the bearing lubricating oil circulation for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independent lubrication of rolling mill bearing structure and rolling mill of the invention can be used for oil storage and circulation of the lubricating oil cavity is arranged in a bearing on both sides, and both sides of the oil chamber between the lubricating oil flow through the gap of bearing, roll can use the conventional way of spray cooling,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oil chamber can realize the independence and separation of bearing lubricating cooling fluid and roll coolant, avoid the traditional mixed state The drawbacks brought about greatly improve the maintenance and service life of the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及其轧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及其轧机,属于轧机

技术介绍
目前如电线、电缆用铜(铜合金)、铝(铝合金)杆等的轧机轴承的润滑冷却液与轧辊的润滑冷却液未进行分离,而是混合并以混合形态的润滑冷却液(乳化液)同时浇向轴承和轧辊进行轴承和轧辊的润滑冷却液。这样润滑冷却液方案的缺点是:(1)润滑油、冷却液混合(乳化)后衰减、变质严重,润滑、冷却效果变差;(2)轴承的供油不佳,导致磨损加重;(3)轧制过程中杆、线材脱落的金属粉末或碎屑得不到有效分离而进入轴承,加速轴承的磨损。以上是造成轧机轴承损坏严重的几个主要原因。一套机组在常规工况下,平均每年要更换检查50余次轴承,每一次的轴承更换量为60-120只,不仅严重的影响了轧机的工作效率,还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及采用该润滑结构的轧机,以克服上述润滑冷却存在的问题,提高轧机轴承的耐用性。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包括机架、轧辊、轴和轴承,该轧辊装配于轴上,轴通过轴承装配于机架上,该轴承所在机架的两侧设置有可供润滑油存储和流通的油腔,且两侧的油腔通过轴承的间隙连通而形成供润滑油流通的通道。作为可选或优化的,位于机架外侧壁的油腔是由位于该机架侧壁的端盖与机架的侧壁密封装配形成。作为可选或优化的,位于机架与轧辊间的油腔是由机架的侧壁、轧辊的侧壁和位于该两侧壁间的环形动密封结构形成,该环形动密封结构与轴共轴线。作为可选或优化的,该轧辊上设置有通孔将轧辊两侧的油腔连通而形成供润滑油流通的通道。作为可选或优化的,还包括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装配于轴上,并位于机架的外侧位置,位于机架与驱动齿轮间的油腔是由机架的侧壁、驱动齿轮的侧壁和位于该两侧壁间的环形动密封结构形成,该环形动密封结构与轴共轴线。作为可选或优化的,该环形动密封结构包括密封件和用于该密封件装配的一对装配环,两装配环共轴心固定安装于形成油腔所对应的侧壁上,密封件配合装配于两装配环之间形成动密封。作为可选或优化的,该密封件的截面具有开槽,密封件的内径面与其内侧装配环的外径面配合进行动密封,密封件上设置有用于动密封面间密封力保持的保持件。作为可选或优化的,该供润滑油流通的通道还包括油路,该油路与油腔连通,且至少与油腔连通位置所在的一段油路开设于机架内。一种轧机,采用所述的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作为可选或优化的,该供润滑油流通的通道的轧机轴承处或出轧机轴承处设置有用于油温检测的温度检测器,润滑油流通的通道上设置有控制轧机轴承进油量的装置。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通过在轴承两侧设置可供润滑油存储和流通的油腔,并通过轴承本身的缝隙进行两侧油腔间润滑油的流通,而轧辊采用常规喷淋的方式进行冷却,通过油腔的设计能够实现轴承润滑冷却液和轧辊润滑冷却液的独立和分离,避免传统的混合状态所带来的弊端,大大的提高了轴承的保养时效和使用寿命;(2)该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整体结构简洁合理,不需要在对现有轧机的轧辊、传动和装配设计做过大的修改即可实现,应用成本低,且维护方便快捷,且适用于现有轧机机组的升级改造;(3)该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其环形动密封结构在实际试验中密封性能优,且装配过程快捷方便,适合在轧机轴承结构下的润滑密封,并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4)该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其供润滑油流通的通道油路,至少与油腔连通位置所在的一段油路是开设于机架内的,这样保证了在轴旋转状态下油路设计的简洁,稳定性好;(5)该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的轧机,可独立的对轴承的工作和润滑状态进行监控,便于独立对轴承润滑冷却过程进行调控,进一步的降低了轧机轴承在轧制过程的磨损,有利于减少轧机损耗,轧制产品的尺寸更加精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1、图2、图3中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的环形动密封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轧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机架、2-轧辊、3-轴、4-轴承、5-驱动齿轮、6-油腔、7-端盖、8-通孔、9-密封件、10-装配环、11-保持件、12-油路、13-温度检测器、14-控制轧机轴承进油量的装置、15-侧盖、A-辊1、B-辊2、C-辊3。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轧辊2、轴3和轴承4,该轧辊2装配于轴3上,轴3通过轴承4装配于机架1上。轴承4所在机架1的两侧设置有可供润滑油存储和流通的油腔6,且两侧的油腔6通过轴承的间隙连通而形成供润滑油流通的通道。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机架1外侧壁的油腔6是由位于该机架1侧壁的端盖7与机架1的侧壁密封装配形成。端盖7直接覆盖轴3的端部而和机架1侧壁密封装配,结构简单,固定密封结构密封可靠。位于机架1与轧辊2间的油腔6是由机架1的侧壁、轧辊2的侧壁和位于该两侧壁间的环形动密封结构形成,该环形动密封结构与轴3共轴线。本实施例的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还包括驱动齿轮5,该驱动齿轮5装配于轴3上,并位于端盖7所在另一侧机架1的外侧位置,位于机架1与驱动齿轮5间的油腔6是由机架1的侧壁、驱动齿轮5的侧壁和位于该两侧壁间的环形动密封结构形成,该环形动密封结构与轴3共轴线。该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整体结构简洁合理,不需要在对现有轧机的轧辊、传动和装配设计做过大的修改即可实现,应用成本低,且维护方便快捷的优点,且适用于现有轧机机组的升级改造。本实施例中,该环形动密封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密封件9和用于该密封件9装配的一对装配环10,两装配环10共轴心固定安装于形成油腔6所对应的侧壁上,密封件9配合装配于两装配环10之间形成动密封。该环形动密封结构在实际试验中密封性能优,且装配过程快捷方便,适合在轧机轴承结构下的润滑密封,并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在环形动密封结构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装配环10通过与对应侧的侧壁进行密封装配和固定,以保证装配环10与侧壁的结合面不发生泄漏。另外,该密封件9的截面具有开槽,如图5所示,密封件9的内径面与其内侧装配环10的外径面配合进行动密封,密封件9上设置有用于动密封面间密封力保持的保持件11。该密封件9的开槽朝向油腔6的内侧,且开槽与油腔6连通,使油腔内的压力能够作用于密封件9开槽的两侧壁,以增加其密封效果和密封能力。该保持件11是采用具有在径向具朝向轴心的收缩力的部件,如拉升弹簧,使得保证密封面的紧密。另外,密封件9的外径侧可采用刚性或者内置刚性件的结构,为密封件9的外径侧提供支承力和具有安装能力的物理强度。密封件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及其轧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轧辊(2)、轴(3)和轴承(4),该轧辊(2)装配于轴(3)上,轴(3)通过轴承(4)装配于机架(1)上,该轴承(4)所在机架(1)的两侧设置有可供润滑油存储和流通的油腔(6),且两侧的油腔(6)通过轴承的间隙连通而形成供润滑油流通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轧辊(2)、轴(3)和轴承(4),该轧辊(2)装配于轴(3)上,轴(3)通过轴承(4)装配于机架(1)上,该轴承(4)所在机架(1)的两侧设置有可供润滑油存储和流通的油腔(6),且两侧的油腔(6)通过轴承的间隙连通而形成供润滑油流通的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机架(1)外侧壁的油腔(6)是由位于该机架(1)侧壁的端盖(7)与机架(1)的侧壁密封装配形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机架(1)与轧辊(2)间的油腔(6)是由机架(1)的侧壁、轧辊(2)的侧壁和位于该两侧壁间的环形动密封结构形成,该环形动密封结构与轴(3)共轴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轧辊(2)上设置有通孔(8)将轧辊(2)两侧的油腔(6)连通而形成供润滑油流通的通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轴承独立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齿轮(5),该驱动齿轮(5)装配于轴(3)上,并位于机架(1)的外侧位置,位于机架(1)与驱动齿轮(5)间的油腔(6)是由机架(1)的侧壁、驱动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振平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市禹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