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及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134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包含手动折叠机构;所述手动折叠机构包含联结齿轮(3)、连接体(4)、平面轴承(5)、下盖(6)以及底盘(7);联结齿轮(3)、连接体(4)、平面轴承(5)、下盖(6)、底盘(7)依次连接;连接体(4)与底盘(7)沿周向方向相对固定;联结齿轮(3)与连接体(4)旋转卡合连接;下盖(6)与底盘(7)旋转卡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后视镜,包含上述的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连接体与底盘的限位面是直面,因此不会周向产生间隙,即不会产生空位角,从而避免折叠器由于折叠器内部机构的问题而发生晃动。

Rearview mirror foll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rearview mirr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arview mirror folding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cluding manual folding mechanism; the manual fold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coupling gear (3) and the connecting body (4), a plane bearing (5) and a lower cover (6) and chassis (7); the coupling gears (3) and a connector (4), plane bearing (5) and a lower cover (6) and a chassis (7) are connected in sequence; the connecting body (4) and the chassis (7)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relative to the fixed link gear (3); and the connecting body (4) rotatable clamping connection; the lower cover (6) and the chassis (7) rotary clamping conn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 rearview mirror, which includes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he rearview mirror foldable device.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connecting body and the limiting face of the chassis are directly faced, so that no gaps are generated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that is, no vacant angle can be generated, thereby avoiding the sway of the folding device due to the problem of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fol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及后视镜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后视镜折叠器运动结构及后视镜。
技术介绍
汽车后视镜作为汽车安全驾驶的重要配件,其为汽车行进过程提供良好的侧面和后方视野,是驾驶人员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由于外后视镜安装在汽车的两侧位置,其中装有折叠器装置,主要是避免汽车行驶过程中,经过较窄的空间或行人较多的地方,碰到外后视镜造成的损失及纠纷。那么,汽车后视镜折叠器的寿命就显的尤为重要。试想在后视镜收起后,无法打开,那么驾驶员在开车时,则无法知晓后方的情况,是很不安全的。现有折叠器中,手动折叠功能采用斜度爬坡的方式实现手动功能,但这种结构就是当使用手动折叠时,由于斜度的原因,导致整体后视镜之间有空位角。可能会导致手动折叠到位后,由于空位角的原因导致后视镜晃动。时间长了,导致后视镜失效而导致汽车行驶中不安全系数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及后视镜。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包含手动折叠机构;所述手动折叠机构包含联结齿轮、连接体、平面轴承、下盖以及底盘;联结齿轮、连接体、平面轴承、下盖、底盘依次连接;连接体与底盘沿周向方向相对固定;联结齿轮与连接体旋转卡合连接;下盖与底盘旋转卡合连接。优选地,连接体、底盘沿周向设置有多个限位块;周向上相邻的两个限位块之间构成限位槽;连接体与底盘之间通过相匹配的限位块与限位槽啮合;限位槽的侧面构成限位面;限位面与限位槽槽底面垂直。优选地,连接体与底盘之间的啮合深度大于下盖与底盘之间的卡合深度。优选地,连接体上设置有导杆,底盘上设置有导孔;所述导杆插入导孔中并能够与导孔发生轴向相对运动;导杆到达导孔中的最大深度大于下盖与底盘之间的卡合深度。优选地,底盘包含底盘凸台;所述底盘凸台包含爬坡面与陡降面这两个底盘凸台斜面;陡降面坡度大于爬坡面坡度。优选地,还包含电动折叠机构;电动折叠机构包含合体齿轮与电机蜗杆;电机蜗杆与合体齿轮构成第一蜗杆传动系统;合体齿轮与联结齿轮构成第二蜗杆传动系统;电机蜗杆、合体齿轮、联结齿轮依次进行传动;第一蜗杆传动系统与第二蜗杆传动系统这两套蜗杆传动系统中,至少有一套蜗杆传动系统具有自锁功能。优选地,联结齿轮与连接体卡合时,联结齿轮能够驱动连接体进行周向同步转动。优选地,连接体包含连接体凸台,联结齿轮包含联结齿轮凹槽;连接体作为驱动件时,连接体凸台从对应的联结齿轮凹槽中滑出。优选地,还包含旋转轴、弹簧、卡簧;旋转轴贯穿弹簧、联结齿轮、连接体、平面轴承、下盖、底盘后与卡簧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旋转轴的近端、联结齿轮相连。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后视镜,包含上述的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连接体与底盘限位面是直面,因此不会周向产生间隙,即不会产生空位角,从而避免折叠器由于折叠器内部机构的问题而发生晃动;2、本技术中连接体与联结齿轮之间采用凸台凹槽旋转卡合的结构,从而能保证后视镜折叠器既有电动折叠功能,又有手动折叠功能;3、本技术具有的手动折叠功能使得车辆后视镜在受到外力刮擦时,后视镜能够自动折叠,从而减少驾驶员的财产损失,保证驾驶员的生命安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爆炸图;图2、图3共同示出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工作原理图;图4为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立体图;图5为联结齿轮与底盘装配立体图。图中示出:旋转轴1底盘7弹簧2底盘凸台701联结齿轮3底盘凸面702联结齿轮凹槽301底盘凸台斜面703联结齿轮凸面302爬坡面7031连接体4陡降面7032连接体凸台401限位面704连接体凸面402合体齿轮8平面轴承5电机蜗杆9下盖6卡簧10下盖凹槽601连接体与底盘的啮合深度a下盖凸面602下盖与底盘的卡合深度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包含旋转轴1、弹簧2、联结齿轮3、连接体4、平面轴承5、下盖6、底盘7、合体齿轮8、电机蜗杆9以及卡簧10。旋转轴1贯穿弹簧2、联结齿轮3、连接体4、平面轴承5、下盖6、底盘7后与卡簧10连接;弹簧2的两端分别与旋转轴1的近端、联结齿轮3相连,旋转轴1与卡簧10连接时,弹簧2处于压缩状态,以此保证组件之间紧密连接。电机蜗杆9、合体齿轮8、联结齿轮3依次通过蜗杆传动机构进行传动,其中,电机蜗杆9与合体齿轮8构成第一蜗杆传动系统;合体齿轮8与联结齿轮3构成第二蜗杆传动系统;所述第二蜗杆传动系统具有自锁功能,也就是说,合体齿轮8能够驱动联结齿轮3进行转动,反过来,联结齿轮3则不能驱动合体齿轮8进行转动。优选例中,不一定是仅依靠第二蜗杆传动系统完成自锁,只需要保证第一蜗杆传动系统与第二蜗杆传动系统这两套蜗杆传动系统中,至少有一套蜗杆传动系统具有自锁功能即可。当然,从电机蜗杆9到联结齿轮3之间的传动过程,不一定只是由两套蜗杆传动系统完成,还可以是例如直齿轮传动机构、斜齿轮传动机构、蜗杆传动机构中的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来完成传动。本技术提供的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包含手动折叠机构与电动折叠机构。如图2、图3所示,手动折叠机构包含联结齿轮3、连接体4、平面轴承5、下盖6以及底盘7,如图5所示,连接体4、底盘7沿周向设置有多个限位块;周向上相邻的两个限位块之间构成限位槽,连接体4与底盘7之间通过相匹配的限位块与限位槽啮合,啮合深度为a,限位槽的侧面构成限位面704,限位面704与限位槽槽底面垂直,这样使得连接体4与底盘7在周向方向完成了相对固定。连接体4与平面轴承5的接触面为平面,平面轴承5与下盖6的接触面亦为平面,因此,连接体4、平面轴承5以及下盖6之间的相对高度不会变动。下盖6与底盘7旋转卡合连接,底盘7包含底盘凸台701,下盖6包含下盖凹槽601,卡合时,底盘凸台701位于下盖凹槽601内。底盘凸台701包含爬坡面7031与陡降面7032这两个底盘凸台斜面703,陡降面7032坡度大于爬坡面7031坡度,当下盖6与底盘7发生相对转动时,底盘凸台701沿底盘凸台斜面703滑出下盖凹槽601。下盖6与底盘7从卡合,运动至底盘凸面702与下盖凸面602相接触的过程中,沿轴向运动的距离记为下盖与底盘的卡合深度b。实施例中,连接体4与底盘7之间的啮合深度a大于下盖6与底盘7之间的卡合深度b,这样下盖6相对底盘7爬升的过程中,限位块始终受到限位面704的周向约束,连接体4与底盘7之间不会产生间隙。联结齿轮3与连接体4也是旋转卡合连接,连接体4包含连接体凸台401,联结齿轮3包含联结齿轮凹槽301,卡合状态下,连接体凸台401位于联结齿轮凹槽301内。优选例中,连接体4上设置有导杆,底盘7上设置有导孔;所述导杆插入导孔中并能够与导孔发生轴向相对运动;导杆到达导孔中的最大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及后视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手动折叠机构;所述手动折叠机构包含联结齿轮(3)、连接体(4)、平面轴承(5)、下盖(6)以及底盘(7);联结齿轮(3)、连接体(4)、平面轴承(5)、下盖(6)、底盘(7)依次连接;连接体(4)与底盘(7)沿周向方向相对固定;联结齿轮(3)与连接体(4)旋转卡合连接;下盖(6)与底盘(7)旋转卡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手动折叠机构;所述手动折叠机构包含联结齿轮(3)、连接体(4)、平面轴承(5)、下盖(6)以及底盘(7);联结齿轮(3)、连接体(4)、平面轴承(5)、下盖(6)、底盘(7)依次连接;连接体(4)与底盘(7)沿周向方向相对固定;联结齿轮(3)与连接体(4)旋转卡合连接;下盖(6)与底盘(7)旋转卡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体(4)、底盘(7)沿周向设置有多个限位块;周向上相邻的两个限位块之间构成限位槽;连接体(4)与底盘(7)之间通过相匹配的限位块与限位槽啮合;限位槽的侧面构成限位面(704);限位面(704)与限位槽槽底面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体(4)与底盘(7)之间的啮合深度(a)大于下盖(6)与底盘(7)之间的卡合深度(b)。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体(4)上设置有导杆,底盘(7)上设置有导孔;所述导杆插入导孔中并能够与导孔发生轴向相对运动;导杆到达导孔中的最大深度大于下盖(6)与底盘(7)之间的卡合深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折叠器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底盘(7)包含底盘凸台(701);所述底盘凸台(701)包含爬坡面(7031)与陡降面(7032)这两个底盘凸台斜面(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军李贵元戴超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鹏岳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