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拼装式防撞墙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595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拼装式防撞墙及其制造方法,预制拼装式防撞墙包括墙体与若干加强组件,墙体包括后浇部和预制部;加强组件包括后浇加强部和预制加强部;其中,后浇加强部穿设于后浇部,预制加强部穿设于预制部。一种预制拼装式防撞墙的制造方法,通过先制造后浇加强部并将后浇加强部焊接于桥梁的加强部,然后,制造预制加强部和预制部,使得预制加强部穿设于预制部;再将第一预制加强部的第一环形部焊接于后浇加强部的第一主体;最后,在桥梁与预制部间浇注混凝土形成后浇部,通过后浇部使预制部与桥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能够避免现浇防撞墙所带来的施工进度较慢、现场浇筑的质量通病的问题;另一方大大减少对地面交通通行的影响。

Prefabricated assembly type anticollision wall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fabricated type anti wall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 precast wall anti-collision wall and several component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including wall pouring and prefabricated part; strengthen the assembly includes a pouring strengthening part and prefabricated reinforced department; among them, after pouring strengthening penetrated after pouring, the prefabricated reinforcing wear a prefabricated part.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precast type anticollision wall, by first pouring manufacturing department and strengthen pouring strengthening, strengthening welding in bridge and manufacture of precast and precast reinforced part of the precast strengthening part is inserted in the prefabricated department; the first ring of the first Department of welding in prefabricated reinforced the first body pouring reinforced part; finally, in the bridge with prefabricated part and pouring concrete to form after pouring, pouring through the Ministry of the Ministry and prefabricated bridge. On the one hand, the invention can avoid the slow progress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of on-site pouring, and the other side greatly reduces the impact on the traffic of the gr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拼装式防撞墙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拼装式防撞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规模空前,其中城市高架道路以及高架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载体。在已往的建设中,城市高架桥桥面两侧的混凝土防撞墙,在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上无一例外采用的是现场浇筑的形式。这些防撞墙现场浇筑通常所采用的施工大多选用落地式支架、悬吊式支架、三角形支架、悬挂式钢管模板支架等方法。这些支架现浇的工艺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施工进度较慢、易出现裂缝、露筋等质量通病、桥梁主体结构耐久性受影响;施工影响地面交通通行、不符合绿色环保施工要求等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当前桥梁建设的构件预制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目前城市桥梁的防撞墙预制安装工艺刚刚开始涉及,仅有少数工程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的实践。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预制防撞墙的种类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国外的现有技术采用螺栓将预制防撞墙节段与桥面板进行连接,然后再采用灌浆的方式将螺栓孔道进行封堵。该预制的拼装防撞护墙结构应用于轨道交通、城市高架桥梁等领域。2、国内的现有技术采用预制防撞墙与梁体螺栓连接的形式,对防撞墙的预制拼装技术率先进行了尝试,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螺栓造价高;螺栓连接安装精度要求高,构件生产定型后,在桥面安装预制防撞墙时无法对线型进行调节;安装时需要施工人员在桥梁底部进行螺栓旋紧操作,施工困难。由此,现有技术的现浇防撞墙存在施工所带来的施工周期长、施工现场杂乱、安全文明施工差等影响。同时,也存在施工及安装难度大、施工成本高及线型适应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浇防撞墙施工所带来的施工周期长、施工现场杂乱、安全文明施工差等影响以及现有预制防撞墙的施工及安装难度大、施工成本高及线型适应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制拼装式防撞墙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预制拼装式防撞墙,包括墙体与若干加强组件,其特点在于,所述墙体包括后浇部和预制部,所述后浇部连接于所述预制部与桥梁之间;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后浇加强部和预制加强部,所述后浇加强部焊接于所述桥梁的加强部,所述预制加强部焊接于所述后浇加强部;其中,所述后浇加强部穿设于所述后浇部,所述预制加强部穿设于所述预制部。较佳地,所述后浇加强部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同一端通过第一回转部连接;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并形成有第一夹角;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并形成有第二夹角;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焊接于所述桥梁的加强部。较佳地,所述预制加强部包括:第一预制加强部,所述第一预制加强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所述第一环形部和所述第二环形部关于所述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的连接点成中心对称,且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主体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环形部焊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第二预制加强部,所述第二预制加强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内臂部、顶部和外臂部,所述内臂部与所述外臂部均位于所述顶部的下侧,所述内臂部远离所述顶部的一端弯折并焊接于所述外臂部远离所述顶部的一端;其中,所述顶部和所述外臂部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二环形部的一端。较佳地,所述预制加强部还包括第三预制加强部,所述第三预制加强部包括: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同一端通过第二回转部连接;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并形成有第三夹角;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并形成有第四夹角;其中,所述第二回转部焊接于所述第一环形部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二预制加强部的所述外臂部中远离所述顶部的一端。较佳地,所述第一夹角为98°;所述第二夹角为98°;所述第三夹角为95°;所述第四夹角为85°。较佳地,所述墙体的材料为混凝土,所述加强组件的材料为钢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预制拼装式防撞墙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造所述后浇加强部,并将所述后浇加强部焊接于所述桥梁的加强部;S2、制造所述预制加强部和所述预制部,使得所述预制加强部穿设于所述预制部;S3、将所述第一预制加强部的所述第一环形部焊接于所述后浇加强部的所述第一主体;S4、在所述桥梁与所述预制部间浇注混凝土形成所述后浇部,通过所述后浇部使所述预制部与所述桥梁连接。较佳地,在步骤S1中,将钢筋通过弯折形成所述后浇加强部。较佳地,在步骤S2中,制造所述预制加强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二预制加强部的所述顶部和所述外臂部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预制加强部的所述第二环形部的一端;将所述第三预制加强部的所述第二回转部焊接于所述第一预制加强部的所述第一环形部的一端;将所述第三预制加强部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二预制加强部的所述外臂部远离所述顶部的一端;和/或,在步骤S2中,向所述预制加强部位置处浇注混凝土形成所述预制部。较佳地,在步骤S2中,所述预制部采用混凝土入模的方法进行浇注,所述预制部的模板采用倒置法进行浇注,并将所述第二预制加强部的所述顶部作为所述模板的底部的支撑面。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预制防撞墙采用通过后浇部与桥梁连接的方式的结构整体性强,由于后浇加强部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焊接于桥梁的加强部,以及后浇部的混凝土直接连接于桥梁形成一体,本专利技术的预制防撞墙的结构的受力性能甚至优于目前普遍采用的现浇防撞墙的结构。此外,由于后浇部的存在,在安装定位时,可针对标高和线形进行精确的调整,这是该结构优于其他连接方式所设计的预制防撞墙结构最大的优势所在。2、本专利技术的后浇带连接方式的新型预制拼装防撞墙一方面能够避免现浇防撞墙所带来的施工进度较慢、现场浇筑的质量通病的问题;另一方大大减少对地面交通通行的影响,满足绿色环保施工要求。该项工艺为目前普遍开展的桥梁结构全预制化工艺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为防撞墙不同施工工艺之间的完善和优化拓展了思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预制拼装式防撞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预制拼装式防撞墙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预制拼装式防撞墙的后浇加强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预制拼装式防撞墙的第一预制加强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预制拼装式防撞墙的第二预制加强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预制拼装式防撞墙的第三预制加强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现浇防撞墙和预制拼装式防撞墙的均布加载千斤顶的位置示意图。图8为图7中均布加载的千斤顶的平面布置图。图9为现浇防撞墙和预制拼装式防撞墙的偏载千斤顶的位置示意图。图10为图9中偏载的千斤顶的平面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请结合图1-图6予以理解,本实施案例提供一种预制拼装式防撞墙,包括墙体与若干加强组件。所述墙体的材料为混凝土,所述加强组件的材料为钢筋。所述墙体包括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预制拼装式防撞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拼装式防撞墙,包括墙体与若干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包括后浇部和预制部,所述后浇部连接于所述预制部与桥梁之间;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后浇加强部和预制加强部,所述后浇加强部焊接于所述桥梁的加强部,所述预制加强部焊接于所述后浇加强部;其中,所述后浇加强部穿设于所述后浇部,所述预制加强部穿设于所述预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拼装式防撞墙,包括墙体与若干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包括后浇部和预制部,所述后浇部连接于所述预制部与桥梁之间;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后浇加强部和预制加强部,所述后浇加强部焊接于所述桥梁的加强部,所述预制加强部焊接于所述后浇加强部;其中,所述后浇加强部穿设于所述后浇部,所述预制加强部穿设于所述预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拼装式防撞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加强部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同一端通过第一回转部连接;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并形成有第一夹角;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并形成有第二夹角;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焊接于所述桥梁的加强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拼装式防撞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加强部包括:第一预制加强部,所述第一预制加强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所述第一环形部和所述第二环形部关于所述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的连接点成中心对称,且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主体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环形部焊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第二预制加强部,所述第二预制加强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内臂部、顶部和外臂部,所述内臂部与所述外臂部均位于所述顶部的下侧,所述内臂部远离所述顶部的一端弯折并焊接于所述外臂部远离所述顶部的一端;其中,所述顶部和所述外臂部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二环形部的一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拼装式防撞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加强部还包括第三预制加强部,所述第三预制加强部包括: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同一端通过第二回转部连接;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并形成有第三夹角;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桂平陈勇王焱焱闫兴非蒋海里张新国章苏亚刘刚胡尊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