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534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芯、壳体及引线端子。电芯包括极耳。壳体收容并密封电芯。引线端子具有:主体部,从壳体内沿长度方向延伸到壳体外;以及连接部,与对应的极耳固定电连接,且连接部与主体部位于壳体内的一端相连。其中,至少一个引线端子的连接部沿厚度方向延伸,且对应极耳与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引线端子固定电连接的部分也沿厚度方向延伸。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中,由于至少一个引线端子的连接部与对应极耳的连接部分沿厚度方向延伸,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连接部分占用的壳体内的空间较小,减小壳体的体积,进而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Two batter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wo time battery, which includes an electric core, a shell and a lead terminal. The electric core consists of the polar ear. The shell is accommodated and sealed with the electric core. The lead terminal has a main part extending from the shell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to the outer part of the shell, and the connecting par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ole ears, and the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body part at one end of the shell body. Wherein, at least one connecting part of the lead terminal extends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and the part fixe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pole ear and the lead terminal extending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also extends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According to the two battery of the invention, because at least one of the lead terminals are connected with corresponding lug connecting portion extending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so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connecting part of the housing occupied less space, reduce the volume of hous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energy density of the battery two tim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当今国际公认的理想化学能源,具有体积小、电容量大、电压高、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移动电话、手提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中。随着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成为了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趋势,锂离子电池的这些优点刚好给其在日益扩大的电动汽车领域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但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要求越来越高,开发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变得越发迫切。而能量密度的提高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化学体系与结构。因此,软包电池被广泛运用于更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在现有技术中,参照图7,引线端子3与对应的极耳(图中为正极极耳14)的连接部分收容在壳体2内,但由于所述连接部分沿长度方向L延伸,为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所述连接部分在长度方向L上占用的空间大,造成所述连接部分在厚度方向T造成空间的浪费,导致壳体2的体积增大,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能减小引线端子占用的体积,提高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芯、壳体及引线端子。电芯包括极耳。壳体收容并密封电芯。引线端子具有:主体部,从壳体内沿长度方向延伸到壳体外;以及连接部,与对应的极耳固定电连接,且连接部与主体部位于壳体内的一端相连。其中,至少一个引线端子的连接部沿厚度方向延伸,且对应极耳与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引线端子固定电连接的部分也沿厚度方向延伸。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中,由于至少一个引线端子的连接部与对应极耳的连接部分沿厚度方向延伸,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连接部分占用的壳体内的空间较小,减小壳体的体积,进而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又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5为图4的剖视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电芯的示意图;图7为现有技术的二次电池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芯21第一壳体11正极极片211第一凹槽111正极集流体22第二壳体112正极膜片221第二凹槽12负极极片3引线端子121负极集流体31主体部122负极膜片32连接部13隔离膜H热封层14正极极耳S斜坡15负极极耳L长度方向2壳体T厚度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包括电芯1、壳体2及引线端子3。电芯1包括极耳。壳体2收容并密封电芯1。引线端子3具有:主体部31,从壳体2内沿长度方向L延伸到壳体2外;以及连接部32,与对应的极耳固定电连接,且连接部32与主体部31位于壳体2内的一端相连。其中,至少一个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沿厚度方向T延伸,且对应极耳与沿厚度方向T延伸的引线端子3固定电连接的部分也沿厚度方向T延伸。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中,由于至少一个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与对应极耳的连接部分沿厚度方向T延伸,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连接部分占用的壳体2内的空间较小(由于现有技术中,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与对应极耳的连接部分沿长度方向L延伸,为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所述连接部分在长度方向L上占用的空间大,而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与对应极耳的的连接部分沿厚度方向T延伸,所以在长度方向L上占用的空间小,而所述连接部分在厚度方向T上不会超过电芯1的厚度,因此不会增大所述连接部分在厚度方向T上占用的空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中的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与对应极耳的的连接部分占用的壳体2内的空间较小),减小壳体2的体积,进而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电芯1包括:正极极片11,包括正极集流体111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111表面上的正极膜片112;负极极片12,包括负极集流体121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121表面上的负极膜片122;以及隔离膜13,将正极极片11和负极极片12隔开。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6,电芯1的极耳包括:正极极耳14,与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固定电连接,且正极极耳14为一个或多个;负极极耳15,与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固定电连接,且负极极耳15为一个或多个。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正极极耳14与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正极极耳14可以由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模切而成;当电芯1的正极极片11为一张时,可以在正极集流体111模切出一个突部,该突部即可作为正极极耳14;当电芯1的正极极片11为多张时,可以在各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模切出一个对应的突部,所有的突部固定在一起即可作为正极极耳14。正极极耳14也可以为单独焊接到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上的元件。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负极极耳15与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负极极耳15可以由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模切而成;当电芯1的负极极片12为一张时,可以在负极集流体121模切出一个突部,该突部即可作为负极极耳15;当电芯1的负极极片12为多张时,可以在各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模切出一个对应的突部,所有的突部固定在一起即可作为负极极耳15。负极极耳15也可以为单独焊接到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上的元件。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4,正极极耳14和负极极耳15位于电芯1沿长度方向L的同一侧。当正极极耳14和负极极耳15位于电芯1沿长度方向L的同一侧时,优选所有的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均沿厚度方向T延伸,且对应极耳与引线端子3固定电连接的部分也沿厚度方向T延伸。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正极极耳14和负极极耳15分别位于电芯1沿长度方向L相反的两侧。此时,与正极极耳14连接的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沿厚度方向T延伸;和/或,与负极极耳15连接的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均沿厚度方向T延伸。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边缘通过热压封合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完整的壳体2。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各引线端子3的主体部31至少夹持在壳体2中的部分的包裹有热封层H。当对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边缘进行热压封合时,夹持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之间的热封层H熔化并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粘接在一起(热封层H与后述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内层熔合粘接在一起)。热封层H还可以包裹引线端子3的主体部31的其它部分,即热封层H可以包裹主体部31延伸到壳体2外的部分以形成外露区,也可以包裹主体部31延伸到壳体2内的部分以形成内露区。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热压封合时,外露区和内露区能够防止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与主体部31发生短路(当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热压封合发生错位时,如果没有外露区和内露区,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内部的后述的金属箔会与主体部31发生短路)。在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二次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芯(1),包括极耳;壳体(2),收容并密封电芯(1);以及引线端子(3),具有:主体部(31),从壳体(2)内沿长度方向(L)延伸到壳体(2)外;以及连接部(32),与对应的极耳固定电连接,且连接部(32)与主体部(31)位于壳体(2)内的一端相连;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沿厚度方向(T)延伸,且对应极耳与沿厚度方向(T)延伸的引线端子(3)固定电连接的部分也沿厚度方向(T)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芯(1),包括极耳;壳体(2),收容并密封电芯(1);以及引线端子(3),具有:主体部(31),从壳体(2)内沿长度方向(L)延伸到壳体(2)外;以及连接部(32),与对应的极耳固定电连接,且连接部(32)与主体部(31)位于壳体(2)内的一端相连;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沿厚度方向(T)延伸,且对应极耳与沿厚度方向(T)延伸的引线端子(3)固定电连接的部分也沿厚度方向(T)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电芯(1)包括:正极极片(11),包括正极集流体(111)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111)表面上的正极膜片(112);负极极片(12),包括负极集流体(121)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121)表面上的负极膜片(122);以及隔离膜(13),将正极极片(11)和负极极片(12)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电芯(1)的极耳包括:正极极耳(14),与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固定电连接,且正极极耳(14)为一个或多个;负极极耳(15),与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固定电连接,且负极极耳(15)为一个或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正极极耳(14)与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张敏秦猛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