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换热效率的炉水循环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4684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7:27
一种高换热效率的炉水循环泵,包括泵体和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包括管体,管体的上方设置有上封盖,管体的下方设置有下封盖,管体的内部设置有上滤板、下滤板,上滤板与上封盖之间设置有上缓冲室,上滤板的下表面固设有上滤网,下滤板的上表面固设有下滤网,下滤网的上方设置有海绵板,上滤网与海绵板之间设置有换热室,换热室中设置有蛇形换热管,换热室中还填充有球形导热介质,下滤板与下封盖之间设置有下缓冲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该炉水循环泵中的热交换装置结构简单,更换、维修操作方便,利用球形导热介质配合换热管显著提高换热效率;(2)该热交换装置使用的低温冷却水温度只要5~15℃,低温冷却水用量低。

A boiler circulating pump high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A high heat efficiency of boiler circulating pump, comprising a pump body and a heat exchanging device, the heat exchange device comprises a pipe body, a cover arranged above the pipe body, a pipe body is arranged below the lower cover, the inner tube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filter plate, filter plate, filter plate between the upper and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buffer chamber, the filter plate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filter, filter plate on the surface is fixedly arranged under the screen, a sponge plate is arranged under the screen, with a heat exchange chamb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lter screen and the sponge plate, the heat exchange chamber is arranged in a serpentine heat exchanger tube, heat exchanger room is filled with a spherical heat transfer medium, a buffer chamb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lter plate and the lower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1) the boiler circulating pump in heat exchange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replacement and maintenance operation, with the heat exchange tube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of the spherical heat conducting medium; (2) low temperature cooling water temperature of the heat exchange device uses only 5 ~15 DEG C, cooling water low dos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换热效率的炉水循环泵
本技术涉及循环泵
,具体涉及一种高换热效率的炉水循环泵。
技术介绍
在火电机组锅炉的运行中,下降管中的水密度大于水冷壁中汽水混合物的密度,该密度差形成锅炉的流动压头。当水接近临界点时,密度差减小,不足以维持流动压头,于是在汽水循环下降管中加装了炉水循环泵来维持足够的流动压头,以保证锅炉水循环的可靠性。炉水循环泵由一个单级离心泵和一个湿定子感应电机组成,上述部件均安装在一个公压容器中。该容器由泵壳、电机壳和电机盖三个部分组成,电机悬挂于泵壳下,在系统压力下充以冷的除盐水,单级离心泵和感应电机之间无密封。由于泵工作的温度非常高,一般在340℃以上,而电机的温度又限制在约55℃,因此需要用热交换器来维持电机内低温。但是,现有的热交换器由于采用闭路水循环系统来带走由泵传来的热量,通过高压水管路中的高压冷却水将泵工作的产生的热量带到外置的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外置的换热器中设置有铜管,该铜管与高压水管路相连通,高压水管路中的高压冷却水借助铜管与换热器中的冰水进行热交换;尤其现有的外置换热器结构简单,换热效率有限,易浪费大量的冰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换热效率的炉水循环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换热效率的炉水循环泵,包括泵体和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管体,管体的上方设置有上封盖,上封盖与管体的上端螺纹连接,管体的下方设置有下封盖,下封盖与管体的下端螺纹连接;所述管体的内部设置有上滤板、下滤板,上滤板设置在下滤板的上方,所述上滤板与管体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下滤板与管体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上滤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滤孔,所述下滤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滤孔,所述上滤板与上封盖之间设置有上缓冲室,所述上封盖的上方固设有排水管,排水管的内腔与上缓冲室连通,所述上滤板的下表面固设有上滤网,所述下滤板的上表面固设有下滤网,所述下滤网的上方设置有海绵板,所述上滤网与海绵板之间设置有换热室,所述换热室中设置有蛇形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首端设置有进水接管,进水接管设置在管体的外部且进水接管的内腔与换热管的内腔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尾端设置有出水接管,出水接管设置在管体的外部且出水接管的内腔与换热管的内腔连通;所述换热室中还填充有球形导热介质,所述下滤板与下封盖之间设置有下缓冲室,所述下封盖的下方固设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内腔与下缓冲室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换热管的外壁固设有多个换热翅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滤网网孔的孔径等于上滤网网孔的孔径,所述导热介质的粒径大于上滤网网孔的孔径;所述第一滤孔的孔径大于上滤网网孔的孔径,所述第二滤孔的孔径大于下滤网网孔的孔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所述高换热效率的炉水循环泵中的热交换装置结构简单,更换、维修操作方便,利用球形导热介质配合换热管显著提高换热效率;(2)该热交换装置使用的低温冷却水温度只要5~15℃,无需使用冰水,低温冷却水用量低。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所述高换热效率的炉水循环泵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所述热交换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如图1~2所示,所述高换热效率的炉水循环泵,包括泵体1和热交换装置2,所述热交换装置2包括管体21,管体21的上方设置有上封盖211,上封盖211与管体21的上端螺纹连接,管体21的下方设置有下封盖212,下封盖212与管体21的下端螺纹连接;所述管体21的内部设置有上滤板22、下滤板23,上滤板22设置在下滤板23的上方,所述上滤板22与管体21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下滤板23与管体21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上滤板2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滤孔221,所述下滤板23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滤孔231,所述上滤板22与上封盖211之间设置有上缓冲室24,所述上封盖211的上方固设有排水管213,排水管213的内腔与上缓冲室24连通,所述上滤板22的下表面固设有上滤网222,所述下滤板23的上表面固设有下滤网232,所述下滤网232网孔的孔径等于上滤网222网孔的孔径,所述第一滤孔221的孔径大于上滤网222网孔的孔径,所述第二滤孔231的孔径大于下滤网232网孔的孔径;所述下滤网232的上方设置有海绵板26,所述上滤网222与海绵板26之间设置有换热室,所述换热室中设置有蛇形换热管27,所述换热管27的首端设置有进水接管271,进水接管271设置在管体21的外部且进水接管271的内腔与换热管27的内腔连通,所述换热管27的尾端设置有出水接管272,出水接管272设置在管体21的外部且出水接管272的内腔与换热管27的内腔连通,所述换热管27的外壁固设有多个换热翅片273;所述换热室中还填充有球形导热介质28,所述导热介质28的粒径大于上滤网222网孔的孔径;所述下滤板23与下封盖212之间设置有下缓冲室25,所述下封盖212的下方固设有进水管214,进水管214的内腔与下缓冲室25连通。在该炉水循环泵中,高压水管路中的高压冷却水从进水接管271流进换热管27中再从出水接管272中流到泵中,该炉水循环泵工作的产生的热量通过换热管27与换热室中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所述热交换装置2工作过程如下,5~15℃的低温冷却水从进水管214流到下缓冲室25,在下缓冲室25中缓冲后通过第二滤孔231、下滤网232网孔、海绵板26上的小孔后进入换热室中,而换热室中由于充满球形导热介质28,导热介质28可选用石墨球、氧化铝球、氮化铝球、金属球等球形高导热系数的固态物质,球形导热介质28的导热系数远大于水的导热系数,球形导热介质28本身表面积大,球形导热介质28相当于放大了换热管27的换热面积,因此在球形导热介质28的辅助下,低温冷却水与换热管27之间的换热效率显著提高;球形导热介质28还能够延长低温冷却水在换热室中的换热时间,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低温冷却水换热后变成温水再通过上滤网222网孔、个第一滤孔221后在上缓冲室24处集中然后从排水管213处排出。在上述过程中,上滤板22与上滤网222的配合以及下滤板23与下滤网232的配合,不但能够避免球形导热介质28外泄至上缓冲室24、下缓冲室25,还能够有效降低低温冷却水流到时的阻力。球形导热介质28可优选密度小且导热系数优良的石墨球,避免海绵板26承受过大的压力;海绵板26还具有缓冲的作用,有利于球形导热介质28充满换热室。由于换热效率高,因此低温冷却水只需要5~15℃,而无需使用冰水,并且低温冷却水用量显著降低。由于上封盖211与管体21的上端螺纹连接,下封盖212与管体21的下端螺纹连接,所述上滤板22与管体21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下滤板23与管体21的内壁螺纹连接,因此清洗、更换球形导热介质28操作简单方便,也方便维修,实施效果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所述高换热效率的炉水循环泵中的热交换装置结构简单,更换、维修操作方便,利用球形导热介质配合换热管显著提高换热效率;(2)该热交换装置使用的低温冷却水温度只要5~15℃,无需使用冰水,低温冷却水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换热效率的炉水循环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换热效率的炉水循环泵,包括泵体(1)和热交换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2)包括管体(21),管体(21)的上方设置有上封盖(211),上封盖(211)与管体(21)的上端螺纹连接,管体(21)的下方设置有下封盖(212),下封盖(212)与管体(21)的下端螺纹连接;所述管体(21)的内部设置有上滤板(22)、下滤板(23),上滤板(22)设置在下滤板(23)的上方,所述上滤板(22)与管体(21)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下滤板(23)与管体(21)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上滤板(2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滤孔(221),所述下滤板(23)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滤孔(231),所述上滤板(22)与上封盖(211)之间设置有上缓冲室(24),所述上封盖(211)的上方固设有排水管(213),排水管(213)的内腔与上缓冲室(24)连通,所述上滤板(22)的下表面固设有上滤网(222),所述下滤板(23)的上表面固设有下滤网(232),所述下滤网(232)的上方设置有海绵板(26),所述上滤网(222)与海绵板(26)之间设置有换热室,所述换热室中设置有蛇形换热管(27),所述换热管(27)的首端设置有进水接管(271),进水接管(271)设置在管体(21)的外部且进水接管(271)的内腔与换热管(27)的内腔连通,所述换热管(27)的尾端设置有出水接管(272),出水接管(272)设置在管体(21)的外部且出水接管(272)的内腔与换热管(27)的内腔连通;所述换热室中还填充有球形导热介质(28),所述下滤板(23)与下封盖(212)之间设置有下缓冲室(25),所述下封盖(212)的下方固设有进水管(214),进水管(214)的内腔与下缓冲室(2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换热效率的炉水循环泵,包括泵体(1)和热交换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2)包括管体(21),管体(21)的上方设置有上封盖(211),上封盖(211)与管体(21)的上端螺纹连接,管体(21)的下方设置有下封盖(212),下封盖(212)与管体(21)的下端螺纹连接;所述管体(21)的内部设置有上滤板(22)、下滤板(23),上滤板(22)设置在下滤板(23)的上方,所述上滤板(22)与管体(21)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下滤板(23)与管体(21)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上滤板(2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滤孔(221),所述下滤板(23)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滤孔(231),所述上滤板(22)与上封盖(211)之间设置有上缓冲室(24),所述上封盖(211)的上方固设有排水管(213),排水管(213)的内腔与上缓冲室(24)连通,所述上滤板(22)的下表面固设有上滤网(222),所述下滤板(23)的上表面固设有下滤网(232),所述下滤网(232)的上方设置有海绵板(26),所述上滤网(222)与海绵板(26)之间设置有换热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成姚荣祥周巧霞张晓燕陈林丁孟良黄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皖化电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