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杀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4600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携式杀菌装置,适于对一目标物进行杀菌。便携式杀菌装置包括壳体、感测器以及至少一杀菌光源。壳体具有腔室以及与腔室相连通的至少一开孔。感测器设置于壳体内。杀菌光源设置于壳体内,且电性耦接于感测器。当目标物自开孔置入腔室,且感测器感测到目标物时,感测器致动杀菌光源以使杀菌光源发出杀菌光束至腔室内,以对位于腔室内的目标物进行杀菌。

Portable germicidal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rtable sterilization device, which is suitable for sterilizing a target. The portable bactericidal device includes a shell, a sensor, and at least one bactericidal light source. The shell has a cavity and at least one opening connected to the chamber. The sensor is set in the shell. The bactericidal light source is set in the shell, and the electric property is coupled to the sensor. When the object is placed into the chamber from the opening, and the sensor senses the target, the sensor actuates the bactericidal light source, so that the bactericidal light source sends out the bactericidal light beam to the chamber, and sterilize the target object in the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杀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杀菌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杀菌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人对于个人卫生与健康日益看重,就个人日常使用的物品而言,如何对使用后的物品即时地进行消毒杀菌,便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筷子或刀叉等餐具为例,使用者大多是利用清洁剂与清水去除使用后的筷子或刀叉上的油渍或残屑,但前述清洁方式并无法杀除不易被肉眼所察觉到的细菌或微生物。目前紫外光的杀菌能力已获得证实,其中波长介于200纳米至280纳米的深紫外光可以直接破坏细菌与病毒中脱氧核醣核酸(DNA)与氧核醣核酸(RNA)的键结,且杀菌效率可以高达99%至99.9%,又以波长介于250纳米至270纳米的深紫外光的杀菌效果最强。因此,遂有相关厂商研发出以紫外光作为杀菌光源的杀菌盒,以令使用者可将筷子或刀叉置入其中,以进行杀菌。常见的杀菌盒大多为掀盖式设计,使用者需先开启盒盖以将筷子或刀叉置入盒体,接着关闭盒盖以开启杀菌光源,故使用上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杀菌装置,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且能对收容于其中的目标物进行杀菌。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便携式杀菌装置,适于对一目标物进行杀菌。便携式杀菌装置包括壳体、感测器以及至少一杀菌光源。壳体具有腔室以及与腔室相连通的至少一开孔。感测器设置于壳体内。杀菌光源设置于壳体内,且电性耦接于感测器。当目标物自开孔置入腔室,且感测器感测到目标物时,感测器致动杀菌光源以使杀菌光源发出杀菌光束至腔室内,以对位于腔室内的目标物进行杀菌。所述便携式杀菌装置还包括:滑盖,可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以遮盖或暴露出所述开孔。所述便携式杀菌装置还包括:开关,与所述滑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且电性耦接于所述感测器,当所述滑盖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而暴露出所述开孔时,所述滑盖触动所述开关,进而开启所述感测器。所述杀菌光束的传递方向平行于所述目标物自所述开孔置入所述腔室的方向。所述杀菌光束的传递方向垂直于所述目标物自所述开孔置入所述腔室的方向。所述杀菌光源包括一第一杀菌光源与一第二杀菌光源,且所述第二杀菌光源位于所述第一杀菌光源与所述开孔之间,所述第一杀菌光源所发出的一第一杀菌光束的传递方向平行于所述目标物自所述开孔置入所述腔室的方向,所述第二杀菌光源所发出的一第二杀菌光束的传递方向垂直于所述目标物自所述开孔置入所述腔室的方向。所述杀菌光源包括紫外线发光二极管。所述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件与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壳件上的一第二壳件,所述第一壳件具有一第一腔室,且所述第二壳件具有一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彼此连通以构成所述腔室。所述杀菌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件内,所述开孔位于所述第二壳件上,且所述开孔通过所述第二腔室连通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目标物适于自所述开孔置入所述第二腔室,并进一步伸入所述第一腔室,所述杀菌光源配置用以发出所述杀菌光束至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反射膜,配置用以反射所述杀菌光束朝向所述开孔的所在处传递。所述杀菌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件内,所述开孔位于所述第二壳件上,且所述开孔通过所述第二腔室连通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目标物适于自所述开孔置入所述第二腔室,并进一步伸入所述第一腔室,所述杀菌光源配置用以发出所述杀菌光束至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便携式杀菌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指示灯,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基于上述,本技术的便携式杀菌装置具备着可随身携带的特点,当使用者将目标物例如筷子、刀具、叉子、汤匙、牙刷或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置入壳体的腔室时,杀菌光源便会随之开启,以对位于腔室内的目标物进行杀菌,故使用上极为便利。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杀菌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便携式杀菌装置对目标物进行杀菌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杀菌装置对目标物进行杀菌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杀菌装置对目标物进行杀菌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杀菌装置对目标物进行杀菌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杀菌装置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便携式杀菌装置对目标物进行杀菌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便携式杀菌装置对目标物进行杀菌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便携式杀菌装置对目标物进行杀菌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第八实施例的便携式杀菌装置对目标物进行杀菌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第九实施例的便携式杀菌装置对另一目标物进行杀菌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第十实施例的便携式杀菌装置对目标物进行杀菌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0、11:目标物100、100A~100I:便携式杀菌装置110:壳体111:腔室112:开孔113:第一壳件113a:第一腔室114:第二壳件114a:第二腔室115:插槽120:感测器130、130a:第一杀菌光源131、131a:第一杀菌光束140:指示灯150:电池160:第二杀菌光源161:第二杀菌光束170:反射膜180:滑盖190:开关D1、D3:传递方向D2:方向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杀菌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便携式杀菌装置对目标物进行杀菌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杀菌装置100适于对目标物10进行杀菌,其中目标物10是以一双筷子举例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目标物可以是刀具、叉子、汤匙、牙刷或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便携式杀菌装置100包括壳体110、感测器120以及第一杀菌光源130,其中壳体110可以是由塑胶、金属、压克力或复合材料等材料,或者是上述材料的组合制作而成,感测器120与第一杀菌光源130皆设置于壳体110内,且壳体110具有腔室111以及与腔室111相连通的至少一开孔112。由于本实施例是以目标物10为一双筷子作说明,因此开孔112的数量与筷子的数量相符,即开孔112的数量可为两个,但本技术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孔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大于两个。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可包括第一壳件113与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壳件113上的第二壳件114,其中第一壳件113具有第一腔室113a,第二壳件114具有第二腔室114a,且第一腔室113a与第二腔室114a彼此连通以构成腔室111。倘若将第一壳件113与第二壳件114分拆开来,则可对第二腔室114a进行清洗。第一杀菌光源130可设置于第一壳件113内,且开孔112位于第二壳件114上。另一方面,感测器120可设置于第二壳件114内,但本技术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感测器可设置于第一壳件内。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是以可拆装的第一壳件113与第二壳件114构成壳体110作说明,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可为一体成型结构。感测器120可以是光感测器,且例如是将光发射器与光接收器整合于同一模块。第一杀菌光源130可以是紫外线发光二极管,且可通过控制器(未绘示)与相应的线路(未绘示)电性耦接于感测器120。当目标物10自开孔112置入腔室111,且感测器120感测到目标物10(即光发射器所发出的光线被目标物10遮断而产生反射并被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便携式杀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杀菌装置,适于对目标物进行杀菌,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杀菌装置包括:壳体,具有腔室以及与所述腔室相连通的至少一开孔;感测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以及至少一杀菌光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电性耦接于所述感测器,当所述目标物自所述至少一开孔置入所述腔室,且所述感测器感测到所述目标物时,所述感测器致动所述至少一杀菌光源以使所述至少一杀菌光源发出杀菌光束至所述腔室内,以对位于所述腔室内的所述目标物进行杀菌。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02 TW 1052166681.一种便携式杀菌装置,适于对目标物进行杀菌,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杀菌装置包括:壳体,具有腔室以及与所述腔室相连通的至少一开孔;感测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以及至少一杀菌光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电性耦接于所述感测器,当所述目标物自所述至少一开孔置入所述腔室,且所述感测器感测到所述目标物时,所述感测器致动所述至少一杀菌光源以使所述至少一杀菌光源发出杀菌光束至所述腔室内,以对位于所述腔室内的所述目标物进行杀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杀菌装置还包括:滑盖,可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以遮盖或暴露出所述至少一开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杀菌装置还包括:开关,与所述滑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且电性耦接于所述感测器,当所述滑盖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而暴露出所述至少一开孔时,所述滑盖触动所述开关,进而开启所述感测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光束的传递方向平行于所述目标物自所述至少一开孔置入所述腔室的方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光束的传递方向垂直于所述目标物自所述至少一开孔置入所述腔室的方向。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杀菌光源包括第一杀菌光源与第二杀菌光源,且所述第二杀菌光源位于所述第一杀菌光源与所述至少一开孔之间,所述第一杀菌光源所发出的第一杀菌光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镇鹏高智伟卢建均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