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坤柳专利>正文

绞线装置及具有该绞线装置的成缆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3676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绞线装置及具有该绞线装置的成缆机,绞线装置包括线盘、第一导轮组件、转轴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转轴旋转,线盘包括圆筒、第一中心孔、设置在圆筒两侧的盘片,第一中心孔贯穿圆筒和盘片,转轴设置有第二中心孔,第二中心孔贯穿转轴;转轴位于第二中心孔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中心孔导通的开口,第一导轮组件被配置为将圆筒外表面的线缆从开口引入第二中心孔;第二中心孔内设置有定位筛,定位筛上设置若干个分别用于穿设从开口引入和从第一中心孔引入的线缆的定位孔。利用该绞线装置制成的成缆机节能、收线盘和牵引轮不被限制、效率高、平衡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绞线装置及具有该绞线装置的成缆机
本技术涉及缆线制作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绞线装置及具有该绞线装置的成缆机。
技术介绍
将多根导线按照工艺要求的节矩绞合形成束状或股状的过程称为成缆,实现这一工艺的设备通常称为成缆机。成缆机是电线电缆生产商普遍配备的设备,其中,成缆机分为绞盘式成缆机和笼式成缆机,笼式成缆机的绞合部分是由一个或数个接连安装的绞龙组成。对于笼式成缆机而言,现有的笼式成缆机有两种。一种是线材放转笼外,转笼旋转线束合股,线缆收盘于转笼之内。另一种是线材放于转笼中,旋转线材束线合股,成缆收盘于外置收线。这两种成缆机一种耗能,而且平衡性差;另一种收线盘被限制,牵引轮被限制,线做不了大规格的。现有技术中急需节能、收线盘和牵引轮不被限制、效率高、平衡性好的笼式成缆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绞线装置及具有该绞线装置的成缆机。具体地,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绞线装置,包括线盘、第一导轮组件、转轴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转轴旋转,所述线盘包括圆筒、第一中心孔、设置在所述圆筒两侧的盘片,所述第一中心孔贯穿所述圆筒和所述盘片,所述转轴设置有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贯穿所述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第二中心孔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中心孔导通的开口,所述第一导轮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圆筒外表面的线缆从所述开口引入所述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内设置有定位筛,所述定位筛上设置若干个分别用于穿设从所述开口引入和从所述第一中心孔引入的线缆的定位孔。作为对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线盘和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第一摩擦轮,所述第一摩擦轮面向所述线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顶锥,所述第一顶锥被配置为能够深入所述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具有台阶,所述第一摩擦轮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设置在所述台阶上。作为对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台阶上设置有第一单向轴承,所述第一摩擦轮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安装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上。作为对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绞线装置还包括导轮安装架,所述第一导轮组件安装在所述导轮安装架上,所述导轮安装架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部,并随所述转轴旋转。作为对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绞线装置还包括第二导轮组件,所述第二导轮组件被配置为使所述导轮安装架在转动时实现静平衡。作为对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线盘与所述转轴同轴设置。作为对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中心孔的入口设置有丝杆和第二顶锥,所述第二顶锥的一侧被配置为能够深入所述第一中心孔,所述丝杆上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所述第二顶锥的另一侧安装在所述第一滚珠轴承上。一种成缆机,包括放线装置、牵引装置、收线装置和若干个顺次设置的前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绞线装置。作为对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机架,每个所述绞线装置都安装在所述机架内。作为对技术方案的改进,每个所述绞线装置的所述转轴上套设有第二滚珠轴承,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滚珠轴承匹配的轴承座。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绞线装置,一股线材从线盘的第一中心孔进入转轴的第二中心孔,另一股线材从转轴上开口进入第二中心孔,转轴转动时线材合拢,牵引力小、速度快,而且收线盘和牵引轮由于与绞线装置分离,因而不被限制,可以制作大尺寸的线缆。进一步地,绞线装置还包括第二导轮组件,第二导轮组件被配置为使导轮安装架在转动时实现静平衡,由此使得绞线装置的平衡性好。而且由于平衡性好,以及线盘、转轴等结构的优化对接设置,使得绞线效率极高,线束合股后从第二中心孔引出,线材规格不受限制,便于制造大尺寸线缆。本技术提供的成缆机,包括放线装置、牵引装置、收线装置和若干个顺次设置的绞线装置,上一个绞线装置输出的线缆进入下一个绞线装置中线盘的第一中心孔,下一个绞线装置中线盘上的线缆从转轴上的开口进入第二中心孔,如此循环。与传统的成缆机相比,能够节省牵引力,提高效率,而且适宜制作大尺寸线缆。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绞线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成缆机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绞线装置;200-放线装置;300-牵引装置;400-收线装置;1100-圆筒;1200-盘片;1300-第一中心孔;2100-第一导轮组件;2200-第二导轮组件;3000-转轴;3100-第二中心孔;4100-第一摩擦轮;4200-第二顶锥;5100-第一单向轴承;5200-第一滚珠轴承;5300-第二滚珠轴承;6000-导轮安装架;7000-定位筛;8000-丝杆。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描述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本技术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技术理解为涵盖落入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在下文中,可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或”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应注意到: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定义,“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是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需要理解的是,文中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绞线装置及具有该绞线装置的成缆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盘、第一导轮组件、转轴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转轴旋转,所述线盘包括圆筒、第一中心孔、设置在所述圆筒两侧的盘片,所述第一中心孔贯穿所述圆筒和所述盘片,所述转轴设置有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贯穿所述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第二中心孔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中心孔导通的开口,所述第一导轮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圆筒外表面的线缆从所述开口引入所述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内设置有定位筛,所述定位筛上设置若干个分别用于穿设从所述开口引入和从所述第一中心孔引入的线缆的定位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盘、第一导轮组件、转轴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转轴旋转,所述线盘包括圆筒、第一中心孔、设置在所述圆筒两侧的盘片,所述第一中心孔贯穿所述圆筒和所述盘片,所述转轴设置有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贯穿所述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第二中心孔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中心孔导通的开口,所述第一导轮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圆筒外表面的线缆从所述开口引入所述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内设置有定位筛,所述定位筛上设置若干个分别用于穿设从所述开口引入和从所述第一中心孔引入的线缆的定位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和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第一摩擦轮,所述第一摩擦轮面向所述线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顶锥,所述第一顶锥被配置为能够深入所述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具有台阶,所述第一摩擦轮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设置在所述台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上设置有第一单向轴承,所述第一摩擦轮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安装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坤柳
申请(专利权)人:吴坤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