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温冷源双回路热管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机柜服务器的散热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温冷源双回路热管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全球范围数据机房的数量和规模均急剧增长,数据机房节能已成为当前节能工作的重要关注点。同时,机房内机柜服务器集成密度越来越高,服务器的发热量越来越大,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也受到了挑战。现有的服务器机柜中,CPU的产热占到总体机柜产热的60%,在常用的机柜冷却系统中,都是先把CPU产生的热排到空气中,和空气掺混后由空气带走,CPU的工作温度一般为60℃,而制冷空气一般在20℃左右,大温差传热造成比较大的能源浪费。而服务器级液冷技术因其散热、节能效果显著,需求也越来越大。现有的服务器级液冷技术主要方式是由冷却设备提供冷冻水经管路输送至服务器内部直接带走服务器内发热元件的热量,该方式虽散热、节能效果显著,但水管进入服务器,存在水泄漏的潜在危险。因此,需考虑一种新型的服务器与冷却系统的连接方式,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双温冷源双回路热管循环系统,一级热管吸热端伸入服务器机箱内且与主要发热元件紧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温冷源双回路热管循环系统,包括室内散热单元、中间换热单元、室外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散热单元包括若干个室内散热模块,每个所述室内散热模块包括一气管集管Ⅰ、一液管集管Ⅰ、一气管集管Ⅱ、一液管集管Ⅱ、位于同一行或同一列的多台服务器机柜,每台所述服务器机柜中均设置有热管散热单元和热管蒸发端,其中,每台所述服务器机柜内设置有若干台服务器;每一所述热管散热单元均包括若干个一级热管及至少一个二级热管吸热端,其中,所述一级热管的吸热端伸入服务器的机箱内并与其中的主要发热元件紧密贴合,所述一级热管的放热端置于服务器的机箱外并与置于服务器机箱外的所述二级热管吸热端压紧贴合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温冷源双回路热管循环系统,包括室内散热单元、中间换热单元、室外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散热单元包括若干个室内散热模块,每个所述室内散热模块包括一气管集管Ⅰ、一液管集管Ⅰ、一气管集管Ⅱ、一液管集管Ⅱ、位于同一行或同一列的多台服务器机柜,每台所述服务器机柜中均设置有热管散热单元和热管蒸发端,其中,每台所述服务器机柜内设置有若干台服务器;每一所述热管散热单元均包括若干个一级热管及至少一个二级热管吸热端,其中,所述一级热管的吸热端伸入服务器的机箱内并与其中的主要发热元件紧密贴合,所述一级热管的放热端置于服务器的机箱外并与置于服务器机箱外的所述二级热管吸热端压紧贴合在一起;每一所述二级热管吸热端均包括1个二级热管进管及1个二级热管出管,各所述二级热管进管与所述液管集管Ⅰ连通,各所述二级热管出管与所述气管集管Ⅰ连通;每一所述热管蒸发端均布置在服务器的出风口位置,吸收服务器除主要发热元件外的其他排热;每一所述热管蒸发端均包括1个液管进管及1个气管出管,各所述液管进管与所述液管集管Ⅱ连通,各所述气管出管与所述气管集管Ⅱ连通;--所述中间换热单元包括多组中间换热器,每组所述中间换热器包括1台中间换热器Ⅰ、1台中间换热器Ⅱ,每组所述中间换热器对应一所述室内散热模块,所述室内散热模块中的气管集管Ⅰ与所述中间换热器Ⅰ的热侧进口连通,所述室内散热模块中的液管集管Ⅰ与所述中间换热器Ⅰ的热侧出口连通;所述室内散热模块中的气管集管Ⅱ与所述中间换热器Ⅱ的热侧进口连通,所述室内散热模块中的液管集管Ⅱ与所述中间换热器Ⅱ的热侧出口连通;--所述室外冷却单元包括冷却模块Ⅰ、冷却模块Ⅱ及一室外回管总管Ⅰ和一室外出管总管Ⅰ、一室外回管总管Ⅱ和一室外出管总管Ⅱ,各所述中间换热器Ⅰ的冷侧通过所述室外回管总管Ⅰ和室外出管总管Ⅰ与所述冷却模块Ⅰ构成循环回路;各所述中间换热器Ⅱ的冷侧通过所述室外回管总管Ⅱ和室外出管总管Ⅱ与所述冷却模块Ⅱ构成循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温冷源双回路热管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中间换热器Ⅰ的冷侧出口通过一室外出管支管Ⅰ与所述室外回管总管Ⅰ连通,各所述中间换热器Ⅰ的冷侧入口通过一室外入管支管Ⅰ与所述室外出管总管Ⅰ连通;各所述中间换热器Ⅱ的冷侧出口通过一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剑超,刘志辉,庞晓风,任聪颖,李宾,陈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纳源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