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亢富强专利>正文

流体取样用组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340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取样用组合管,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取样管取样时易产生负压,影响检测的准确性的问题。该流体取样用组合管包括外管;外管顶部具有开口,其内底部设有取样塞;外管的侧壁设有连通其底部的取样缝,外管内设有两端均具有开口的内管,取样塞位于内管内。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无负压,不影响检测准确性的目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取样用组合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取样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流体取样用组合管。
技术介绍
流体是与固体相对应的一种物体形态;其由大量的、不断地作热运动而且无固定平衡位置的分子构成的,它的基本特征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并且具有流动性;在流体的形状改变时,流体各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运动阻力,即粘滞性。当流体的粘滞性和可压缩性很小时,可近似看作是理想流体。常有流体上下分层,其表面漂浮一层密度较小的流体,下方为密度较大的流体;现取样一般采用常见的具有开口的取样管,取样时流体直接进入取样管底部,这时会产生负压,使上下分层的流程混合,影响最终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取样用组合管,以解决现有取样管取样时易产生负压,影响检测的准确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取样用组合管包括外管;外管顶部具有开口,其内底部设有取样塞;外管的侧壁设有连通其底部的取样缝,外管内设有两端均具有开口的内管,取样塞位于内管内。具体地,内管上设有刻度值,其内设有浮子。具体地,取样缝顶部与外管顶部之间的外管部分为用于握管的握管区。具体地,外管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提手。具体地,取样塞为圆棱台型,其底部直径等于内管内径。具体地,取样塞的高度:外管的高度为1-2::10-12。具体地,取样缝的宽度:外管的直径为1:10。具体地,外管的底部与外管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内管的高度大于外管的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流体先通过取样缝进入外管,取样缝延伸至外管底部,这样流体进入外管无负压,且很快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管两端均具开口,放入内管后,内管中的流体介质即为取得的样品,通过上述取样过程,取样无负压,介质稳定不易上下层混合,使本技术取得的样品检测的准确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外管,2-取样塞,3-取样缝,4-内管,5-握管区,6-提手,7-刻度值,8-浮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如图1所示,流体取样用组合管包括外管1;外管1顶部具有开口,其内底部设有取样塞2;外管1的侧壁设有连通其底部的取样缝3,外管1内设有两端均具有开口的内管4,取样塞2位于内管4内;使用时,先将外管1放入待取流体介质中,然后再将内管4放入外管1内,最后将外管1提出流体介质;流体先通过取样缝3进入外管1,取样缝3延伸至外管1底部,这样流体进入外管1无负压,且很快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管4两端均具开口,放入内管4后,内管4中的流体介质即为取得的样品,通过上述取样过程,取样无负压,介质稳定不易上下层混合,使本技术取得的样品检测的准确性更高。作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内管4上设有刻度值7,其内设有浮子8;刻度值7便于读取样品量;浮子8用于观察漂浮在样品表面的介质。作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取样缝3顶部与外管1顶部之间的外管1部分为用于握管的握管区5;握管区5用于取样时手握。作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外管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提手6;可将提手6与外管1顶部粘接,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可拆卸方式连接;提手6用于放入和提出外管1。作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取样塞2为圆棱台型,其底部直径等于内管4内径;使内管4与取样塞2更加契合,介质不易外泄。作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取样塞2的高度:外管1的高度为1-2::10-12;最优比为1.5:11,控制取样塞2的高度,满足能稳定内管4和取的更多样品。作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取样缝3的宽度:外管1的直径为1:10;取样缝3的宽度使介质更快速的流入外管1中,并尽快稳定下来,便于后续的内管4取样。作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内管4的高度大于外管1的高度;便于将内管4取出。作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外管1的底部与外管1可拆卸连接;外管1底部与外管1粘接,也可选用其他可拆卸方式;使本技术的拆装更加方便,使取样塞2的安装更加方便,使本技术的制造工艺难度更低。本技术在使用时,用提手或手握握管区将外管放入取样介质中,带介质通过取样缝进入外管并稳定后,放入内管,带内管稳定后,通过提手或手握握管区提出外管,取得所需样品。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技术。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技术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技术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流体取样用组合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取样用组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外管(1)顶部具有开口,其内底部设有取样塞(2);外管(1)的侧壁设有连通其底部的取样缝(3),外管(1)内设有两端均具有开口的内管(4),取样塞(2)位于内管(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取样用组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外管(1)顶部具有开口,其内底部设有取样塞(2);外管(1)的侧壁设有连通其底部的取样缝(3),外管(1)内设有两端均具有开口的内管(4),取样塞(2)位于内管(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取样用组合管,其特征在于:内管(4)上设有刻度值(7),其内设有浮子(8)。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取样用组合管,其特征在于:取样缝(3)顶部与外管(1)顶部之间的外管(1)部分为用于握管的握管区(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取样用组合管,其特征在于:外管(1)的顶部可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亢富强王克洋陈明佘雪见刘汉斌刘增国舒北峰高宗全薛小录亢禹博
申请(专利权)人:亢富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