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轻钢龙骨框架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2740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轻钢龙骨框架及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轻钢龙骨框架及其生产方法,该轻钢龙骨框架用于轻钢轻质复合板材生产线;所述新型轻钢龙骨架由10mm*20mm‑10mm*25mm的矩形体空心管焊接而成,在与基材层接触的两个面上设置有尖端锋利的凸起;该新型龙骨框架克服了现有轻钢轻质复合板材生产线打钉模块存在的技术不足问题,同时节约了现有生产线的各种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轻钢龙骨框架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轻钢龙骨框架及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轻钢龙骨框架及其生产方法,该轻钢龙骨框架用于轻钢轻质复合板材生产线。
技术介绍
轻钢轻质复合板材是将两块同质同料的板材作为基材层在两块基材层中间填充保温层或其他材料层,之后通过龙骨钢架固定、复合而出的具有轻钢、轻质效果的板材。轻钢轻质复合板材不仅具有基材层的轻质、耐水、阻燃、韧性高、强度高、抗震能力强等优点,而且具有中间填充层的保温、隔热、隔音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家用木器、木门、墙板等地方。在现有加工方法及加工技术中,框架与基材的整合、岩棉的拆装及装填、框架与基材及岩棉的固定、抛光与除尘的处理、上料与下料的工作、各个工序之间的输送等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基材层与龙骨钢架整合组装对于精度要求较高,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如果这道工序不能将基材层与龙骨钢架准确的整合出将会严重影响生产出的复合板材的质量,甚至会出现残次品导致板材生产失败。岩棉是一种无机质纤维在拆装及装填时,如是人工操作吸入人体内对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框架与基材及岩棉的固定、抛光与除尘的处理、上料与下料的工作、各个工序之间的输送等,由于人工操作存在很多主观不确定因素,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对板材磕碰,出现残次品;且人工操作的效率非常低下,不仅耗费工时还浪费资源;也存在工伤事故等安全隐患。而专利申请号为:***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轻钢轻质复合板材生产线,生产线包含上料模块,对中输送模块,三工位模块,打钉机模块,抛光除尘模块,翻板机模块,岩棉装填模块,移出下料模块,利用以上模块的整合、衔接,制造出了整条生产线,该生产线替代了原有各道工序的人工操作,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解决了板材生产加工时精度不足等问题。但该生产线也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尤其是打钉模块:1、在打钉模块中,该生产线是利用螺钉旋进固定的方式将轻钢龙骨框架于基材层复合固定,因此对基材层与轻钢龙骨框架的材质要求较高。2、由于打钉是旋进的方式,所以在打钉时需要先由打钉机吸附螺钉后再移动到基材层与龙骨框架复合的位置将螺钉旋进后基材层与龙骨框架方可固定,在此过程中,打钉机需要完成吸附螺钉与移动两道工序,经常会出现没有吸附住螺钉或在移动过程中螺钉脱落,出现空打、漏打及偏打等现象。3、对于空打、漏打、偏打的现象,需要增加一个补丁装置或由人工来完成补丁,这不仅增加了设备成本、耗材成本及人工成本,也影响了整体的生产效率;4、整条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虽然较高,但由于生产线包含的模块较多,所以生产线的长度较长,需要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轻钢龙骨框架及其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根据轻钢轻质复合板材加工的需求,对轻钢轻质复合板材生产流水线进行了重新组合,利用轻钢龙骨架自身结构改变来替代打钉机模块的功能,使其能够快速有效的完成轻钢龙骨架与基材的组合及固定。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轻钢龙骨框架,所述新型轻钢龙骨架由10mm*20mm-10mm*25mm的矩形体空心管焊接而成,在与基材层接触的两个面上设置有尖端锋利的凸起;所述凸起的长度为9mm-14mm,凸起的表面设置有倒刺,用于更好的把基材板固定在轻钢龙骨架上。一种新型轻钢龙骨框架的生产制造方法,其加工方法是:a、把选取好10mm*20mm-10mm*25mm的矩形体空心管截成设计需要的长度,在截取空心管时要做到空心管的截面光洁无毛刺,且截面与空心管轴向保持垂直;b、将截取好的长度不一的矩形体空心管采用碰焊技术焊接成可与基材层板材复合的轻钢龙骨框架;采用碰焊技术可有效减少焊接时带来的变形现象,焊接工作面要清洁平整,焊接的空心管焊口要相互紧贴,保证其加工精度;c、焊接时矩形体空心管立起摆放在工作面上,以保证轻钢龙骨框架间隔内的空间高度在20mm-25mm,用于填充中间层;d、将焊接完毕的矩形体空心管与边框框架焊接,边框框架设置高度为50mm-55mm;边框框架的高度设置是根据复合板材上下两面的基材板厚度为15mm,加上中间岩棉、发泡水泥填充层厚度为20mm-25mm,成品复合板材的厚度为50mm-55mm的条件来设置的;e、在矩形体空心管与边框框架焊接完成后在矩形体空心管上下两面焊接8mm-14mm长度的尖端锋利的凸起,两个凸起之间的间隔是100mm-200mm,凸起的表面设置有倒刺(如图2所示),焊接凸起时要把凸起垂直焊接在矩形体空心管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使用打钉机带来的各种难题;2、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表面平整光滑,避免了残次品的产生;3、减少了设备投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的减少了生产线的整体长度;4、此加工工艺避免了板材固定打钉时容易发生的空打、漏打、打偏等问题,有效节省了人工投入成本,增加了产品利润。附图说明通过接下来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其他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与本专利技术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一种新型轻钢龙骨框架,所述新型轻钢龙骨架由10mm*20mm-10mm*25mm的矩形体空心管(1)焊接而成,在与基材层接触的两个面上设置有尖端锋利的凸起(2);所述凸起(2)的长度为9mm-14mm,凸起(2)的表面设置有倒刺,用于更好的把基材板固定在轻钢龙骨架上。一种新型轻钢龙骨框架的生产制造方法,其加工方法是:实施例1a、把10mm*20mm的矩形体空心管截成设计需要的长度,在截取空心管时要做到空心管的截面光洁无毛刺,且截面与空心管轴向保持垂直;b、将截取好的长度不一的矩形体空心管采用碰焊技术焊接成可与基材层板材复合的轻钢龙骨框架;采用碰焊技术可有效减少焊接时带来的变形现象,焊接工作面要清洁平整,焊接的空心管焊口要相互紧贴,保证其加工精度;c、焊接时矩形体空心管立起摆放在工作面上,以保证轻钢龙骨框架间隔内的空间高度在20mm,用于填充中间层(中间层为20mm厚的岩棉或发泡水泥);d、将焊接完毕的矩形体空心管与边框框架焊接,边框框架设置高度为50mm;边框框架的高度设置是根据复合板材上下两面的基材板厚度为15mm,加上中间岩棉、发泡水泥填充层厚度为20mm,成品复合板材的厚度为50mm的条件来设置的;e、在矩形体空心管与边框框架焊接完成后在矩形体空心管上下两面焊接8mm长度的尖端锋利的凸起,两个凸起之间的间隔是100mm,凸起的表面设置有倒刺(如图2所示),焊接凸起时要把凸起垂直焊接在矩形体空心管上。实施例2a、把10mm*21mm的矩形体空心管截成设计需要的长度,在截取空心管时要做到空心管的截面光洁无毛刺,且截面与空心管轴向保持垂直;b、将截取好的长度不一的矩形体空心管采用碰焊技术焊接成可与基材层板材复合的轻钢龙骨框架;采用碰焊技术可有效减少焊接时带来的变形现象,焊接工作面要清洁平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轻钢龙骨框架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轻钢龙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轻钢龙骨架由10mm*20mm‑10mm*25mm的矩形体空心管(1)焊接而成,在与基材层接触的两个面上设置有尖端锋利的凸起(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轻钢龙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轻钢龙骨架由10mm*20mm-10mm*25mm的矩形体空心管(1)焊接而成,在与基材层接触的两个面上设置有尖端锋利的凸起(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轻钢龙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的长度为9mm-14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轻钢龙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的表面设置有倒刺(3),用于更好的把基材板固定在轻钢龙骨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轻钢龙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新型轻钢龙骨框架的生产制造方法为:a、把选取好10mm*20mm-10mm*25mm的矩形体空心管截成设计需要的长度,在截取空心管时要做到空心管的截面光洁无毛刺,且截面与空心管轴向保持垂直;b、将截取好的长度不一的矩形体空心管采用碰焊技术焊接成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邵奇奇潘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贝亚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