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15949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使照明光的配光性能提高而确保良好的观察视场的同时使插入部的顶端部小型化而提高可插入性的内窥镜。该内窥镜包括:管状的插入部,其具有顶端部;光导件,其容纳于插入部内,并用于朝向顶端部引导照明光;以及平凹透镜,其配置于插入部的顶端部,并用于对来自平凹透镜及被平凹透镜照明的观察区域的光进行聚光,该平凹透镜用于照射被光导件引导的照明光;光导件的与平凹透镜相对的端部沿与物镜的光轴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顶端部的肩部和位于肩部的平凹透镜的外表面以随着靠向顶端而收敛的方式倾斜。

A kind of endoscop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endoscope that can ensure a good viewing field while improving the light distribution performance of the illuminating light while enabling the top part of the insertion part to miniaturized and improve the insertion ability. The endoscope includes an insertion tube, having a top part; the light guide, which is accommodated in the insertion part, and used to guide the illumination light towards the top part; and the concave lens, the top portion of the insert in the configuration, and is used for concentrating from plano concave lens and a concave lens light the observation region of the light, the plano concave lens is used to irradiate light guide lighting light guide; extending end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and concave lens and lens along the optical axis is approximately parallel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outer surface, the tip of the shoulder and the shoulder is located in plano concave lens with near top and convergence s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干针对观察对象无自由切换接触状态下的观察和非接触状态下观察的内窥镜。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由于使光导件相对于摄像元件的光轴倾斜,因此插入部的顶端部变大,导致存在对体腔内、设备内部等的可插入性受到影响这一不良情况。经过改进,虽然为了提高照明光的配光性而在插入部的顶端部设置有凹透镜或凸透镜,但为了提高装配时的定位精度、提高防止粘接剂流入这样的可装配性,在插入部的顶端部设置有爪。为了防止该爪对照射范围产生遮光而加宽照明透镜的外径,从而使插入部的顶端部进一步变大,导致存在对体腔内、设备内部等的可插入性降低这一不良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所述现状,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照明光的配光性能并确保良好的观察视野的同时使插入部的顶端小型化并提高可插入性的内窥镜。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内窥镜,包括:管状的插入部,其具有顶端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导光件腔体;导光构件,包括第一导光构件和第二导光构件,其分别容纳于两个所述导光件腔体内,并用于朝向所述顶端部引导照明光;摆动机构,设置在每个所述导光体腔体和其中的所述导光构件之间,控制所述导光构件沿所述导光体腔体做周向运动和前后摆动;第一照明光学系统,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构件的所述端部侧,并用于使自所述第一导光构件射出的第一照明光发生光线扩散,并且使所述第一照明光的光轴朝向所述对物光学系统的所述光轴的方向折射而进行照射;第二照明光学系统,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光构件的所述端部侧,并用于使自所述第二导光构件射出的第二照明光发生光线扩散,并且使所述第二照明光的光轴朝向所述对物光学系统的所述光轴以及所述第一照明光的光轴的方向折射而进行照射;以及管状的插入部,其具有顶端部;所述第一照明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照明光学系统配置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顶端部并且配置于相对于通过所述对物光学系统的光轴的平面成为大致镜面对称的位置,所述顶端部的肩部及位于该肩部的所述第一照明光学系统及所述第二照明光学系统的外表面以随着靠向顶端而收敛的方式倾斜,当自所述对物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照明光学系统及所述第二照明光学系统的外表面的大致中央处的所述倾斜的方向与通过所述对物光学系统的中心、所述第一照明光学系统及所述第二照明光学系统的中心的直线所呈的角度为30°以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起到能够在使照明光的配光性提高而确保良好的观察视场的同时使插入部的顶端部小型化而提高可插入性的效果。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涉及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以便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清楚、完整的说明,下面的附图仅仅针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不进行其他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显然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示意图;图2A是自图1的插入部的顶端观察时的光导件腔体的示意图;图2B是自图1的插入部的顶端侧观看时的主视图;图3A是说明图1的平凹透镜的倾斜方向的图,是自插入部的顶端部观看时的主视图;图3B是说明图1的平凹透镜的倾斜方向的图,是表示观察视场的图;图3C是说明图1的平凹透镜的倾斜方向的图,是沿倾斜方向的纵剖视图;图4是自第一变形例的插入部的顶端侧观看时的主视图;图5A是说明第二变形例的平凹透镜的曲面形状的图,是自插入部的顶端侧观看时的主视图;图5B是说明第二变形例的平凹透镜的曲面形状的图,是沿倾斜方向截取的纵剖视图;图5C是说明第二变形例的平凹透镜的曲面形状的图,是沿与倾斜方向正交的方向截取的纵剖视图;图6是第三变形例的内窥镜的示意图;图7是说明图1的内窥镜的作用的图;图8是第四变形例的内窥镜的示意图;图9是第五变形例的内窥镜的示意图;图10是以往的内窥镜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窥镜1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插入部13,其具有管状的形状,并用于插入到体腔内、设备内部等而获取内部的图像;光源装置(省略图示),其用于使照明光入射到插入部13;图像处理部(省略图示),其用于对由插入部13获取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以及显示部(省略图示),其用于显示进行图像处理后的图像。如图1所示,插入部13包括:两个光导件(导光构件)15,其容纳于沿插入部13长度方向设置的光导件腔体131中,每个光导件15的靠近前端部分的两侧均设有摆动机构151,以控制相连的光导件15摆动;物镜(对物光学系统)19,其配置于插入部13的顶端部11;以及一对平凹透镜(照明光学系统)17,其在插入部13的顶端部11上配置在比物镜19靠向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此外,在插入部13的顶端部11上形成有肩部21,肩部21以随着靠向顶端而收敛的方式倾斜。光导件15可以为光纤,其基端部连接于未图示的光源装置,其前端部通过摆动机构151活动设置在插入部13中,朝向顶端部11引导自该光源装置射出而入射到基端部的照明光。光导件15与平凹透镜17相对的端部沿与物镜19的光轴L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如图2A,摆动机构151包括三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滑动槽152,三个第一滑动槽152沿光导件腔体131的内壁设置,且每个第一滑动槽152均与光导件腔体131的长度方向垂直,优选地,位于中间的第一滑动槽152A的直径均大于位于靠近前端的第一滑动槽152B和位于靠近后端的第一滑动槽152C。三个第一滑动槽152之间设有至少4个第二滑动槽153,且任一第二滑动槽153A均存在相对于光导件13对称的另一个第二滑动槽153B。光导件15与第一滑动槽152A之间设有两个连接杆153C,且连接杆153C关于光导件15的轴线对称,连接杆153C可沿第一滑动槽152A和第二滑动槽153滑动。任一连接杆153C的中部设有一个前伸缩杆154,前伸缩杆154沿光导件15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连接在第一滑动槽152B上,前伸缩杆154可沿第一滑动槽152A滑动。另一连接杆153C的中部设有一个后伸缩杆155,后伸缩杆155沿光导件15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可活动地连接在与第一滑动槽152C上。前伸缩杆154和后伸缩杆155伸长和压缩,分别控制其连接的连接杆153C摆动,同时,前伸缩杆154和后伸缩杆155可沿第一滑动槽152做周向运动,实现光导件15在圆周方向上不同位置摆动,增大了观察照明区域。前伸缩杆154、后伸缩杆155和连接杆153c均受气缸(未示出)传动进行控制。平凹透镜17是外表面为平面并且内表面为曲面的凹透镜,使被光导件15引导的照明光扩散照射到与顶端部11相对的观察区域A。平凹透镜17和插入部13的顶端部11是通过使用不透明的树脂和透明的树脂的双色成形而一体成形。具体地说,平凹透镜17形成为壁厚随着靠近插入部13的半径方向内侧而增大,位于肩部21的外表面为以随着靠向顶端而收敛的方式倾斜的形状。由此,如图1所示,被光导件15引导的照明光在凹面扩散之后向朝向物镜19的光轴L的方向折射而进行照射。物镜19用于对来自被平凹透镜17照明的观察区域A的光进行聚光。利用物镜19会聚后的光在未图示的摄像元件上成像,转换为电信号而发送到未图示的图像处理部。两个平凹透镜17在插入部13的轴向上设置在比物镜19的顶端靠向基端侧的位置。这是因为物镜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内窥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的插入部,其具有顶端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导光件腔体;导光构件,包括第一导光构件和第二导光构件,其分别容纳于两个所述导光件腔体内,并用于朝向所述顶端部引导照明光;摆动机构,设置在每个所述导光体腔体和其中的所述导光构件之间,控制所述导光构件沿所述导光体腔体做周向运动和前后摆动;第一照明光学系统,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构件的所述端部侧,并用于使自所述第一导光构件射出的第一照明光发生光线扩散,并且使所述第一照明光的光轴朝向所述对物光学系统的所述光轴的方向折射而进行照射;第二照明光学系统,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光构件的所述端部侧,并用于使自所述第二导光构件射出的第二照明光发生光线扩散,并且使所述第二照明光的光轴朝向所述对物光学系统的所述光轴以及所述第一照明光的光轴的方向折射而进行照射;以及管状的插入部,其具有顶端部;所述第一照明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照明光学系统配置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顶端部并且配置于相对于通过所述对物光学系统的光轴的平面成为大致镜面对称的位置,所述顶端部的肩部及位于该肩部的所述第一照明光学系统及所述第二照明光学系统的外表面以随着靠向顶端而收敛的方式倾斜,当自所述对物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照明光学系统及所述第二照明光学系统的外表面的大致中央处的所述倾斜的方向与通过所述对物光学系统的中心、所述第一照明光学系统及所述第二照明光学系统的中心的直线所呈的角度为30°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的插入部,其具有顶端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导光件腔体;导光构件,包括第一导光构件和第二导光构件,其分别容纳于两个所述导光件腔体内,并用于朝向所述顶端部引导照明光;摆动机构,设置在每个所述导光体腔体和其中的所述导光构件之间,控制所述导光构件沿所述导光体腔体做周向运动和前后摆动;第一照明光学系统,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构件的所述端部侧,并用于使自所述第一导光构件射出的第一照明光发生光线扩散,并且使所述第一照明光的光轴朝向所述对物光学系统的所述光轴的方向折射而进行照射;第二照明光学系统,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光构件的所述端部侧,并用于使自所述第二导光构件射出的第二照明光发生光线扩散,并且使所述第二照明光的光轴朝向所述对物光学系统的所述光轴以及所述第一照明光的光轴的方向折射而进行照射;以及管状的插入部,其具有顶端部;所述第一照明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照明光学系统配置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顶端部并且配置于相对于通过所述对物光学系统的光轴的平面成为大致镜面对称的位置,所述顶端部的肩部及位于该肩部的所述第一照明光学系统及所述第二照明光学系统的外表面以随着靠向顶端而收敛的方式倾斜,当自所述对物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照明光学系统及所述第二照明光学系统的外表面的大致中央处的所述倾斜的方向与通过所述对物光学系统的中心、所述第一照明光学系统及所述第二照明光学系统的中心的直线所呈的角度为30°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包括三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滑动槽,三个所述第一滑动槽沿所述光导件腔体的内壁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槽均与所述光导件腔体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滑动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宇马骁萧付玲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