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1021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功率半导体技术,特别涉及一种MOS控制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常规MCT的阴极以及栅极区进行改造,通过在栅下增加薄的P型半导体层,使得器件在栅上不加电压器件正向阻断时,P+阳极注入空穴形成的空穴漏电流能通过P型短路结构抽走,使器件实现耐压。正向导通时,在栅上加正电压时,P型半导体层反型形成电子沟道,N型半导体源区和中的电子进漂移区内,由P+阳极、漂移区、P型基区和N型源区构成的左侧PNPN晶闸管与右侧P+阳极、漂移区、P型基区和N型源区构成的右侧PNPN晶闸管接连发生闩锁,器件获得低的导通电阻,以及导通时不存在snapback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阴极PN结两层结构使用双重扩散工艺,与传统MGT三层扩散工艺相比制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率半导体
,特别涉及一种MOS控制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军事装备的日益智能化,脉冲功率技术在国防军事等领域显得尤为重要。MOS栅控晶闸管是一种重要的脉冲功率器件。MOS控制晶闸管(MOSControlledThyristor,简称MCT)是MOS栅控晶闸管中的典型代表,其由功率MOSFET与晶闸管组合成的复合器件,它用MOSFET来控制晶闸管的开启和关断,使之既具有晶闸管良好的通态特性及较高的抗dv/dt能力、又有功率MOSFET的输入阻抗高、开关速度快等优点,具有大电流密度、低导通损耗和开关速度快等优良性能,主要应用在电力电子和功率脉冲领域。然而MCT器件存在一些缺点,MCT为常开型器件,在器件关断以及正向阻断时,需要在栅上加负压,这会使系统变得复杂,也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常规MCT的三重扩散的制作工艺使得工艺复杂困难,降低了成品率,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常规MGT复杂的驱动系统以及复杂的制作工艺极大地限制了其商业化。常规的阴极短路MCT(CathodeShorted-MCT,简称CS-MCT)解决了常规常开型MCT系统复杂的问题,但是在正向导通时存在snapback现象,导致其正向导通压降增大并且使器件工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常规常开型MGT系统复杂、制作工艺复杂以及CS-MCT存在snapback现象的问题,提出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其元胞结构包括由阳极结构、漂移区结构、阴极结构和栅极结构;所述阳极结构包括P+阳极2和位于P+阳极2下表面的阳极金属1;所述漂移区结构包括位于P+阳极上表面的N-漂移区3;所述阴极结构包括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所述第一阴极结构包括第一阴极金属14、第一N型半导体源区13和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设置在漂移区3顶部的一侧;所述第一N型半导体13设置在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上,其上表面与阴极金属14相连;所述第二阴极结构包括第二阴极金属10、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P型短路区11、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设置在漂移区3顶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和P型短路区11设置在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上;所述第二阴极金属10位于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和P型短路区11的上表面;所述栅极结构位于漂移区3顶部以及第一、第二阴极之间,由栅氧化层8、位于栅氧化层8下方的薄P型半导体区15和位于栅氧化层8顶部的多晶硅栅极9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通过薄P型半导体区15与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相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常规MCT元胞结构示意图;图2是阴极短路结构MCT元胞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MOS栅控晶闸管元胞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MGT与常规MCT栅下掺杂浓度对比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流程中制备N-漂移区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流程中形成氧化层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流程中通过离子注入P型杂质推结形成P型半导体基区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流程中通过离子注入N型杂质推结形成N型半导体源区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流程中刻蚀氧化层,并且在原氧化层位置,进行离子注入P型杂质形成薄P型半导体区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流程中通过热氧化形成栅氧层,并在栅氧层上淀积一层多晶硅/金属再刻蚀形成栅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流程中正面金属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流程中背面减薄后,进行P型杂质注入形成阳极区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流程中背面金属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MGT、常规MCT和CS-MCT的阻断特性曲线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MGT、CS-MCT导通特性曲线示意图;图16是测试本专利技术MGT电容放电特性曲线的测试电路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MGT与常规MCT电容放电特性曲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3所示,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其元胞结构包括由阳极结构、漂移区结构、阴极结构和栅极结构;所述阳极结构包括P+阳极2和位于P+阳极2下表面的阳极金属1;所述漂移区结构包括位于P+阳极上表面的N-漂移区3;所述阴极结构包括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所述第一阴极结构包括第一阴极金属14、第一N型半导体源区13和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设置在漂移区3顶部的一侧;所述第一N型半导体13设置在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上,其上表面与阴极金属14相连;所述第二阴极结构包括第二阴极金属10、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P型短路区11、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设置在漂移区3顶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和P型短路区11设置在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上;所述第二阴极金属10位于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和P型短路区11的上表面;所述栅极结构位于漂移区3顶部以及第一、第二阴极之间,由栅氧化层8、位于栅氧化层8下方的薄P型半导体区15和位于栅氧化层8顶部的多晶硅栅极9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通过薄P型半导体区15与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相连接。如图1所示,为常规的MOS控制晶闸管(MCT)。如图2所示,为阴极短路结构的MCT。本专利技术与常规MCT结构不同的地方在于,本专利技术对阴极区和栅极区进行了改造,第一阴极结构与现有晶闸管的阴极结构类似,第二阴极结构与阴极短路晶闸管的阴极区结构类似,阳极区域与晶闸管的阳极结构类似,与常规的结构相比,本专利技术在栅极区下面增加了一层薄P型半导体层15。图4为本专利技术MGT与常规MCT在栅氧下掺杂浓度的区别。常规MCT需要在栅上加一个负压使沟道反型才能使器件达到耐压的效果,而本专利技术由于薄P型半导体层15的存在,使得器件在不加栅压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耐压。与CS-MCT相比较,由于左边PNPN晶闸管结构的存在,器件导通时,左边PNPN晶闸管先开启,进而驱动右边的PNPN晶闸管开启,使得器件不存在snapback现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MOS栅控晶闸管,其工作原理如下:在图3所示的元胞结构中,当阳极加正电压,阴极和栅极接零电位时,P型基区12和P型基区4由于通过薄P层15相连在一起,因此构成一个统一的P基区,漂移区与统一P基区之间的P-N结反偏,产生的PN结反向漏电流流经P型基区4被P型短路结构11抽取,并在统一的P型基区上产生一个横向压降,此PN结反向漏电流很小,在P型基区12及P型基区4上产生的横向压降远小于N型源区和P型基区构成的PN结势垒电压,不足以开启PNPN晶闸管结构。此时器件耐压效果与常规阴极短路结构MCT相当。在图3所示的元胞结构中,当栅极9加正电位,沟道发生反型,薄P层变成N型电子沟道,阴极加零电位,阳极加正压。此时N型源区13和N型源区5产生的电子通过栅下沟道流入漂移区3,为由P型基区12、漂移区3和P+阳极2构成的左侧PNP晶体管以及P型基区4、漂移区3和P+阳极2构成的右侧PNP晶体管提供基极驱动电流,左右两个PNP晶体管开启,左侧PNP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空穴电流)通过P型基区12流向N型源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其元胞结构包括阳极结构、漂移区结构、阴极结构和栅极结构;所述阳极结构包括P+阳极(2)和位于P+阳极(2)下表面的阳极金属(1);所述漂移区结构包括位于P+阳极上表面的N‑漂移区(3);所述阴极结构包括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所述第一阴极结构包括第一阴极金属(14)、第一N型半导体源区(13)和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设置在漂移区(3)顶部的一侧;所述第一N型半导体(13)设置在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上,其上表面与阴极金属(14)相连;所述第二阴极结构包括第二阴极金属(10)、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P型短路区(11)、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设置在漂移区(3)顶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和P型短路区(11)设置在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上;所述第二阴极金属(10)位于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和P型短路区(11)的上表面;所述栅极结构位于漂移区(3)顶部以及第一、第二阴极之间,由栅氧化层(8)、位于栅氧化层(8)下方的薄P型半导体区(15)和位于栅氧化层(8)顶部的多晶硅栅极(9)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通过薄P型半导体区(15)与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其元胞结构包括阳极结构、漂移区结构、阴极结构和栅极结构;所述阳极结构包括P+阳极(2)和位于P+阳极(2)下表面的阳极金属(1);所述漂移区结构包括位于P+阳极上表面的N-漂移区(3);所述阴极结构包括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所述第一阴极结构包括第一阴极金属(14)、第一N型半导体源区(13)和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设置在漂移区(3)顶部的一侧;所述第一N型半导体(13)设置在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上,其上表面与阴极金属(14)相连;所述第二阴极结构包括第二阴极金属(10)、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P型短路区(11)、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设置在漂移区(3)顶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和P型短路区(11)设置在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上;所述第二阴极金属(10)位于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和P型短路区(11)的上表面;所述栅极结构位于漂移区(3)顶部以及第一、第二阴极之间,由栅氧化层(8)、位于栅氧化层(8)下方的薄P型半导体区(15)和位于栅氧化层(8)顶部的多晶硅栅极(9)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通过薄P型半导体区(15)与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相连接。2.一种MOS栅控晶闸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军夏云刘超高吴昊左慧玲邓操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