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线路模型漫游的两翼全息投影沙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036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维线路模型漫游的两翼全息投影沙盘装置,它包括卧式三棱柱、第一投影仪和第二投影仪,卧式三棱柱的两端面为等腰三角形面,卧式三棱柱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为矩形面,采用高透光材料,卧式三棱柱的底面为矩形面所述第一投影仪的镜头面向卧式三棱柱的第一侧面并能向第一侧面进行图像投影,第二投影仪的镜头面向卧式三棱柱的第二侧面并能向第二侧面进行图像投影,第一投影仪和第二投影仪投影到卧式三棱柱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的投影画面为空间上的同步画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形成对工程线路的全息投影漫游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维线路模型漫游的两翼全息投影沙盘装置
本技术涉及全息投影
,具体涉及一种三维线路模型漫游的两翼全息投影沙盘装置。
技术介绍
全息投影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三维图像的记录的技术。当前的全息投影装置,主要是通过多面或四面包围锥体透射装置,基于光线的折射在锥体的中心形成的全息合成效果,观众从锥体的多个不同侧面,仿佛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投影模型的不同侧面。受限于锥体包围盒的表达,该装置通常只能够对体量较小的单个模型如人物、汽车或建筑等进行全息投影,一旦投影体量超过了投影装置的大小,如大场景的铁路公路工程,投影效果就会严重失真。此外,模型场景受投影空间的大小限制,使得场景只能在静态的封闭空间中表达,无法实现对线性工程仿真所需要的漫游表达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线路模型漫游的两翼全息投影沙盘装置,本技术简化传统的四面或多面投影锥体为两侧翼投影,接受线路两侧翼三维模型的表达,同时保持另两个投影端面的开放性,这样可以保障投影空间的开放,以便实现场景模型动态的进入与退出,从而形成对工程线路的漫游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设计的三维线路模型漫游的两翼全息投影沙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卧式三棱柱、第一投影仪和第二投影仪,其中,所述卧式三棱柱的两端面为等腰三角形面,卧式三棱柱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为矩形面,卧式三棱柱的底面为矩形面,所述第一投影仪的镜头面向卧式三棱柱的第一侧面并能向第一侧面进行图像投影,第二投影仪的镜头面向卧式三棱柱的第二侧面并能向第二侧面进行图像投影,第一投影仪和第二投影仪投影到卧式三棱柱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的投影画面为空间上的同步画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将三维的工程线路画面从卧式三棱柱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进行投影,并在卧式三棱柱的中心由投影折射光线展现出工程线路的两翼投影效果,参观人员可以从卧式三棱柱的两侧看到线路不同侧面的三维效果,同时,本技术中工程线路投影可以在卧式三棱柱的两侧面进行移动漫游,从而便于按需要对工程线路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呈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卧式三棱柱第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卧式三棱柱第二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校验画面。其中,1—卧式三棱柱、1.1—端面、1.2—第一侧面、1.3—第二侧面、1.4—底面、2—第一投影仪、3—第二投影仪、4—电脑终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三维线路模型漫游的两翼全息投影沙盘装置,如图1~3所示,它包括卧式三棱柱1、第一投影仪2和第二投影仪3,其中,所述卧式三棱柱1的两端面1.1为等腰三角形面,卧式三棱柱1的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3均为矩形面,卧式三棱柱1的底面1.4为矩形面,所述第一投影仪2的镜头面向卧式三棱柱1的第一侧面1.2并能向第一侧面1.2进行图像投影,第二投影仪3的镜头面向卧式三棱柱1的第二侧面1.3并能向第二侧面1.3进行图像投影,第一投影仪2和第二投影仪3投影到卧式三棱柱1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3上的投影画面为空间上的同步画面。一个卧式三棱柱1与两台投影仪构成一个投影单元,当要需要更长的投影空间实现工程线路更全面的表达时,可以通过多个投影单位串联布置构成一个无缝的组织装置。上述技术方案中,卧式三棱柱1适合三维线路模型漫游的两翼表达。上述技术方案中,卧式三棱柱1的具体折射率、第一投影仪2和第二投影仪3的投影角度,均需要根据具体的全息投影需要进行调节。上述技术方案中,卧式三棱柱1为空心三棱柱。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投影仪2投影到卧式三棱柱1的第一侧面1.2上的投影画面与该第一侧面1.2重合,第二投影仪3投影到卧式三棱柱1的第二侧面1.3上的投影画面与该第二侧面1.3重合。该设计能保障两侧画面的同步,并且便于拓展更多装置组合实现更长的投影表达。画面调整可以通过投影仪的变焦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投影仪2投影到卧式三棱柱1的第一侧面1.2上的投影画面和第二投影仪3投影到卧式三棱柱1的第二侧面1.3上的投影画面在卧式三棱柱1内折射后形成的影像在卧式三棱柱1的中心形成合成的悬浮影像。由于卧式三棱柱1具有高透性,画面投到卧式三棱柱1上形成的影像是不是明显的,光线会继续穿透卧式三棱柱1后发生折射,当两侧折射光线在中心碰撞到一起时,就会形成亮点,从而实现悬浮影像的表达。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投影仪2和第二投影仪3的视频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电脑终端4上的两个视频输出口。所述第一投影仪2和第二投影仪3接受来自电脑终端4上两个视频输出口的影像输出,电脑终端4中的全息视频生成软件控制第一投影仪2和第二投影仪3输出空间上同步的两个投影画面。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卧式三棱柱1的材料为光学玻璃或亚克力有机板。上述材料能保障透光性与折射率。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3上均贴有全息膜。该设计能提高透光性与折射率,提高全息投影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卧式三棱柱1的底面1.4贴有黑色遮光层。卧式三棱柱1的两端面1.1保持开放。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投影仪2和第二投影仪3均有多个(一个第一投影仪2和对应的第二投影仪3形成一组,即同时投影到卧式三棱柱1两侧面的两个投影仪为一组),多个第一投影仪2的镜头能依次面向对应卧式三棱柱1的第一侧面1.2并能依次向对应的第一侧面1.2进行图像投影;多个第二投影仪3的镜头能依次面向对应卧式三棱柱1的第二侧面1.3并能依次向对应的第二侧面1.3进行图像投影;所有第一投影仪2和第二投影仪3投影到卧式三棱柱1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3上的投影画面为空间上的同步画面。对于多组投影仪的构建较长投影装置的情况,每一侧的投影仪画面要求与无缝无叠地实现整个投影侧面的覆盖,通常情况下采用多部投影仪均分侧面的投射方法。一种利用上述装置的全息投影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电脑终端4上两个视频输出口向所述第一投影仪2和第二投影仪3输出空间上同步的两个投影画面;步骤2:第一投影仪2向卧式三棱柱1的第一侧面1.2进行图像投影,第二投影仪3向卧式三棱柱1的第二侧面1.3进行图像投影;步骤3:所述第一投影仪2投影到卧式三棱柱1的第一侧面1.2上的投影画面和第二投影仪3投影到卧式三棱柱1的第二侧面1.3上的投影画面在卧式三棱柱1内折射后形成的影像在卧式三棱柱1的中心形成合成的悬浮影像;步骤4,每组第一投影仪2和第二投影仪3均按照步骤1~步骤3的方法依次在卧式三棱柱1的中心形成合成的悬浮影像,这样就实现了全息投影图像的漫游。在步骤1之前,还需要进行调试,调试过程为通过在第一投影仪2和第二投影仪3上分别投影一个校验画面(如图4所示)到装置上,通过调整第一投影仪2和第二投影仪3的投影角度、投影高度以及两投影侧面绞合顶角的角度,让通过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3的校验画面在卧式三棱柱1的中心汇合成一个图形。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三维线路模型漫游的两翼全息投影沙盘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维线路模型漫游的两翼全息投影沙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卧式三棱柱(1)、第一投影仪(2)和第二投影仪(3),其中,所述卧式三棱柱(1)的两端面(1.1)为等腰三角形面,卧式三棱柱(1)的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3)均为矩形面,卧式三棱柱(1)的底面(1.4)为矩形面,所述第一投影仪(2)的镜头面向卧式三棱柱(1)的第一侧面(1.2)并能向第一侧面(1.2)进行图像投影,第二投影仪(3)的镜头面向卧式三棱柱(1)的第二侧面(1.3)并能向第二侧面(1.3)进行图像投影,第一投影仪(2)和第二投影仪(3)投影到卧式三棱柱(1)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3)上的投影画面为空间上的同步画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线路模型漫游的两翼全息投影沙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卧式三棱柱(1)、第一投影仪(2)和第二投影仪(3),其中,所述卧式三棱柱(1)的两端面(1.1)为等腰三角形面,卧式三棱柱(1)的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3)均为矩形面,卧式三棱柱(1)的底面(1.4)为矩形面,所述第一投影仪(2)的镜头面向卧式三棱柱(1)的第一侧面(1.2)并能向第一侧面(1.2)进行图像投影,第二投影仪(3)的镜头面向卧式三棱柱(1)的第二侧面(1.3)并能向第二侧面(1.3)进行图像投影,第一投影仪(2)和第二投影仪(3)投影到卧式三棱柱(1)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3)上的投影画面为空间上的同步画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线路模型漫游的两翼全息投影沙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投影仪(2)投影到卧式三棱柱(1)的第一侧面(1.2)上的投影画面与该第一侧面(1.2)重合,第二投影仪(3)投影到卧式三棱柱(1)的第二侧面(1.3)上的投影画面与该第二侧面(1.3)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线路模型漫游的两翼全息投影沙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投影仪(2)投影到卧式三棱柱(1)的第一侧面(1.2)上的投影画面和第二投影仪(3)投影到卧式三棱柱(1)的第二侧面(1.3)上的投影画面在卧式三棱柱(1)内折射后形成的影像在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元利冯光东刘一平郑洪陈小全董云松李其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