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倒翁型双层停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995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倒翁型双层停车装置,包括底座、半轮、液压自动伸缩装置和上固定板,所述底座为两块呈两侧平行对称安装于地基上,底座上设有与半轮底面相适应的定位槽;半轮为两块,半轮的底部设置于底座的定位槽内,底座和半轮的外侧面之间对称安装有液压自动伸缩装置;两块半轮的上部通过上固定板连接为一体,上固定板沿半轮滚动摇摆方向延伸安装有车位平台,从而形成上下两个车位,通过液压自动伸缩装置调整半轮倾斜度使车位平台搭接于地面,实现上车位车辆的停放与驶离,其中一个半轮上还安装有可以上下翻转的楼梯。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提高空间利用率,而且能提高停取车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倒翁型双层停车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具体涉及一种不倒翁型双层停车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小汽车的购买量大幅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是停车位日益紧张的问题。目前,公知的小型停车装置(例如电梯式停车架)一般都是由液压装置与齿轮装置结合的机械自动钢架结构。这种装置利用液压装置将已驶入钢板上的汽车用钢架结构拉起来并拉到地面车位的上方搁置,起到增大空间利用率的作用。但是这种装置有许多缺陷与不足,就是停取车不方便和降低了安全性。如果第一辆车被拉到了上方车位,而第二辆车也已经驶入地面车位,那第一辆车就很难取下来。只有等到第一辆车驶出,才能将第二辆车拉下来驶出;反之,如果第一辆车已经停在地面车位,而第二辆车想要停在上方车位,就要等第一辆车驶出,第二辆车才能驶入,这就大大降低了停取车效率。而且,拉住上方车位的拉杆因长时间运转,会导致机械结构大大磨损,机械功能退化,很难承受汽车的重量,这就大大降低了汽车与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增加停车位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停取车效率和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不倒翁型双层停车装置。本专利技术在构思上结合了不倒翁中心摇晃的特点和跷跷板两边倾斜的特点,使装置能在中心稳定的情况下两边倾斜,同时采用蜗轮与蜗杆的原理和液压装置的自动伸缩技术特征来实现。为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不倒翁型双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半轮、液压自动伸缩装置和上固定板,所述底座为两个,呈两侧平行对称安装于地基上,底座上设有与半轮宽度相适应的定位槽;半轮为两块,半轮的圆周面支撑在底座的定位槽内,底座与半轮的外侧面之间对称安装有液压自动伸缩装置;两块半轮的上部通过上固定板连接为一体,上固定板沿半轮滚动摇摆方向延伸安装有车位平台,从而形成上下两个车位空间;其中一个半轮上安装有上下楼梯。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为“凸”形长条状,中间凸台上设有定位槽,定位槽是与所述半轮相适应的弧形凹槽,两边台阶上设有多个安装孔。作为优选,所述半轮采用钢质材质,半轮为半圆形的板体,两个半轮的上端内侧还设有支承上固定板的支撑座,上固定板两端连接在支撑座上,从而把两块半轮连接为一体。作为优选,所述车位平台为上固定板两侧分别向外延伸依次设有一阶板、二阶板形成,上固定板和一阶板之间、一阶板和二阶板之间均分别安装有旋转轴连接装置;所述旋转轴连接装置由电机、旋转轴及齿轮构成,一阶板与二阶板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为:一阶板的外端底面上对称设有支撑臂,旋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两个支撑臂的外端上,齿轮固定在旋转轴上通过设在一阶板支撑臂上的电机驱动,二阶板的内端底面上对称设有旋转臂,两个旋转臂的外端与旋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安装上下楼梯的半轮板体上设有多个踏板安装口,上下楼梯为自动上下翻转的楼梯,通过蜗轮、蜗杆和电机控制,具体包括多个配套的的阶梯轴和踏板,阶梯轴穿过踏板孔和半轮的两侧孔固定安装在半轮内,阶梯轴的中间螺纹上安装有蜗轮,与踏板上蜗轮位置相对应的半轮内侧面上安装有垂直于地面的蜗杆,蜗杆与每个踏板上的蜗轮啮合,蜗杆通过安装在半轮底部的电机控制。作为优选,所述车位平台的一阶板、二阶板及上固定板两侧设有护栏。作为优选,所述上固定板与汽车轮胎停放相对应的位置还横向设有两根间隔的限位条形成轮胎定位槽。作为优选,所述上固定板与汽车头部相对应的位置两侧对称设有两根竖直的空心棒,空心棒作为标识。有益效果:利用本专利技术不倒翁和跷跷板的特点,通过液压油缸活塞杆的伸缩支撑并控制上车位平台的倾斜上升和下降,合理的尺寸可以绕过下面停放的汽车,达到上下车位停车互不干扰,提高停车取车的效率;自动上下翻转的楼梯和旋转轴连接装置的车位平台均采用翻转结构,简单易行,结构紧密性高,机械装置结实,不会受到较大磨损,机械功能也不易退化,安全可靠;使用时打开,不用时收起来,达到既节约空间又不影响正常的使用;底座采用“凸”形长条状,中间凸台上设有与所述半轮相适应的弧形凹槽,用料减少的同时从深度上保证半轮不发生偏转同时还起到限位作用,凸台和台阶上也便于设孔安装其他部件;设置护拦、空心棒标识、轮胎定位槽都起到感知和保护作用,保障停车取车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固定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半轮一主视图。图6是图5的右视图。图7是图1中的A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1中的B局部放大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阶梯轴的立体图。图10是图1中的A-A向剖视图。如图所示:1、底座;1A、弧形凹槽;2、半轮;2A、半轮一;2B、半轮二;3、地基;4、液压自动伸缩装置;5、半轮固定杆;6、上固定板;7、车位平台;8、踏板;9、踏板安装口;10、一阶板;11、二阶板;12、旋转轴连接装置;12A、电机;13、旋转轴;14、齿轮;15、支撑臂;16、旋转臂;17、蜗轮;18、蜗杆;19、电机二;20、阶梯轴;21、防护栏;22、限位条;23、空心棒标识;24、支撑座。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10所示:所述一种不倒翁型双层停车装置,包括底座1、半轮2(高约1.8米)、液压自动伸缩装置4和上固定板6(长约4.6米),所述底座1为两个,呈两侧平行对称安装于地基上3,底座1上设有与半轮2底面相适应的定位槽;半轮2为两块,半轮2的圆周面支撑在底座1的定位槽1A内,底座1与半轮2的外侧面之间通过对称安装有液压自动伸缩装置4;两块半轮1的上部通过上固定板6连接为一体,上固定板6沿半轮2滚动摇摆方向安装有车位平台7,从而形成上下两个车位;其中半轮一2A上还安装有上下楼梯。所述底座1为“凸”形长条状,中间凸台上设有定位槽,定位槽是与所述半轮相适应的弧形凹槽1A,两边台阶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半轮2采用钢质材料,半轮2为半圆形的板体,两个半轮2的上端内侧设有支承上固定板6的支撑座24,上固定板6两端连接在支撑座24上,从而把两块半轮2连接为一体。所述车位平台7为上固定板6两侧分别向外延伸依次设有一阶板10(长约1.8米)、二阶板11(长约1.8米)形成,上固定板6和一阶板10之间、一阶板10和二阶板11之间均分别安装有旋转轴连接装置12;所述旋转轴连接装置12由电机12A、旋转轴13及齿轮14构成,一阶板10与二阶板11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为:一阶板10的外端底面上对称设有支撑臂15,旋转轴13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两个支撑臂15的外端上,齿轮13固定在旋转轴13上通过设在二阶板11半圆凹槽中的电机12驱动,二阶板11的内端底面上对称设有旋转臂16,两个旋转臂16的外端与旋转轴13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上下楼梯的半轮板体上设有多个踏板安装口,上下楼梯为自动上下翻转的楼梯,通过蜗轮17、蜗杆18和电机19控制,具体包括多个配套的阶梯轴20和踏板8,阶梯轴20穿过踏板孔和半轮一2A上踏板安装口9内两侧孔固定安装在半轮内,阶梯轴20的中间螺纹上安装有蜗轮17,与踏板8上蜗轮17位置相对应的半轮一2A内侧面上设有垂直与地面的蜗杆18,蜗杆18与每个踏板8上的蜗轮17啮合,蜗杆18通过安装在半轮2底部的电机19控制。所述车位平台7的一阶板10、二阶板11及上固定板6两侧均设有护栏21。所述上固定板6与汽车轮胎停放相对应的位置还横向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不倒翁型双层停车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倒翁型双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半轮、液压自动伸缩装置和上固定板,所述底座为两个,呈两侧平行对称安装于地基上,底座上设有与半轮宽度相适应的定位槽;半轮为两块,半轮的圆周面支撑在底座的定位槽内,底座与半轮的外侧面之间对称安装有液压自动伸缩装置;两块半轮的上部通过上固定板连接为一体,上固定板沿半轮滚动摇摆方向延伸安装有车位平台,从而形成上下两个车位空间;其中一个半轮上安装有上下楼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倒翁型双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半轮、液压自动伸缩装置和上固定板,所述底座为两个,呈两侧平行对称安装于地基上,底座上设有与半轮宽度相适应的定位槽;半轮为两块,半轮的圆周面支撑在底座的定位槽内,底座与半轮的外侧面之间对称安装有液压自动伸缩装置;两块半轮的上部通过上固定板连接为一体,上固定板沿半轮滚动摇摆方向延伸安装有车位平台,从而形成上下两个车位空间;其中一个半轮上安装有上下楼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不倒翁型双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凸”形长条状,中间凸台上设有定位槽,定位槽是与所述半轮相适应的弧形凹槽,两边台阶上设有多个安装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不倒翁型双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轮采用钢质材质,半轮为半圆形的板体,两个半轮的上端内侧还设有支承上固定板的支撑座,上固定板两端连接在支撑座上,从而把两块半轮连接为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不倒翁型双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位平台为上固定板两侧分别向外延伸依次设有一阶板、二阶板形成,上固定板和一阶板之间、一阶板和二阶板之间均分别安装有旋转轴连接装置;所述旋转轴连接装置由电机、旋转轴及齿轮构成,一阶板与二阶板之间的具体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春龙任世刚刘才远赵威罗帅李敬宣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