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排气口可转向气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974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排气口可转向气泵,包括进排气部、气腔室和电机,其特征在于:排气部包括进排气盖和进排气过渡块,进排气盖中心处的通孔与设置在进排气过渡块中心处对应的螺纹孔通过螺钉连接,并且在进排气盖与进排气过渡块内部设置有两道隔离的环形过渡气槽,两道环形过渡气槽的顶部和底部各设有进气与排气用的通孔,实现了进排气盖可以相对进排气过渡块绕其自身轴线360°旋转,便于使用者对应不同外部管路的需求自由旋转角度连接进气管和排气管,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排气口可转向气泵
本技术涉及气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进排气口可转向气泵。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气泵的进排气方向相对于电机是固定的,如果安装在狭小的空间内,当进排气方和实际工作方向不一致时,进排气的软管布置需要绕弯,甚至折叠相互挤压。当气管受到挤压或转向过大时,会引起气流阻塞,造成流量损失,严重时会导致气流堵塞,影响气泵的正常工作效率。而且传统气泵无法自由更换进排气方向,需要整体重新拆装来更换进排气方向,既麻烦又费力。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旋转布置进排气口来配合气管的气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旋转布置进排气口的进排气口可转向气泵。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进排气口可转向气泵,包括进排气部、气腔室和电机,所述进排气部连通所述气腔室,所述气腔室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偏心轮机构驱动所述气腔室内的活塞进行往复运动,形成间隔循环的正压和负压,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气部包括进排气盖和连接所述进排气盖下表面的进排气过渡块,所述进排气盖的侧面连接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排气盖下表面与所述进排气过渡块的上表面各设置有两道同心并间隔的环形凹槽,并且进排气盖下表面与所述进排气过渡块的上表面的环形凹槽分别相对形成内环形气槽和外环形气槽,内环形气槽与外环形气槽的槽顶部和底部各设有气孔,槽顶部的气孔分别连通进气管和排气管,槽底部的气孔分别通过设置在进排气过渡块下方的单向排气结构和单向进气结构连通至气腔室。优选地,所述单向通气结构包括上下接触的上层部和下层部,所述上层部和下层部连接面处分别设置有上圆形槽和下圆形槽,所述上圆形槽槽底设置有一个上通孔并连通到上层部的上表面,槽底中部设置有同轴凸起的圆台,所述下圆形槽槽底中部设置有下通孔连通下层部的下表面,下通孔边缘设置有同心的环状凸起,所述上圆形槽和下圆柱槽中间设有一中层隔膜片。优选地,所述上通孔靠近槽底边缘,所述圆台下端不超过所述上层部的下表面,所述环状凸起高度略超出下层部上表面。优选地,所述中层隔膜片上设置有同心的环形缺口,所述环形缺口内径不小于所述环状凸起的外径,所述环形缺口外径不大于上圆柱槽的外径。优选地,所述进排气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气过渡块下面的隔膜片承载块,所述隔膜片承载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气腔室的上表面上,所述进排气过渡块和所述隔膜片承载块连接处设有至少一对方向相反的单向通气结构。优选地,所述进排气过渡块和隔膜片承载块的连接处设置有一活动腔室,所述活动腔室内安装有一块隔膜片,所述隔膜片上设置有与单向通气结构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的环形缺口。优选地,所述隔膜片与所述隔膜片承载块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凸起。优选地,所述进排气盖下表面的环形凹槽与所述进排气过渡块上表面对应的环形凹槽连接处设置有环形密封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螺栓连接进排气盖和进排气过渡块,在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通往气腔室的过程中增加环形过渡气槽,实现进排气盖可相对气腔室进行绕轴线360°旋转,方便使用者对应不同外部管路的需求自由旋转角度连接进气管和排气管,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进排气口可转向气泵中进排气部立体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进排气口可转向气泵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进排气口可转向气泵中隔膜片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进排气口可转向气泵中进排气盖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进排气口可转向气泵中单向通气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的一种进排气口可转向气泵包括进排气部1、气腔室2和电机3。进排气部1的下表面连接气腔室2的上表面,气腔室2的侧面连接电机3的输出轴。电机3输出轴横向设置插入气腔室2内并且连接位于气腔室2内的活塞,并且输出轴的旋转力矩通过偏心轮机构转换,实现设置在气腔室2内的活塞的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在气腔室2内形成依次循环的正压和负压。如图1、2、4所示进排气部1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层叠的进排气盖11、进排气过渡块12和隔膜片承载块13。进排气盖11为圆柱体,圆周面上连接水平设置的进气管111和排气管112。进排气盖11的圆心设置有与其同轴的通孔113,通孔113与设置在进排气过渡块12中心处对应的螺纹孔122通过螺钉连接,将进排气盖11固定在进排气过渡块12的上表面上,并在进排气盖11下表面靠近中心处设有环形定位槽116,在进排气过渡块12的上表面靠近中心处设有凸出的与该环形定位槽116相对应的环形卡扣123,该环形定位槽116与环形卡扣123相卡合,可实现进排气盖11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如图4所示,进排气盖11的下端面上设有同心间隔设置的两个环形凹槽,从内向外分别为内环形上气槽115和外环形上气槽114,两个环形上凹槽的槽底各有一个气孔,内环形上气槽115槽底的气孔与进气管111连通,外环形上气槽114槽底的气孔与排气管112连通。进排气过渡块12和隔膜片承载块13均为长宽一致的长方体,四个侧面的连接处设置有倒圆,进排气过渡块12和隔膜片承载块13的角落边缘各设有一个固定孔,与设置在气腔室上表面对应的四个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将进排气过渡块12固定在隔膜片承载块13上表面上,并且将隔膜片承载块13固定在气腔室2的上表面上。进排气过渡块12的上表面上设置与进排气盖11的内环形上气槽115和外环形上气槽114对应的两个环形下凹槽,从内向外分别为内环形下气槽125和外环形下气槽124,两道环形凹槽间隔处和内、外边缘处均设置有同心的密封环形槽,密封环形槽内安装有环形密封圈121。当进排气盖11下表面与进排气过渡块12的上表面贴合,内环形上气槽115与内环形下气槽125组成内环形气槽,外环形上气槽与外环形下气槽124组成外环形气槽,通过安装在密逢环形槽内的环形密封橡胶圈起到相互之间隔离的密封作用,内环形下气槽125和外环形下气槽124的槽底各设置有气孔,分别为内环气孔126和外环气孔127,该内环气孔126和外环气孔127分别为对称设置的两个。进排气过渡块12和隔膜片承载块13之间设有单向通气结构4,单向通气结构4如图5所示,包括上下接触的上层部41和下层部42,上层部41的下表面和下层部42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同轴和同外径的圆形槽,分别为上圆形槽411和下圆形槽421,两个圆形槽相互连接形成内腔体,上圆形槽411靠近边缘处设置有一个上通孔413连通到上层部41的上表面,上圆形槽411的中部设置有同轴向下凸出的圆台412,该圆台412的下端不超过上层部41的下表面。下圆形槽421的中心设置有下通孔423连通至下层部42的下表面,下通孔423的边缘设置有同心的环状凸起422,环状凸起422的顶端略微超出下层部42的上表面。上圆形槽411和下圆形槽421之间设置有一块橡胶材质的中层隔膜片43隔开整个内腔体,并且中层隔膜片43上设置有环形缺口,该环形缺口的内径大于等于下通孔423的外径,环形缺口的外径小于等于上圆形槽411的外径。当气流从上往下通过上通孔413进入内腔,在中层隔膜片43上表面形成正压,使其覆盖整个下通孔边缘的环状凸起422,阻止气流继续向下流入下通孔;当气流从下往上通过下通孔423,中层隔膜片43的下表面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进排气口可转向气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排气口可转向气泵,包括进排气部(1)、气腔室(2)和电机(3),所述进排气部(1)连通所述气腔室(2),所述气腔室(2)连接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偏心轮机构驱动所述气腔室(2)内的活塞进行往复运动,形成间隔循环的正压和负压,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气部(1)包括进排气盖(11)和连接所述进排气盖(11)下表面的进排气过渡块(12),所述进排气盖(11)的侧面连接进气管(111)和排气管(112),所述进排气盖(11)下表面与所述进排气过渡块(12)的上表面各设置有两道同心并间隔的环形凹槽,并且所述进排气盖(11)下表面与所述进排气过渡块(12)的上表面的环形凹槽分别相对形成内环形气槽和外环形气槽,内环形气槽与外环形气槽的槽顶部和底部各设有气孔,槽顶部的气孔分别连通进气管(111)和排气管(112),槽底部的气孔分别通过设置在进排气过渡块(12)下方的单向排气结构(401)和单向进气结构(402)连通至气腔室(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排气口可转向气泵,包括进排气部(1)、气腔室(2)和电机(3),所述进排气部(1)连通所述气腔室(2),所述气腔室(2)连接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偏心轮机构驱动所述气腔室(2)内的活塞进行往复运动,形成间隔循环的正压和负压,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气部(1)包括进排气盖(11)和连接所述进排气盖(11)下表面的进排气过渡块(12),所述进排气盖(11)的侧面连接进气管(111)和排气管(112),所述进排气盖(11)下表面与所述进排气过渡块(12)的上表面各设置有两道同心并间隔的环形凹槽,并且所述进排气盖(11)下表面与所述进排气过渡块(12)的上表面的环形凹槽分别相对形成内环形气槽和外环形气槽,内环形气槽与外环形气槽的槽顶部和底部各设有气孔,槽顶部的气孔分别连通进气管(111)和排气管(112),槽底部的气孔分别通过设置在进排气过渡块(12)下方的单向排气结构(401)和单向进气结构(402)连通至气腔室(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排气口可转向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气盖(11)的中心处设置有通孔(113),所述通孔(113)与设置在所述进排气过渡块(12)中心处对应的螺纹孔(122)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进排气盖(11)下表面靠近中心处设有环形定位槽(116),所述进排气过渡块(12)的上表面靠近中心处设有凸出并且与所述环形定位槽(116)相对应的环形卡扣(12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排气口可转向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排气结构(401)和单向进气结构(402)为结构相同的单向通气结构(4),所述单向排气结构(401)和单向进气结构(402)上下相反设置,所述单向通气结构(4)包括上下接触的上层部(41)和下层部(42),所述上层部(41)和下层部(42)连接面处分别设置有上圆形槽(411)和下圆形槽(421),所述上圆形槽(411)设置有一个上通孔(413)并连通到上层部(41)的上表面,所述上圆形槽(4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晶鑫李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麦尔逊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