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9048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6:49
一种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包括一车架单元、一固定单元以及一防滑锁死煞车单元。车架单元包括一前头管以及一转向把手,该转向把手包括一中间杆部以及一把手部,该中间杆部连接该前头管,该把手部连接该中间杆部,该把手部定义一凹槽。固定单元连接该转向把手。防滑锁死煞车单元设于该固定单元,其中,在一垂直投影平面上,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仅部分位于该凹槽之中。

Anti slip and lock dead brake system construction

A anti slip and lock dead brake system consists of a frame unit, a fixed unit and an antiskid lock brake unit. The frame unit comprises a front end tube and a steering handle. The steering handle includes an intermediate bar part and a handle part, and the middle rod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end pipe, and the handle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iddle rod part, and the handle part defines a groove. The fixed unit connects the steering handle. The antiskid locking brake unit is located in the fixed unit, wherein the antiskid lock dead brake unit is only partially located in the groove on a vertical projection pl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
本技术是有关于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具体缩减车头盖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的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
技术介绍
防滑锁死煞车系统(ABS,Anti-LockBrakeSystem)通过控制液压煞车的油压,以避免机车在紧急煞车时发生轮胎锁死,以防止机车打滑。在现有技术中,防滑锁死煞车系统的防滑锁死煞车单元是安装于车架的头管前方,或,转向把手的凹部内,然而,现有技术的设计造成车头盖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包括一车架单元、一固定单元以及一防滑锁死煞车单元。车架单元包括一前头管以及一转向把手,该转向把手包括一中间杆部以及一把手部,该中间杆部连接该前头管,该把手部连接该中间杆部,该把手部定义一凹槽。固定单元连接该转向把手。防滑锁死煞车单元设于该固定单元,其中,在一垂直投影平面上,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仅部分位于该凹槽之中。在一实施例中,在该垂直投影平面上,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于该凹槽之中的部分形成一第一投影面积,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整体具有一第二投影面积,该第一投影面积与该第二投影面积之间的比例为30%以下并大于10%。在一实施例中,该固定单元包括一固定座、一第一减震元件、一第一锁固套以及一第一螺栓,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设于该固定座之上,该第一减震元件嵌设于该固定座之上,该第一锁固套嵌设于该第一减震元件之中,该第一螺栓锁固连接该第一锁固套以及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在一实施例中,在该垂直投影平面上,该固定座仅部分位于该凹槽之中。在一实施例中,该固定单元更包括一第二减震元件、一第二锁固套以及一第二螺栓,该第二减震元件嵌设于该固定座之上,该第二锁固套嵌设于该第二减震元件之中,该第二螺栓锁固连接该第二锁固套以及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该第一螺栓的锁固方向垂直于该第二螺栓的锁固方向。在一实施例中,该固定单元更包括一连接架,该连接架固定于该中间杆部,该固定座被锁固于该连接架之上。在一实施例中,该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更包括一车头盖,该固定单元以及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被罩设于该车头盖之内。在一实施例中,该把手部包括一第一段部、一第二段部以及一第三段部,该第一段部连接该第二段部的一端,该第三段部连接该第二段部的另一端,该第一段部及该第三段部相对该中间杆部而彼此对称,该第二段部为直管,该第二段部沿水平方向延伸。在一实施例中,该中间杆部从该前头管朝一车前方向延伸。在一实施例中,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更包括一码表,该码表设于该转向把手之上,该码表具有一码表线,该码表线从该码表,延伸经过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与该转向把手之间。在一实施例中,从该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的一侧向观察,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与该转向把手之间没有彼此遮蔽或重叠的情形。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可具体缩减车头盖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并且避免卡钳油管发生过度弯折的情形。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车的部分结构。图2是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的细部结构。图3是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滑锁死煞车单元于凹槽之中的投影面积比例。图4是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滑锁死煞车单元于车头盖内的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M机车P投影平面A1第一投影面积A2第二投影面积1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2车架单元21前头管22转向把手221中间杆部222把手部223凹槽224第一段部225第二段部226第三段部23主车架3固定单元31固定座321第一减震元件322第一锁固套323第一螺栓331第二减震元件332第二锁固套333第二螺栓341第一连接架342第二连接架343锁固件344锁固件4防滑锁死煞车单元5车头盖61煞车卡钳62卡钳油管63碟盘7前轮8码表81码表线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其是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车M的部分结构,包括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1。图2是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1的细部结构。参照图1、图2,本技术的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1,包括一车架单元2、一固定单元3以及一防滑锁死煞车单元4。车架单元2包括一前头管21以及一转向把手22,该转向把手22包括一中间杆部221以及一把手部222,该中间杆部221连接该前头管21。该把手部222连接该中间杆部221,该把手部222定义一凹槽223。固定单元3连接该转向把手22。防滑锁死煞车单元4设于该固定单元3,其中,在一垂直投影平面P上,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4仅部分位于该凹槽223之中。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由于在该垂直投影平面上,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仅部分位于该凹槽之中,因此,可具体缩减车头盖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再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1更包括一车头盖5,该固定单元3以及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4被罩设于该车头盖5之内。进一步说明,该机车M更包括主车架23,主车架23连接该前头管21。煞车卡钳61、卡钳油管62、碟盘63以及前轮7等元件。碟盘63设于前轮7之上。煞车卡钳61适于抵接碟盘63。卡钳油管62连接该煞车卡钳61。由于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部分位于该凹槽之中,因此,卡钳油管62的长度较长,当发生震动时,卡钳油管62不会发生过度弯折的情形。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1更包括一码表8,该码表8设于该转向把手22之上,该码表8具有一码表线81,该码表线81从该码表8延伸经过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4与该转向把手22之间。该码表线81的延伸路径经过了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4与该转向把手22之间,因此可减少干涉以及弯折的情况。在一实施例中,该中间杆部221从该前头管21朝一车前方向延伸(在此实施例中,该中间杆部221先从该前头管21朝上方延伸,再沿一曲线路径朝车前方向延伸),由此为码表线81等管线提供走线空间。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把手部222包括一第一段部224、一第二段部225以及一第三段部226,该第一段部224连接该第二段部225的一端,该第三段部226连接该第二段部225的另一端,该第一段部224及该第三段部226相对该中间杆部221而彼此对称,该第二段部225为直管,该第二段部225沿水平方向延伸。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第二段部225为直管,由此可缩减车头盖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然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技术,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段部225亦可以为大曲率半径的曲管,例如,该第二段部225的一任何位置的曲率半径可为11.6~364公厘(mm),由此,仍然能缩减车头盖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在该垂直投影平面P上,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4于该凹槽223之中的部分形成一第一投影面积A1,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4整体具有一第二投影面积A2,该第一投影面积A1与该第二投影面积A2之间的比例为30%以下并大于10%。在上述数值范围内,可具体缩减车头盖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并且避免卡钳油管发生过度弯折的情形。参照图2、图4,在一实施例中,该固定单元3包括一固定座31、一第一减震元件321、一第一锁固套322以及一第一螺栓323,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4设于该固定座31之上,该第一减震元件321嵌设于该固定座31之上,该第一锁固套322嵌设于该第一减震元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架单元,包括一前头管以及一转向把手,该转向把手包括一中间杆部以及一把手部,该中间杆部连接该前头管,该把手部连接该中间杆部,该把手部定义一凹槽;一固定单元,连接该转向把手;以及一防滑锁死煞车单元,设于该固定单元,其中,在一垂直投影平面上,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仅部分位于该凹槽之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架单元,包括一前头管以及一转向把手,该转向把手包括一中间杆部以及一把手部,该中间杆部连接该前头管,该把手部连接该中间杆部,该把手部定义一凹槽;一固定单元,连接该转向把手;以及一防滑锁死煞车单元,设于该固定单元,其中,在一垂直投影平面上,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仅部分位于该凹槽之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其特征在于,在该垂直投影平面上,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于该凹槽之中的部分形成一第一投影面积,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整体具有一第二投影面积,该第一投影面积与该第二投影面积之间的比例为30%以下并大于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单元包括一固定座、一第一减震元件、一第一锁固套以及一第一螺栓,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设于该固定座之上,该第一减震元件嵌设于该固定座之上,该第一锁固套嵌设于该第一减震元件之中,该第一螺栓锁固连接该第一锁固套以及该防滑锁死煞车单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其特征在于,在该垂直投影平面上,该固定座仅部分位于该凹槽之中。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滑锁死煞车系统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单元更包括一第二减震元件、一第二锁固套以及一第二螺栓,该第二减震元件嵌设于该固定座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闵戎张国镇周照显叶育帆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