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9039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包括呈弧形弯曲的挡泥板本体,所述的挡泥板本体前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部,所述的挡泥板本体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的两侧与下盖板的两侧一体式连接,所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中部设置有贯穿上盖板、容纳空间、下盖板的穿线孔。该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能够达到整理和固定线束的作用,也避免了线束的外露,且不需要额外设置外置走线构造,保持了车架结构的完整性,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易于安装,易于推广。

Double layer fender structure for electric bicy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layer fender structure for an electric bicycle comprises a fender body curved, the body of the front fender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fixed parts, mudguard body comprises a top cover and a bottom cover,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lower cover plate on both sides of both sides of the integral connection, a containing space arranged between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cover plate, the central body of the fender is arranged through the upper cover plate, a holding space, under the cover of the thread hole. The electric bicycle with double fender structure can organize and harness fixed effects, but also to avoid the wire harness and exposed, does not need additional external line structure,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the frame structure, not easy to de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easy to install, easy to populariz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的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电动自行车将电动马达安装在车辆后侧靠近后轮的位置,将电池组放置在车架的中间,电动马达与电池组之间连有电源线或控制线。一般电动自行车为避免电器线束外露,会在车架上设置走线构造或在挡泥板上部设有穿线支架,装配时将线穿入走线构造或穿过支架,从而达到整理、固定电器线束的作用。但在车架上设置走线构造会破坏车架原本的结构,增加生产成本。而在挡泥板上部设置穿线支架时,因现有电动自行车挡泥板为单层结构,其强度较差,在设置穿线支架时容易导致挡泥板变形,且在安装挡泥板时,将挡泥板用两点固定方式固定在车架上后挡泥板依旧会摇晃,需要另外用支棍将挡泥板固定在车架后叉的下端,其安装操作不够简便,生产效率较低。因此,前述装置虽然可以起到整理固定线束的作用,但不能对线束起到外包性保护的作用,并且额外设置走线构造和支架增加了生产成本,且安装不够简便,因此仍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走线构造或穿线支架不够稳定,会破坏车架结构,其安装操作不够简便,生产效率较低,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变形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包括呈弧形弯曲的挡泥板本体,所述的挡泥板本体前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部,所述的挡泥板本体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的两侧与下盖板的两侧一体式连接,所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中部设置有贯穿上盖板、容纳空间、下盖板的穿线孔。双层挡泥板结构由上盖板和下盖板两侧一体式连接而成,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减少安装的复杂程度。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设置有容纳空间,同时,挡泥板本体中部设置有贯穿上盖板、容纳空间、下盖板的穿线孔,连接电动马达和电池组的线束可以通过穿线孔穿入容纳空间中,达到整理和固定线束的作用,也避免了线束的外露,不需要额外设置外置走线构造,保持了车架结构的完整性。另外,双层挡泥板结构稳定,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可以直接固定挡泥板本体前部设置的两个固定部即可完成对挡泥板本体的安装,不需要再加上支棍进行第三点的固定。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易于推广。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所述的容纳空间包括三个容纳部,分别为第一容纳部、第二容纳部、第三容纳部,第一容纳部、第二容纳部、第三容纳部之间设置有隔断筋并通过隔断筋相互隔断。容纳空间通过隔断筋隔断为三个容纳部,可以加强容纳空间的空间强度,并且可以对穿入的线束进行划分,便于对线束实现更好的固定和整理效果。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所述的第一容纳部、第三容纳部分别位于第二容纳部的两侧,所述的第二容纳部宽度大于第一容纳部与第三容纳部的宽度。将第二容纳部的位置居中设置且其宽度大于第一容纳部与第三容纳部的宽度,可以提高第二容纳部的利用空间,也更有利于对穿入第一容纳部、第二容纳部和第三容纳部的线束进行整理、划分和固定。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所述的第一容纳部与第三容纳部以挡泥板本体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第一容纳部与第三容纳部以挡泥板本体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如此,挡泥板本体的整体结构都呈现对称状态,可以使双层挡泥板的双层结构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增强结构的稳定性。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还包括端盖,所述的端盖与挡泥板本体的后端相连接并遮挡容纳空间。挡泥板本体后端设置有端盖,端盖对容纳空间起到遮挡作用,防止挡泥板后端溅入泥水、灰尘而污染容纳空间,同时,端盖还可以对挡泥板本体起到装饰作用,并对挡泥板本体的强度起到一定的加强作用。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所述的端盖包括插接部、手持部,所述的端盖通过插接部插接到所述的挡泥板本体的后端并伸入容纳空间中,所述的手持部外露于容纳空间外。端盖设置插接部和手持部,手持部便于将插接部插接到挡泥板本体的后端,插接部可以使端盖紧密的嵌入挡泥板本体后端,保证端盖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掉落。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所述的上盖板与下盖板宽度相等且为55mm-75mm。挡泥板本体由上盖板和下盖板一体式连接而成,宽度一致易于上盖板与下盖板的一体式连接,上盖板和下盖板宽度设置为55mm-75mm,与电动自行车的车胎宽度较为接近,可以更契合地安装在车轮上部,使得挡泥板本体能够起到很好地遮挡作用。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所述的固定部为固定孔。固定孔易于挡泥板本体与车架的安装固定,操作难度较低,且固定孔所需配件的成本较低,易于推广。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所述的挡泥板本体的材料为经热处理的金属铝。经过热处理的金属铝能够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挡泥板本体用经热处理的金属铝制成,可以长时间保持挡泥板本体的外形和尺寸,同时耐用性也有极大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挡泥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挡泥板本体的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包括呈弧形弯曲的挡泥板本体1,所述的挡泥板本体1前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部11,所述的挡泥板本体1包括上盖板12和下盖板13,上盖板12的两侧与下盖板13的两侧一体式连接,所述的上盖板12和下盖板13之间设置有容纳空间2,所述的挡泥板本体1中部设置有贯穿上盖板12、容纳空间2、下盖板13的穿线孔14。使用时,将挡泥板本体1放置于车架相应位置,并通过固定件以及挡泥板本体1前部的至少两个固定部11将挡泥板本体1固定于车架上,接着将线束从穿线孔14穿入容纳空间2,并从挡泥板本体1前端穿出,使线束连接电池组、电动马达等相关电动部件,从而达到整理线束的目的。作为优选,所述的容纳空间2包括三个容纳部,分别为第一容纳部21、第二容纳部22、第三容纳部23,第一容纳部21、第二容纳部22、第三容纳部23之间设置有隔断筋24并通过隔断筋24相互隔断。使用时,在线束较多、较杂乱的情况下,可将线束分类分别穿入第一容纳部、第二容纳部和第三容纳部,便于线束的整理和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容纳部21、第三容纳部23分别位于第二容纳部22的两侧,所述的第二容纳部22宽度大于第一容纳部21与第三容纳部23的宽度。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容纳部21与第三容纳部23以挡泥板本体1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作为优选,还包括端盖3,所述的端盖3与挡泥板本体1的后端相连接并遮挡容纳空间2。作为优选,所述的端盖3包括插接部31、手持部32,所述的端盖3通过插接部31插接到所述的挡泥板本体1的后端并伸入容纳空间2中,所述的手持部32外露于容纳空间2外。使用时,将挡泥板本体1安装好之后,握住手持部32将端盖3的插接部31插入到挡泥板本体1的后端,将端盖3紧密嵌入挡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包括呈弧形弯曲的挡泥板本体(1),所述的挡泥板本体(1)前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部(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泥板本体(1)包括上盖板(12)和下盖板(13),上盖板(12)的两侧与下盖板(13)的两侧一体式连接,所述的上盖板(12)和下盖板(13)之间设置有容纳空间(2),所述的挡泥板本体(1)中部设置有贯穿上盖板(12)、容纳空间(2)、下盖板(13)的穿线孔(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包括呈弧形弯曲的挡泥板本体(1),所述的挡泥板本体(1)前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部(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泥板本体(1)包括上盖板(12)和下盖板(13),上盖板(12)的两侧与下盖板(13)的两侧一体式连接,所述的上盖板(12)和下盖板(13)之间设置有容纳空间(2),所述的挡泥板本体(1)中部设置有贯穿上盖板(12)、容纳空间(2)、下盖板(13)的穿线孔(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纳空间(2)包括三个容纳部,分别为第一容纳部(21)、第二容纳部(22)、第三容纳部(23),第一容纳部(21)、第二容纳部(22)、第三容纳部(23)之间设置有隔断筋(24)并通过隔断筋(24)相互隔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双层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容纳部(21)、第三容纳部(23)分别位于第二容纳部(22)的两侧,所述的第二容纳部(22)宽度大于第一容纳部(21)与第三容纳部(23)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立学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卓远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