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覆膜转移印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9005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双面覆膜转移印花装置,包括机架,上转印膜输送部,下转印膜输送部,面料输送部,加压部,卷绕部,上转印膜输送部、下转印膜输送部、面料输送部、加压部、卷绕部均设置在机架上,面料输送部位于上转印膜输送部,下转印膜输送部的中间,上转印膜输送部上退绕送出上转印薄膜,下转印膜输送部上退绕送出下转印薄膜,面料输送部上退绕送出待印花面料;上转印薄膜和下转印薄膜将面料夹持在中间经过主轧辊和加压轧辊的挤压后一起卷绕在卷绕部上。

A double-sided film transfer printing device

A double-sided film transfer printing device, comprising a frame of the invention, the transfer film transport department, under 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 transfer film, material Distribution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pressure, winding, transfer film on the transfer film under the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pressure, fabric winding are arranged on the frame, fabric transport department is located in the transfer film transport department, under 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 of the intermediate transfer film, transfer film on the transport department sent on the unwinding transfer film, transfer film on the transport department under unwinding sent under the transfer film, fabric conveying part sent to the printing fabric unwinding; on the transfer film and the transfer film is clamped on the middle fabric after the main roller and the pressure roller pressing together after winding in the winding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覆膜转移印花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印染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面覆膜转移印花装置。
技术介绍
转移印花是由瑟勃利斯代帝克(Sublistatic)公司于1968年在全世界推出的;由于该产品与生产工艺符合节能和环保要求,操作又简单,所以很快在市场上掀起了一场印花业的革命。但是这种转移印花局限于聚酯纤维等合成纤维织物,而应用于棉,毛和丝等天然纤维织物上,尚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近年来,全棉转移印花技术已取得成功,全棉转移印花是要将原先印在棉布上的染料,先印在转移纸上,再用机械或化学法转印在棉布上。早期的转移印花机采用热压转移印花方式,它是将导热油置于转移印花机主辊空腔里,利用主辊空腔里内置式的电热管加热导热油,使之主辊表面产生高温。当转移花纸与织物以密合形态在主压两辊的压力与高温作用下通过时,转移印花纸上染料印制的图案由于压力与高温双重作用下,促使其图案升华移印到化纤织物上。全棉转移印花技术早期也采用轧辊转印装置,它是利用双橡胶轧辊间相切的线压力,使转移印花纸和织物的二个界面紧贴在一起,实行了环保型的转移印花。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过长的橡胶轧辊,在二轴端施压情况下,非常容易产生辊体变形而产生挠度,致使被转印的织物呈二边深中间浅的现象。为了克服这一重大缺陷,国内外在冷转印织物时,采用了均匀轧车装置,利用油压的原理,通过油泵施加于辊体不同油压,弥补轴端受压胶辊挠形变化的缺陷。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827725Y”,题目为“冷转移印花机的轧辊转印装置”,就是利用这种转印装置和方法,提高了转印织物的成品率,但并没有进一步解决染料的转移率。同样美国专利号“US5799580A”,题目为“植物纤维织物的转移印花纸型转印装置”,介绍了一种轧辊式转印装置。这种轧辊式转印装置采用一对轧辊,其主轧辊为加热辊,待印的植物纤维织物和转移印花纸密合后,压切状进入一对轧辊间进行转印,转印好的植物纤维织物卷绕过主轧辊大部分的加热圆周面后,送入织物卷布轴完成转印任务。这一对轧辊式转印装置是装在箱房内,通过冷却水排出热空气。这种加热轧辊式的转印装置,可以提高织物的转印质量,但仍用一对轧辊进行转印,同样不能解决上述难题,又因需要加热主轧辊,增加了加热装置。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有人设想用多轧辊式转印装置,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1781699A”,题目为“压花装置”。该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压花装置,由上下两对轧辊组成,利用具有压印针的轧辊对带状包装材料进行缎光和压花整理。由于这是一种轧辊式的压印装置,其作用原理与转移印花不同,轧辊的构造也不适用转移印花,轧辊啮合的工艺要求也没有转移印花高,同样不能解决上述难题。此外,现有的转移印花装置或者转移方法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将转印纸移除,并且为了保护面料的印花表面,好需要在印花后的面料表面覆盖一层保护膜,生产效率低下,而且由于在印花机中有转印纸收取装置的使用,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机器结构的复杂化,不利于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产简单、面料保护效果好、安装和维修方便、加工过程简单、效率高的新型双面覆膜转移印花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面覆膜转移印花装置,包括机架,上转印膜输送部,下转印膜输送部,面料输送部,加压部,卷绕部,上转印膜输送部、下转印膜输送部、面料输送部、加压部、卷绕部均设置在机架上,面料输送部位于上转印膜输送部、下转印膜输送部的中间,上转印膜输送部上退绕送出上转印薄膜,下转印膜输送部上退绕送出下转印薄膜,面料输送部上退绕送出待印花面料;待印花面料位于上转印薄膜和下转印薄膜的中间;加压部包括主轧辊和加压轧辊,主轧辊和加压轧辊的中心轴互相平行,面料输送部的面料输送方向位于主轧辊和加压轧辊圆周面相切交的压切线上,上转印薄膜的输送方向以及下转印薄膜的输送方向分别位于该压切线的两侧,并且以该压切线为对称轴呈一角度倾斜设置;上转印薄膜和下转印薄膜将面料夹持在中间经过主轧辊和加压轧辊的挤压后一起卷绕在卷绕部上。优选的,主轧辊的轴端与一伺服电机传动连接,加压轧辊的两轴端经连杆与轴承和气动加压装置连接。优选的,主轧辊和加压轧辊为圆周面包覆聚酰胺胶层的金属辊。优选的,主轧辊和加压轧辊为圆周面包覆丁腈橡胶层的金属辊。优选的,主轧辊和加压轧辊的直径为300mm--400mm。优选的,上转印膜输送部和下转印膜输送部在其输送路线上均设置有张力平衡装置。优选的,张力平衡装置为一对张力调节辊,上转印薄膜和下转印薄膜均分别从各自对应的张力平衡装置中的张力调节辊对中以“S”形穿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面覆膜转移印花装置,包括机架,上转印膜输送部,下转印膜输送部,面料输送部,加压部,卷绕部,上转印膜输送部、下转印膜输送部、面料输送部、加压部、卷绕部均设置在机架上,面料输送部位于上转印膜输送部,下转印膜输送部的中间,上转印膜输送部上退绕送出上转印薄膜,下转印膜输送部上退绕送出下转印薄膜,面料输送部上退绕送出待印花面料;上转印薄膜和下转印薄膜将面料夹持在中间经过主轧辊和加压轧辊的挤压后一起卷绕在卷绕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转印装置的机械结构简单,转移印花时机械运转稳定性高;转移印花工艺采用自然环境温度下的轧辊转印方法,即冷转移印花,可以防止传统转移印花时转印图案模糊;第二,由于将待转印花纹图样直接印制在上下转印薄膜上,可以同时对面料进行双面的转移印花,转印后的薄膜直接覆盖在面料上,不进去移除卷取,这些薄膜起到了面料保护膜的作用,转印薄膜上的环纹图样留在了面料上,而且随着面料的堆积和存放,这些花纹图样还会进一步地深入到面料纤维中,起到稳定固色的效果;第三,在印染的同时对面料施加了保护膜,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面覆膜转移印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转印膜输送部;2——下转印膜输送部;3——面料输送部;4——加压部;5——卷绕部;6——上转印薄膜;7——下转印薄膜;8——待印花面料;9——主轧辊;10——加压轧辊;11——张力平衡装置;12——张力调节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面覆膜转移印花装置,包括机架,上转印膜输送部1,下转印膜输送部2,面料输送部3,加压部4,卷绕部5,上转印膜输送部1、下转印膜输送部2、面料输送部3、加压部4、卷绕部5均设置在机架上,面料输送部3位于上转印膜输送部1、下转印膜输送部2的中间,上转印膜输送部1上退绕送出上转印薄膜6,下转印膜输送部2上退绕送出下转印薄膜7,面料输送部3上退绕送出待印花面料8;待印花面料8位于上转印薄膜6和下转印薄膜7的中间;加压部4包括主轧辊9和加压轧辊10,主轧辊9和加压轧辊10的中心轴互相平行,面料输送部3的面料输送方向位于主轧辊9和加压轧辊10圆周面相切交的压切线上,上转印薄膜6的输送方向以及下转印薄膜7的输送方向分别位于该压切线的两侧,并且以该压切线为对称轴呈一角度倾斜设置;上转印薄膜6和下转印薄膜7将待印花面料8夹持在中间经过主轧辊9和加压轧辊10的挤压后一起卷绕在卷绕部5上。转印装置的机械结构简单,转移印花时机械运转稳定性高;转移印花工艺采用自然环境温度下的轧辊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面覆膜转移印花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覆膜转移印花装置,包括机架,上转印膜输送部,下转印膜输送部,面料输送部,加压部,卷绕部,上转印膜输送部、下转印膜输送部、面料输送部、加压部、卷绕部均设置在机架上,其特征在于:面料输送部位于上转印膜输送部、下转印膜输送部的中间,上转印膜输送部上退绕送出上转印薄膜,下转印膜输送部上退绕送出下转印薄膜,面料输送部上退绕送出待印花面料;待印花面料位于上转印薄膜和下转印薄膜的中间;加压部包括主轧辊和加压轧辊,主轧辊和加压轧辊的中心轴互相平行,面料输送部的面料输送方向位于主轧辊和加压轧辊圆周面相切交的压切线上,上转印薄膜的输送方向以及下转印薄膜的输送方向分别位于该压切线的两侧,并且以该压切线为对称轴呈一角度倾斜设置;上转印薄膜和下转印薄膜将面料夹持在中间经过主轧辊和加压轧辊的挤压后一起卷绕在卷绕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覆膜转移印花装置,包括机架,上转印膜输送部,下转印膜输送部,面料输送部,加压部,卷绕部,上转印膜输送部、下转印膜输送部、面料输送部、加压部、卷绕部均设置在机架上,其特征在于:面料输送部位于上转印膜输送部、下转印膜输送部的中间,上转印膜输送部上退绕送出上转印薄膜,下转印膜输送部上退绕送出下转印薄膜,面料输送部上退绕送出待印花面料;待印花面料位于上转印薄膜和下转印薄膜的中间;加压部包括主轧辊和加压轧辊,主轧辊和加压轧辊的中心轴互相平行,面料输送部的面料输送方向位于主轧辊和加压轧辊圆周面相切交的压切线上,上转印薄膜的输送方向以及下转印薄膜的输送方向分别位于该压切线的两侧,并且以该压切线为对称轴呈一角度倾斜设置;上转印薄膜和下转印薄膜将面料夹持在中间经过主轧辊和加压轧辊的挤压后一起卷绕在卷绕部上。2.如权利要求1的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晖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易知简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