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制品稳定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8841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制品稳定打磨装置,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并且外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的底部贯穿外框且延伸至外框的内部,移动装置位于移动装置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框,移动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贯穿移动框且延伸至移动框的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竹制品相关设备技术领域。该竹制品稳定打磨装置,达到了对竹制品进行夹紧固定的目的,无需人工固定,减轻工人负担,保证了竹制品打磨的效果,便于适应不同大小的竹制品,提高装置的实用性,便于打磨的进行,同时保证了打磨的质量,提升装置的稳定性,并且便于取出和放置竹制品。

A stable grinding device for bamboo product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amboo stable polish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frame, both sides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fram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xing device, and the top fram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mobile device, the mobile device through the bottom frame and extends to the outer frame, one end of the mobile devic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inside of the mobile device mobile box, mobile box on the right sid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motor, one end of the first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through the inside of the mobile frame and extends to the mobile fram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amboo products and related equipment. The bamboo products stable polishing device, and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clamping and fixing of bamboo products, without artificial fixed, reduce the burden of the workers, to ensure the grinding effect of bamboo products, bamboo products to adapt to different sizes, improve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system, in order to grind the same time, ensure the grinding quality, lifting device the stability, and is convenient for taking out and placing bamboo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制品稳定打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竹制品相关设备
,具体为一种竹制品稳定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竹制品是指以竹子为加工原料制造的产品,多为日用品,如筷子、筷笼、砧板、凉席、茶杯垫、窗帘等,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竹地板和竹家具等,还有一些价值较高的,如竹雕等工艺品,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中国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竹材具有自动调节及保持温度,其自身不生凉放热,冬暖夏凉特性,竹材的纹理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色泽高雅、柔和温馨,对人的视觉有益,可减少近视的发生,竹材本身具有吸音、隔音、降低音压,缩短残音时间功能,竹材在通过高温蒸煮、漂白、碳化后,除去竹纤维内所有营养物质,完全破坏蛀虫和细菌的生存条件,不生霉变,可减少气喘,过敏症的发生。竹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表面进行打磨,保证竹制品的光整度,以便于人们的使用,依靠人工打磨费事费力,并且现有的打磨装置无法对竹制品进行固定夹紧,在进行打磨的过程中,打磨盘多为固定不动的,无法根据竹制品的形状进行自动调节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竹制品稳定打磨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打磨装置无法对竹制品进行固定夹紧,在进行打磨的过程中,打磨盘多为固定不动的,无法根据竹制品的形状进行自动调节角度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竹制品稳定打磨装置,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并且外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的底部贯穿外框且延伸至外框的内部,所述移动装置位于移动装置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框,所述移动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贯穿移动框且延伸至移动框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位于移动框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两端分别与移动框内壁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底部贯穿移动框且延伸至移动框的外部,所述移动块位于移动框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打磨装置。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横板,所述横板的一侧与外框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顶部通过螺母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底部贯穿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位于固定框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与固定框内壁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动杆位于固定框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顶框,所述顶框的底部与外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框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轴心处通过齿轮座与顶框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的左侧啮合有齿杆,所述齿杆的底端依次贯穿顶框和外框且延伸至外框的内部,所述齿杆位于外框内部的一端与移动框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打磨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与第二电机输出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顶座,所述顶座的两侧均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有底座,所述顶座与底座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打磨盘,所述打磨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套,并且转动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球,所述转动球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贯穿转动套且延伸至转动套的外部,所述转动杆位于转动套外部的一端通过弹簧杆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框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与第二电机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稳定杆。优选的,所述外框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固定装置相适配的稳定座,所述外框的表面铰接有箱门,并且外框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竹制品稳定打磨装置。具备以下益效果:(1)、该竹制品稳定打磨装置,通过横板的一侧与外框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横板的顶部通过螺母螺纹连接螺杆,螺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固定框,固定框的底部贯穿活动杆,活动杆位于固定框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活动板,活动板的顶部与固定框内壁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弹簧,活动杆位于固定框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座,达到了对竹制品进行夹紧固定的目的,无需人工固定,减轻工人负担,保证了竹制品打磨的效果。(2)、该竹制品稳定打磨装置,通过顶框的底部与外框的顶部固定连接,顶框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三电机,第三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的背面固定连接齿轮,齿轮的轴心处通过齿轮座与顶框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齿轮的左侧啮合齿杆,齿杆的底端依次贯穿顶框和外框且延伸至外框的内部,齿杆位于外框内部的一端与移动框的顶部固定连接,达到了可以调节打磨头高度的目的,便于适应不同大小的竹制品,提高装置的实用性。(3)、该竹制品稳定打磨装置,通过顶板的顶部与第二电机输出轴的底端固定连接,顶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顶座,顶座的两侧均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底座,顶座与底座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弹簧,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打磨盘,打磨盘的顶部固定连接转动套,并且转动套的内部转动连接转动球,转动球的顶部固定连接转动杆,转动杆的顶端贯穿转动套且延伸至转动套的外部,转动杆位于转动套外部的一端通过弹簧杆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浮动打磨盘的设计,便于打磨盘可以根据竹制品的形状进行自调节角度,便于打磨的进行,同时保证了打磨的质量。(4)、该竹制品稳定打磨装置,通过移动框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稳定板,稳定板与第二电机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稳定杆,外框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与固定装置相适配的稳定座,外框的表面铰接箱门,并且外框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支撑座,提升装置的稳定性,并且便于取出和放置竹制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箱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框、2稳定座、3固定装置、31横板、32螺母、33螺杆、34固定框、35第一弹簧、36活动板、37活动杆、38固定座、4移动装置、41顶框、42第三电机、43第一皮带轮、44皮带、45第二皮带轮、46齿轮、47齿杆、5移动框、6第一电机、7丝杆、8移动块、9第二电机、10稳定杆、11稳定板、12打磨装置、121顶板、122底座、123第二弹簧、124连接杆、125转动套、126转动球、127转动杆、128弹簧杆、129顶座、1210打磨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竹制品稳定打磨装置,包括外框1,外框1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固定装置3相适配的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竹制品稳定打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竹制品稳定打磨装置,包括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3),并且外框(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4),所述移动装置(4)的底部贯穿外框(1)且延伸至外框(1)的内部,移动装置(4)位于移动装置(4)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框(5),所述移动框(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输出轴的一端贯穿移动框(5)且延伸至移动框(5)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6)位于移动框(5)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丝杆(7),所述丝杆(7)两端分别与移动框(5)内壁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丝杆(7)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8),所述移动块(8)的底部贯穿移动框(5)且延伸至移动框(5)的外部,所述移动块(8)位于移动框(5)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9),所述第二电机(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打磨装置(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制品稳定打磨装置,包括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3),并且外框(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4),所述移动装置(4)的底部贯穿外框(1)且延伸至外框(1)的内部,移动装置(4)位于移动装置(4)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框(5),所述移动框(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输出轴的一端贯穿移动框(5)且延伸至移动框(5)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6)位于移动框(5)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丝杆(7),所述丝杆(7)两端分别与移动框(5)内壁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丝杆(7)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8),所述移动块(8)的底部贯穿移动框(5)且延伸至移动框(5)的外部,所述移动块(8)位于移动框(5)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9),所述第二电机(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打磨装置(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制品稳定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横板(31),所述横板(31)的一侧与外框(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横板(31)的顶部通过螺母(32)螺纹连接有螺杆(33),所述螺杆(3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34),所述固定框(34)的底部贯穿有活动杆(37),所述活动杆(37)位于固定框(34)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36),所述活动板(36)的顶部与固定框(34)内壁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5),所述活动杆(37)位于固定框(34)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制品稳定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4)包括顶框(41),所述顶框(41)的底部与外框(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框(4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42),所述第三电机(42)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43),所述第一皮带轮(43)的表面通过皮带(44)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45),所述第二皮带轮(4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齿轮(46),所述齿轮(46)的轴心处通过齿轮座与顶框(4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齿轮(46)的左侧啮合有齿杆(47),所述齿杆(47)的底端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吉县安信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