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83467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所述第一吸附塔与所述第二吸附塔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一组单向阀及第一组控制阀,所述第一组单向阀与所述第一组控制阀之间连接有第三控制阀并各自形成支路,所述第一组单向阀的支路与成品气出口相连,所述第一组控制阀的支路与第四控制阀相连,以供解吸废气吹扫置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成品气耗量大、装置能耗高以及制造成本高等问题。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gas separ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SA gas separation device, including parallel first and second adsorption tower adsorption tower, in parallel with each other are the first group and the first group of one-way valve control valv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adsorption tower adsorption tower, the first group to between the valve and the first control valve is connected with third control valves and formed their own branch, the first branch group of one-way valve and finished gas outlet, the first set of control valve control val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ourth branch, for desorption of purge gas.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of high gas consumption,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manufacturing cost of the existing PSA gas sepa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
本技术属于气体分离
,涉及一种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利用吸附剂变压分离混合气体的设备包括升压吸附、降压解吸及再生气吹扫三个过程。其工作原理是:当一只或一组装有吸附剂的容器(简称吸附塔)在升压吸附产气时,同时另一只或一组吸附塔放空降压解吸再生,并利用部分成品气经过正在降压解吸的吸附剂床层,对吸附剂解吸废气进行吹扫置换;如此交替循环工作,不断的输出成品气。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包括:第一组吸附塔,第一消声器3′,第一组单向阀,第一组控制阀,第一节流阀8′。图2和图3中,A′表示主气路,B′表示吹扫气路,其中,第一组吸附塔间的均压管线及控制阀、进气管线及控制阀、废气排放管线及控制阀在图1中均未体现。所述第一组吸附塔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吸附塔1′和第二吸附塔2′。所述第一吸附塔1′的顶端和第二吸附塔2′的顶端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一组单向阀和第一组控制阀。所述第一组单向阀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单向阀4′和第二单向阀5′,所述第一组控制阀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控制阀6′和第二控制阀7′,所述第一节流阀8′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的第一单向阀4′和所述的第二单向阀5′之间,所述第一节流阀8′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的第一控制阀6′和所述的第二控制阀7′之间,成品气的出口9′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阀6′和所述的第二控制阀7′之间,所述第一吸附塔1′的底端和第二吸附塔2′的底端通过废气排放管线及控制阀(未图示)与第一消声器3′入口相连。然而,采用上述结构的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的吸附剂解吸废气依靠自身成品气对其吹扫置换势必产生以下缺点:a.造成成品气的浪费;b.成品气单位能耗较高,造成装置能耗高;c.成品气产量过剩,造成装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成品气耗量大、装置能耗高以及制造成本高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首先提供一种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所述第一吸附塔与所述第二吸附塔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一组单向阀及第一组控制阀,所述第一组单向阀与所述第一组控制阀之间连接有第三控制阀并各自形成支路,所述第一组单向阀的支路与成品气出口相连,所述第一组控制阀的支路与第四控制阀相连,以供单步或分步解吸废气吹扫置换。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底端分别通过废气排放管线及控制阀进而与消声器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组单向阀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组控制阀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优选地,所述第四控制阀的另一端连接有吹扫气入口。本技术有益效果包括:本技术大幅度降低了吸附剂解吸废气吹扫置换所需成品气的耗量,降低了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其成品气的产能,减少原料气的耗量,降低了用户的生产成本及采购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对应于图1中第一吸附塔产气以及第二吸附塔内吸附剂解吸废气吹扫置换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对应于图1中第二吸附塔产气以及第一吸附塔内吸附剂解吸废气吹扫置换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对应于图1中第一吸附塔产气以及第二吸附塔内吸附剂解吸废气吹扫置换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对应于图1中第二吸附塔产气以及第一吸附塔内吸附剂解吸废气吹扫置换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加以说明。如图4所示,本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包括:第一组吸附塔、第一消声器3、第一组单向阀、第一组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电磁阀)8、第四控制阀(电磁阀)9。其中,第一组吸附塔的间均压管线及控制阀、进气管线及控制阀、废气排放管线及控制阀均未体现在图4中。具体地,所述第一组吸附塔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吸附塔1和第二吸附塔2。所述第一吸附塔1的顶端与第二吸附塔2的顶端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一组单向阀及第一组控制阀。其中,较为优选地,所述第一组单向阀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单向阀4和第二单向阀5;所述第一组控制阀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控制阀6和第二控制阀7;所述第一单向阀4和第二单向阀5之间设有二支路,二支路分别与第三控制阀(电磁阀)8及第四控制阀(电磁阀)9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阀6和第二控制阀7之间设有二支路,二支路分别与第三控制阀(电磁阀)8的另一端及成品气出口10相连;所述第四控制阀(电磁阀)9的另一端与吹扫气入口11相连;所述第一吸附塔1的底端和第二吸附塔2的底端通过废气排放管线及控制阀(未图示)与第一消声器3入口相连。在具有上述结构特征后,结合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可按以下过程实施:在本技术中,第一吸附塔1的顶端与第二吸附塔2的顶端之间连接有相互串联的第一单向阀4和第二单向阀5,第一单向阀4和第二单向阀5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二支路,分别与第三控制阀(电磁阀)8及第四控制阀(电磁阀)9的一端相连,使得对第一吸附塔1或第二吸附塔2内吸附剂解吸出的废气进行吹扫置换。其中,可分步进行解吸,具体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利用干燥的压缩空气或低纯度成品气经过第四控制阀(电磁阀)9对第一吸附塔1或第二吸附塔2内吸附剂解吸废气吹扫置换;第二步、再利用小部分成品气经过第三控制阀(电磁阀)8对第一吸附塔1或第二吸附塔2内吸附剂解吸废气吹扫置换。图中,A表示主气路,B表示吹扫气路。当然,也可单步进行解吸:利用低质量成品气经过第四控制阀9对第一吸附塔1或第二吸附塔2内吸附剂解吸废气吹扫置换。这样,图中的第三控制阀8就可关闭不使用。由此,大幅度降低了吸附剂解吸废气吹扫置换所需成品气的耗量,降低了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的成品气产能,减少原料气的耗量,降低了用户的生产成本及采购成本。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所述第一吸附塔与所述第二吸附塔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一组单向阀及第一组控制阀,所述第一组单向阀与所述第一组控制阀之间连接有第三控制阀并各自形成支路,所述第一组单向阀的支路与成品气出口相连,所述第一组控制阀的支路与第四控制阀相连,以供解吸废气吹扫置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所述第一吸附塔与所述第二吸附塔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一组单向阀及第一组控制阀,所述第一组单向阀与所述第一组控制阀之间连接有第三控制阀并各自形成支路,所述第一组单向阀的支路与成品气出口相连,所述第一组控制阀的支路与第四控制阀相连,以供解吸废气吹扫置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吸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锦杰郑州刘益民胡金国刘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学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