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腔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8202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腔支架包括可在径向被压缩和展开的管体和防漏结构。管体被防漏结构分为位于防漏结构一侧的第一管体和位于防漏结构另一侧的第二管体,第一管体至少有部分被防漏结构围绕。自然展开状态下,第二管体的直径大于第一管体被防漏结构围绕部分的直径,压缩状态下,第二管体、以及所述防漏结构连同被防漏结构围绕的第一管体具有被沿管腔支架周向均匀分布的径向力压缩至极限时的最大压缩直径,且所述防漏结构连同被防漏结构围绕的第一管体的最大压缩直径大致等于第二管体的最大压缩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腔支架在鞘管内与鞘芯的接触力更加均匀,能够防止管腔支架在释放过程中的滑动,避免了管腔支架移位带来的风险。

Cavity stent

The cavity bracket of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es a tube body and a leakproof structure which can be compressed and unfolded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The tube body is divided into the first pipe body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leakproof structure and the second pipe body locat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leakproof structure, and the first pipe body is at least partly surrounded by a leakproof structure. The natural unfolded, the second pipe body is larg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first pipe body is leakproof structure around the diameter of the part, compressed, second tube, and the leak proof structure with leak proof structure around the first tube has a maximum compression diameter along the stent circumferential radial force uniform compression to the limit, and the leak proof structure with leak proof structure around the first tube diameter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the maximum compression of maximum compression tube diameter of second. The contact force of the tubular stent in the sheath pipe is more uniform with the sheath core, which can prevent the sliding of the stent in the release process, and avoid the risk brought by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s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腔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心血管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管腔支架。
技术介绍
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中,为了解决分支血管供血问题,有开窗技术和平行支架技术。以图1所示的开窗技术为例。大支架1侧孔与分支支架2间可能会因分支支架2在侧孔处贴壁不佳产生III型内漏。为了解决内漏,通常采用具有防漏结构例如裙边的分支支架2,利用防漏结构来增加密封效果。如图2和图3所示,带有裙边3的分支支架2对应需要较大内径D的鞘管来输送。而且由于裙边3的存在以及鞘管的直径在轴向上各处相同,分支支架2在装配进鞘管4后,被裙边3覆盖的部分21会被鞘管更紧地压到鞘芯上,而未被裙边3覆盖的部分22会自膨胀而对鞘芯5的挤压较弱甚至与鞘芯5形成间隙。在释放过程中,未被裙边3覆盖的部分22与鞘芯5间会发生滑动,继而导致支架移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适应于较细鞘管且在释放过程中不会移位的管腔支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管腔支架,包括可在径向被压缩和展开的管体和与所述管体相连的防漏结构,所述管体被所述防漏结构分为位于所述防漏结构一侧的第一管体和位于所述防漏结构另一侧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至少有部分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自然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管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管体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部分的直径,压缩状态下,所述第二管体、以及所述防漏结构连同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的所述第一管体具有被沿所述管腔支架周向均匀分布的径向力压缩至极限时的最大压缩直径,且所述防漏结构连同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的所述第一管体的最大压缩直径大致等于所述第二管体的最大压缩直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的直径差值在0到8mm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漏结构连同所述第一管体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的部分的最大压缩直径与所述第二管体的最大压缩直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0.1mm。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体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长度。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沿其轴向方向具有变化的直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的部分具有第一直径,未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的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一直径不相等的第二直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直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的直径沿由近端指向远端的方向逐渐变小。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漏结构包括覆膜。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漏结构还包括与所述覆膜相连的径向支撑结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漏结构具有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封闭端位于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连接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漏结构两端均与所述管体的表面封闭相连。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漏结构为囊状结构,所述囊状结构内填充有凝胶状物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漏结构为吸水性“绒毛”结构。本技术的管腔支架第二管体的直径大于第一管体的直径,使得官腔支架在压缩入鞘管后,第二管体与鞘芯的接触更加紧密,且压缩后,第二管体的最大压缩直径大致等于被裙边围绕的第一管体的最大压缩直径,因此管腔支架在鞘管内与鞘芯的接触力更加均匀,能够防止管腔支架在释放过程中的滑动,避免了管腔支架移位带来的风险。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管腔支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管腔支架系统中分支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管腔支架系统中分支支架在鞘管内处于压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管腔支架第一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所述的径向力测试仪的施力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管腔支架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压缩曲线图;图7是图4中的管腔支架在鞘管内处于被压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管腔支架第二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的管腔支架在鞘管内处于被压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一种管腔支架包括直筒状管体10和环绕管体10设置并与管体10相连的防漏结构。管体10为覆膜支架结构,由支架本体和包覆在支架本体上的覆膜组成。支架本体可由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形状记忆合金、钛合金或聚合物等,包括多个沿支架轴向排布的波形环状物(图未示)。覆膜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薄膜,材质可为本领域常用的聚四氟乙烯或涤纶。管体10具有自膨胀性,为中空柱状体且可在其径向被压缩和展开。图4为其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防漏结构为裙边20,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漏结构也可以是囊状结构50或具有吸水性的“绒毛”结构40。其中,囊状结构50内填充有凝胶状物质。而“绒毛”结构40除了可以防止内漏之外,还能够起到阻滞血流和加快血栓化的作用。裙边20包括径向支撑结构21和包覆于所述径向支撑结构上的覆膜22。裙边20具有自膨胀能力,可在其径向被压缩和展开。优选地,裙边20的径向支撑结构21的径向变形能力大于管体10的支架本体的径向变形能力。径向变形能力是指在相同的径向力作用下,径长变化量越大或径长变化率越大,则表明径向支撑结构的径向变形能力越强,而径向支撑能力越差,反之则径向变形能力越弱,径向支撑能力越强。或者,在发生相同径向变化率或相同径向变化量时,裙边20的径向支撑结构21需要的径向外力比管体10的支架本体需要的径向外力大。则表明径向支撑结构21的径向变形能力较弱,而径向支撑能力较强。具体可参见CN105496603A。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裙边20也可以仅包括覆膜,通过柔软的覆膜来填充管体10与血管之间的间隙从而起到防内漏的作用。裙边20通过径向支撑结构21具有径向膨胀能力,也可称之为径向支撑性能或径向支撑力。例如,可采用记忆合金材料(例如镍钛合金)制备该径向支撑结构,使其具有自膨胀能力。该径向支撑结构21可以是沿轴向排布的多圈波形环状物,也可以是由金属丝编织形成的网状结构,也可以是通过金属管切割形成的切割网状结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径向支撑结构,此处不再一一赘述。裙边20具有开口端和封闭端。其中,开口端呈柱体状,封闭端呈与柱体相连的锥体状。封闭端与管体10的表面密封相连,从而将管体10分为被裙边20围绕且位于封闭端一侧的第一管体11和位于封闭端另一侧的第二管体12。裙边20的开口端朝远离第二管体12的方向延伸,第二管体12的延伸方向与裙边20的延伸方向相反。当管腔支架被压缩后,裙边20围绕在第一管体11的外周面上。因裙边20具有的径向支撑结构21而使得支架植入后裙边20可贴附管腔内壁,并在裙边20与第一管体11之间形成有效间隙,当血液从近端流入管腔支架时,血液同时流入间隙,因封闭端的管口封闭,则流入该间隙中的血液将被阻止继续流动,从而减少甚至避免血流流入第二管体12与管腔内壁之间形成的间隙,切断形成I型内漏的通道或开口。并且此部分血液在该间隙中会直接血栓化,使得密封填充效果更佳。在此密封过程中,不需要事先在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管腔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腔支架,包括可在径向被压缩和展开的管体和与所述管体相连的防漏结构,所述管体被所述防漏结构分为位于所述防漏结构一侧的第一管体和位于所述防漏结构另一侧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至少有部分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其特征在于,自然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管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管体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部分的直径,压缩状态下,所述第二管体、以及所述防漏结构连同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的所述第一管体具有被沿所述管腔支架周向均匀分布的径向力压缩至极限时的最大压缩直径,且所述防漏结构连同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的所述第一管体的最大压缩直径大致等于所述第二管体的最大压缩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腔支架,包括可在径向被压缩和展开的管体和与所述管体相连的防漏结构,所述管体被所述防漏结构分为位于所述防漏结构一侧的第一管体和位于所述防漏结构另一侧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至少有部分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其特征在于,自然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管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管体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部分的直径,压缩状态下,所述第二管体、以及所述防漏结构连同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的所述第一管体具有被沿所述管腔支架周向均匀分布的径向力压缩至极限时的最大压缩直径,且所述防漏结构连同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的所述第一管体的最大压缩直径大致等于所述第二管体的最大压缩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的直径差值在0到8m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结构连同所述第一管体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的部分的最大压缩直径与所述第二管体的最大压缩直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0.1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本好颜廷祥
申请(专利权)人: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