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RFID系统的功分馈电网络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778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用于RFID系统的功分馈电网络,包括依次连接的接地铜片、基片和馈电线部分;所述馈电线部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级功分部分和第二级功分部分;所述第一级功分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一段一级输入微带线、一个第一级功分器和两段一级输出微带线,所述一级输入微带线的起始端为功分馈电网络的输入端且该起始端位置为基片中心;所述第二级功分部分包括两个第二级功分器和四段二级输出微带线;所述第二级功分部分关于基片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四段二级输出微带线形成四个功率等分输出端口,且每个功率等分输出端口相位依次超前或滞后90°。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实现输出端的功率等分,整个馈电网络实现小型化的同时达到输出端口的圆极化辐射。

A power feed network for RFID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FID system for the power divider network, comprising a grounding copper sheet, substrate and feeder part; the fee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art includes the power part and the second part work; the first power part comprises a section which are connected in sequence. Another input microstrip line, a first power divider and two output section of a microstrip line, the starting end of the input microstrip power divider network as input and the starting position as the center of the substrate; the second stage divider consists of two level second power points two and four level output microstrip line; the second stage power on the part of the substrate center 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 the four section of the two stage output microstrip line into four equal power output port and the output port of each power dividing phase in turn lead or lag 9 0 degrees. Using this structure, the power of the output end can be equally divided, and the whole feed network is miniaturized and the output port is polari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RFID系统的功分馈电网络
本技术涉及RFID天线
,尤其是一种用于RFID系统的功分馈电网络。
技术介绍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两个主要部分,附有编码的标签和读写器通过天线进行无接触数据传输,以完成一定距离的自动识别过程。作为快速、实时、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的高新技术和消息标准化的基础,已经被世界公认为本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为了保证标签在不同放置的条件下都能被读取,读写器天线一般设计为圆极化天线。在天线工程中,圆极化天线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分别为单馈法,双馈法和多元法。单馈法以普通切角微扰天线最为常见,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的优势,但是在电气性能上存在频带窄和天线轴比差的问题;双馈法是利用功分网络将信号等分成两路信号并通过移相器使得信号相位相差90°,再将两路信号以相互垂直地馈入天线输入端口形成圆极化。双馈法结构复杂度一般,适用带宽和轴比比单馈法有所改善;多元法是利用功分馈电网络将信号等分四份,并保证各输出端口信号相位依次超前(滞后)90°,再馈入到4个相同天线,形成圆极化,多元法的电气性能相当优秀,但该方法的输入网络较为复杂。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基片的大小对走线进行合理布局,并对参数进行优化,避免了微带线之间了强耦合,使得各个端口间的输出强度小于0.2dB,按顺时针各端口相位依次滞后90°,并实现了小型化,整体布局控制在变长为1/3波长方形基片上。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小型化,实现功率等分输出的用于RFID系统的功分馈电网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一种用于RFID系统的功分馈电网络,包括层叠设置的接地铜片、基片和馈电线部分;所述馈电线部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级功分部分和第二级功分部分;所述第一级功分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一段一级输入微带线、一个第一级功分器和两段一级输出微带线,所述一级输入微带线的起始端为功分馈电网络的输入端且该起始端位置为基片中心;所述第二级功分部分包括两个第二级功分器和四段二级输出微带线;所述第二级功分部分关于基片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四段二级输出微带线形成四个功率等分输出端口,且每个功率等分输出端口相位依次超前或滞后9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两段一级输出微带线末端形成对两个第二级功分器的两个二级输入端,所述两个二级输入端关于基片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任意一侧的一级输出微带线与另一侧的一级输出微带线的长度的差值为微带传输线导波波长的二分之一以实现两个第二级功分器之间的相位差为180°。作为进一步改进,定义所述较长一侧的一级输出微带线为第一一级输出微带线,定义所述较短一侧的一级输出微带线为第二一级输出微带线;所述第一一级输出微带线由两段呈“L”型的微带线相连接形成且向所述基片边缘延伸,所述第二一级输出微带线由一段呈“L”型的微带线形成。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每个第二级功分器对应的两条二级输出微带线的差值为微带传输线导波波长的四分之一以实现两个功率等分输出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90°。作为进一步改进,定义所述每个第二级功分器中较长一侧的二级输出微带线为第一二级输出微带线,定义所述较短一侧的二级输出微带线为第二二级输出微带线;所述第一二级输出微带线由一段呈“”型的微带线形成,所述第二二级输出微带线由一段呈“L”型的微带线形成。作为进一步改进,该功分馈电网络的工作频点为915MHz,所述每个功分器中附带隔离电阻,其电阻值为100欧;构成所述功分器的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为70.71欧姆,定义其宽度为w1,其中w1的范围为1mm~1.05mm;其余微带线部分的特性阻抗为50欧姆,定义其宽度为w2,其中w2的范围为1.9mm~2mm。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基片为FR4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板,介电常数为4.4,损耗正切角为0.02,厚度为1mm。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一种用于RFID系统的功分馈电网络中采用特殊的馈电方式避免了微带线之间了强耦合,使得各个端口间的输出强度小于0.2dB且各端口相位依次滞后90°,整体布局控制在边长为三分之一波长的方形基片上,实现整个馈电网络的小型化,同时在达到输出功率等分的同时实现了输出辐射信号单元的圆极化辐射。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RFID系统的功分馈电网络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基片10、接地铜片20、馈电线部分30、第一级功分部分31、第二级功分部分32、隔离电阻33、一级输入微带线311、第一级功分器312、一级输出微带线313、第一一级输出微带线3131、第二一级输出微带线3132、第二级功分器321、二级输出微带线322、第一二级输出微带线3221、第二二级输出微带线322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考图1,实施例中,一种用于RFID系统的功分馈电网络,包括层叠设置的接地铜片20、基片10和馈电线部分30;所述馈电线部分3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级功分部分31和第二级功分部分32;所述第一级功分部分31包括依次连接的一段一级输入微带线311、一个第一级功分器312和两段一级输出微带线313,所述一级输入微带线311的起始端为功分馈电网络的输入端且该起始端位置为基片中心;所述第二级功分部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RFID系统的功分馈电网络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RFID系统的功分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接地铜片、基片和馈电线部分;所述馈电线部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级功分部分和第二级功分部分;所述第一级功分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一段一级输入微带线、一个第一级功分器和两段一级输出微带线,所述一级输入微带线的起始端为功分馈电网络的输入端且该起始端位置为基片中心;所述第二级功分部分包括两个第二级功分器和四段二级输出微带线;所述第二级功分部分关于基片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四段二级输出微带线形成四个功率等分输出端口,且每个功率等分输出端口相位依次超前或滞后9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RFID系统的功分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接地铜片、基片和馈电线部分;所述馈电线部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级功分部分和第二级功分部分;所述第一级功分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一段一级输入微带线、一个第一级功分器和两段一级输出微带线,所述一级输入微带线的起始端为功分馈电网络的输入端且该起始端位置为基片中心;所述第二级功分部分包括两个第二级功分器和四段二级输出微带线;所述第二级功分部分关于基片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四段二级输出微带线形成四个功率等分输出端口,且每个功率等分输出端口相位依次超前或滞后9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RFID系统的功分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一级输出微带线末端形成对两个第二级功分器的两个二级输入端,所述两个二级输入端关于基片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任意一侧的一级输出微带线与另一侧的一级输出微带线的长度的差值为微带传输线导波波长的二分之一以实现两个第二级功分器之间的相位差为18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RFID系统的功分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定义较长一侧的所述一级输出微带线为第一一级输出微带线,定义较短一侧的所述一级输出微带线为第二一级输出微带线;所述第一一级输出微带线由两段呈“L”型的微带线相连接形成且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炜孙铃武杨凯林和瑞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致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