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8676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0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包括:天线辐射体,天线辐射体位于移动终端的绝缘电池盖的内表面,天线辐射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馈电连接点和至少一个接地连接点,馈电连接点与移动终端的电路主板上设置的馈电端电连接,其中,电路主板位于绝缘电池盖的内表面;第一天线走线,第一天线走线设置于绝缘电池盖的外表面,绝缘电池盖上设置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第一天线走线的一端穿过第一过孔后与接地连接点电连接,第一天线走线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过孔后与电路主板上设置的接地端电连接。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解决了天线辐射片与参考地之间的距离较小,且天线走线范围受到局限的问题。

Antenna structure and mobile terminal of a mobile terminal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antenna structure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the mobile terminal antenna structure includes: antenna radiator, radiator antenna in mobile terminal insulation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battery cover, the antenna radiator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feed connection point and at least one connection point, electric connection, feed end which is the main circuit board feed connection point and a mobile terminal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main circuit board is arranged on the insulation of the battery cover; the first wire antenna, the first antenna wire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insulation of the battery cover, battery insulation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rough hole and the second through holes, one end of the first antenna line through the first a hole and a ground connection poin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he other end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second antenna wiring through holes arranged on the circuit board and the earthing terminal connection. Therefore, the scheme of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antenna radiant and the reference area is small, and the line range of the antenna is limi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当前移动终端设计日趋轻薄化,导致天线辐射片与参考地的距离减小。同时,产品可靠性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例如:防水、盐雾、跌落等,因此终端结构设计会产生相应的扣位、防水泡棉等,并且天线区域还要布置USB、扬声器、麦克风、耳机等其他设备。然而,现有技术将天线走线设置在电池盖内侧,使得终端的结构设计和天线区域内的其他设备,都会限制天线走线的布局,从而影响天线的辐射性能。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的天线布局方式,存在天线辐射片与参考地距离较小,且天线走线范围受到局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天线布局方式存在天线辐射片与参考地之间的距离较小,且天线走线范围受到局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包括:天线辐射体,所述天线辐射体位于移动终端的绝缘电池盖的内表面,所述天线辐射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馈电连接点和至少一个接地连接点,所述馈电连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路主板上设置的馈电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电路主板位于所述绝缘电池盖的内表面;第一天线走线,所述第一天线走线设置于所述绝缘电池盖的外表面,所述绝缘电池盖上设置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第一天线走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后与所述接地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走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过孔后与所述电路主板上设置的接地端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将天线辐射体设置于移动终端的绝缘电池盖的内表面,并将用于连接天线辐射体与参考地的第一天线走线布置于绝缘电池盖的外表面,从而将绝缘电池盖的厚度转化为天线辐射体与参考地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大了天线辐射体与参考地之间的距离,并且第一天线走线布置于绝缘电池盖的外表面,使得第一天线走线范围不再受终端的结构设计和天线区域内其他设备的局限,从而增大了走线面积,进而提升了天线的辐射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包括:天线辐射体1,所述天线辐射体1位于移动终端的绝缘电池盖的内表面201,所述天线辐射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馈电连接点和至少一个接地连接点,所述馈电连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路主板上设置的馈电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电路主板位于所述绝缘电池盖的内表面201;优选地,绝缘电池盖具体可为玻璃电池盖;第一天线走线,所述第一天线走线设置于所述绝缘电池盖的外表面202,所述绝缘电池盖上设置有第一过孔4和第二过孔7,所述第一天线走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孔4后与所述接地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走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过孔7后与所述电路主板上设置的接地端电连接。其中,天线辐射体1上的馈电连接点与电路主板上的馈电端电连接,接地连接点与电路主板上的接地端通过第一天线走线电连接,从而通过电路主板上的天线相关电路(如匹配电路),实现天线的功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用于连接天线辐射体1与接地端的第一天线走线布置于绝缘电池盖的外表面202,而天线辐射体1位于绝缘电池盖的内表面201,则第一天线走线会跨过绝缘电池盖的厚度,从而将绝缘电池盖的厚度转化为了天线辐射体1与参考地之间的距离,即增大了天线辐射体1与参考地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了天线的工作带宽,提升了天线的辐射性能。此外,由于绝缘电池盖的外表面202上并未布置移动终端的其他构成器件,则不会影响第一天线走线在绝缘电池盖外表面的走线范围,同时,对于移动终端的基于可靠性设计增加的扣位、防水泡棉等结构,也并未位于绝缘电池盖外表面,从而避免了移动终端的结构设计对第一天线走线的局限,从而增大了第一天线走线面积,提升了天线的辐射性能。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绝缘电池盖上设置有第一金属接触区域3,所述第一过孔4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过孔4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接触区域3内,且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金属接触区域3电连接;所述天线辐射体1上的接地连接点处设置有第一电连接件5,所述第一电连接件5与所述第一金属接触区域3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走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过孔4具体可为激光通孔。此外,第一过孔4的直径可为0.2mm,即第一过孔4可设计金属化微导电孔。即第一天线走线的一端与第一过孔4内的第一导电层电连接,而第一导电层与第一金属接触区域3电连接,因而第一天线走线的一端与第一金属接触区域3之间属于电性连接。此外,又因为天线辐射体1上的第一电连接件5与第一金属接触区域3电连接,所以,第一天线走线的一端与天线辐射体1之间属于电性连接。其中,由于第一天线走线布置于绝缘电池盖外表面202,天线辐射体1位于绝缘电池盖的内表面201,所以,通过设置第一过孔内的第一导电层与金属接触区域电连接的方式,可以实现第一天线走线与天线辐射体1之间的电连接,此种连接方式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容易实现。另外,对于天线辐射体1与第一天线走线之间的电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此。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连接件5为金属弹片,从而便于与第一金属接触区域3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一电连接件5也可设计为顶针形式,实现与第一金属接触区域3的电连接。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绝缘电池盖上设置有第二金属接触区域6,所述第二过孔7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过孔7位于所述第二金属接触区域6内,且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二金属接触区域6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走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接触区域6与所述电路主板上的接地端电连接。进一步地,第二过孔7具体可为激光通孔。此外,第二过孔7的直径可为0.2mm,即第二过孔7可设计金属化微导电孔。即第一天线走线的一端与第二过孔7内壁上的第二导电层电连接,而第二导电层与第二金属接触区域6电连接,且第二金属接触区域6与接地端电连接,从而实现了第一天线走线与接地端之间的电连接。其中,由于第一天线走线布置于绝缘电池盖外表面202,设置有接地端的电路主板位于绝缘电池盖的内表面201,所以,通过设置第二过孔内的第二导电层与金属接触区域电连接的方式,可以实现第一天线走线与电路主板上的接地端之间的电连接,此种连接方式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容易实现。另外,第一走线与电路主板上的接地端之间的电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优选地,所述绝缘电池盖的外表面202还设置有第二天线走线、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辐射体,所述天线辐射体位于移动终端的绝缘电池盖的内表面,所述天线辐射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馈电连接点和至少一个接地连接点,所述馈电连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路主板上设置的馈电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电路主板位于所述绝缘电池盖的内表面;第一天线走线,所述第一天线走线设置于所述绝缘电池盖的外表面,所述绝缘电池盖上设置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第一天线走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后与所述接地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走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过孔后与所述电路主板上设置的接地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辐射体,所述天线辐射体位于移动终端的绝缘电池盖的内表面,所述天线辐射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馈电连接点和至少一个接地连接点,所述馈电连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路主板上设置的馈电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电路主板位于所述绝缘电池盖的内表面;第一天线走线,所述第一天线走线设置于所述绝缘电池盖的外表面,所述绝缘电池盖上设置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第一天线走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后与所述接地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走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过孔后与所述电路主板上设置的接地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池盖上设置有第一金属接触区域,所述第一过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接触区域内,且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金属接触区域电连接;所述天线辐射体上的接地连接点处设置有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金属接触区域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走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池盖上设置有第二金属接触区域,所述第二过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过孔位于所述第二金属接触区域内,且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二金属接触区域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走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接触区域与所述电路主板上的接地端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池盖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第二天线走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明侯梓鹏马超伟张声陆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