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晓晗专利>正文

一种定量研究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7720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量研究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实验装置,包括铝与盐酸反应发生装置、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装置和氢气收集装置;所述铝与盐酸反应发生装置包括带刻度的酸滴液管和第一试管;所述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装置包括带刻度的碱滴液管和第二试管;所述氢气收集装置包括水槽和双量程集气量筒;所述第一试管与双量程集气量筒之间通过第一玻璃管连接;所述第二试管与双量程集气量筒之间通过第二玻璃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对铝与酸的反应和铝与碱反应进行定量研究和对比实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量研究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学教学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定量研究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铝是高中化学中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金属,银白色,熔点660.4℃,沸点2467℃,有较强的韧性、延展性,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和硅,居第三位,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占地壳总质量的7.7%。铝是一种重要的两性金属,不仅能够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也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氢气。铝的两性性质不仅是高中化学金属学习中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但是,在高中化学教学实验中,对铝的两性性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仅仅限于铝与盐酸的反应生成氢气的实验和铝与氢氧化钠的生成氢气的实验,只是两个定性实验,无法对于等量的铝与过量酸或过量碱反应生成氢气的量以及等物质的量的酸或碱与过量的铝反应生成氢气的量进行定量的探究,不利于学生对铝的两性性质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对于铝与酸反应和铝与碱反应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定量研究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实验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问题。本技术设备简单、使用方便,不仅适用于教师课堂上做演示实验,还适用于学生做分组实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量研究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实验装置,以解决现有化学实验装置无法定量研究铝与酸碱反应的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定量研究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铝与盐酸反应发生装置、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装置和氢气收集装置;所述铝与盐酸反应发生装置包括酸滴液管和第一试管;所述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装置包括碱滴液管和第二试管;所述氢气收集装置包括水槽和双量程集气量筒;所述双量程集气量筒包括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外壁和第二内腔的外壁设置刻度;所述第一试管上设置第一双孔胶塞,所述第二试管上设置第二双孔胶塞;所述酸滴液管的下部插入第一双孔胶塞的塞孔中,所述碱滴液管的下部插入第二双孔胶塞的塞孔中;所述第一试管与双量程集气量筒之间通过第一玻璃管连接;所述第二试管与双量程集气量筒之间通过第二玻璃管连接;所述第一玻璃管的一端和第二玻璃管的一端上分别插入第一双孔胶塞和第二双孔胶塞的塞孔中;所述第一玻璃管的另一端和第二玻璃管的另一端分别插入双量程集气量筒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中。进一步的,所述酸滴液管的外壁设置刻度,酸滴液管的下部设置第一流液管,第一流液管上设置第一旋塞,第一旋塞上设置圆柱形第一上下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碱滴液管的外壁设置刻度,碱滴液管的下部设置第二流液管,第二流液管上设置第二旋塞,第二旋塞上设置圆柱形第二上下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双量程集气量筒为长方型,上开口,所述双量程集气量筒中间设置隔板,将双量程集气量筒内腔分隔为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上分别设置第一橡皮管和第二橡皮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将铝与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和铝与碱反应的实验装置设置在同一个实验装置里,有利于将铝与酸的反应和铝与碱的反应进行对比实验与观察,并从中能够明显的观察铝与酸反应的反应速率和铝与碱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大小。(2)酸滴液管和碱滴液管分别设置刻度,有利于对酸液和碱液进行定量的滴加。(3)集气量筒将两个集气空腔设置在一起,而且分别设置刻度,有利于将铝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和铝与碱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进行定量的观察、记录和对比。(4)本实验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验效果明显,便于学生理解铝的两性性质,有利于学生更深入的学习铝与酸的反应和铝与碱的反应,以及更直观的观察两种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的关系,不仅适用于教师课堂上做演示实验,还适用于学生做分组实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旋塞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量程集气量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酸滴液管,2-第一试管,3-碱滴液管,4-第二试管,5-水槽,6-双量程集气量筒,7-第一玻璃管,8-第二玻璃管,9-第一内腔,10-第二内腔,11-第一双孔胶塞,12-第二双孔胶塞,13-第一流液管,14-第二流液管,15-第一旋塞,16-第二旋塞,17-隔板,18-第一橡皮管,19-第二橡皮管,20-第一上下通孔,21-第二上下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定量研究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实验装置,包括铝与盐酸反应发生装置、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装置和氢气收集装置;所述铝与盐酸反应发生装置包括酸滴液管1和第一试管2;所述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装置包括碱滴液管3和第二试管4;所述氢气收集装置包括水槽5和双量程集气量筒6;所述双量程集气量筒6包括第一内腔9和第二内腔10,所述第一内腔9的外壁和第二内腔10的外壁设置刻度;所述第一试管2上设置第一双孔胶塞11,所述第二试管4上设置第二双孔胶塞12;所述酸滴液管1的下部插入第一双孔胶塞11的塞孔中,所述碱滴液管3的下部插入第二双孔胶塞12的塞孔中;所述第一试管2与双量程集气量筒6之间通过第一玻璃管7连接;所述第二试管4与双量程集气量筒6之间通过第二玻璃管8连接;所述第一玻璃管7的一端和第二玻璃管8的一端上分别插入第一双孔胶塞11和第二双孔胶塞12的塞孔中;所述第一玻璃管7的另一端和第二玻璃管8的另一端分别插入双量程集气量筒6的第一内腔9和第二内腔10中。所述酸滴液管1的外壁设置刻度,酸滴液管1的下部设置第一流液管13,第一流液管13上设置第一旋塞15,第一旋塞15上设置圆柱形第一上下通孔20;所述碱滴液管3的外壁设置刻度,碱滴液管3的下部设置第二流液管14,第二流液管14上设置第二旋塞16,第二旋塞16上设置圆柱形第二上下通孔21;所述双量程集气量筒6为长方型,上开口,所述双量程集气量筒6中间设置隔板17,将双量程集气量筒6内腔分隔为第一内腔9和第二内腔10;所述第一玻璃管7和第二玻璃管8上分别设置第一橡皮管18和第二橡皮管19。在实验开始前,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在第一试管2和第二试管4的底部放置等量的铝片,在酸滴液管1中加入盐酸溶液,在碱滴液管3中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在水槽5中加入水,将双量程集气量筒6中装满水后倒置在水槽5中,进行实验。实验进行时,按照实验的要求,旋转第一旋塞15向第一试管2中加入定量的盐酸溶液,旋转第二旋塞16向第二试管4中加入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铝与盐酸溶液的反应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对比实验与观察,并观察铝与酸反应的反应速率和铝与碱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大小,同时将铝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和铝与碱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进行定量的观察、记录和对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定量研究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实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量研究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铝与盐酸反应发生装置、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装置和氢气收集装置;所述铝与盐酸反应发生装置包括酸滴液管和第一试管;所述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装置包括碱滴液管和第二试管;所述氢气收集装置包括水槽和双量程集气量筒;所述双量程集气量筒包括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外壁和第二内腔的外壁设置刻度;所述第一试管上设置第一双孔胶塞,所述第二试管上设置第二双孔胶塞;所述酸滴液管的下部插入第一双孔胶塞的塞孔中,所述碱滴液管的下部插入第二双孔胶塞的塞孔中;所述第一试管与双量程集气量筒之间通过第一玻璃管连接;所述第二试管与双量程集气量筒之间通过第二玻璃管连接;所述第一玻璃管的一端和第二玻璃管的一端上分别插入第一双孔胶塞和第二双孔胶塞的塞孔中;所述第一玻璃管的另一端和第二玻璃管的另一端分别插入双量程集气量筒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量研究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铝与盐酸反应发生装置、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装置和氢气收集装置;所述铝与盐酸反应发生装置包括酸滴液管和第一试管;所述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装置包括碱滴液管和第二试管;所述氢气收集装置包括水槽和双量程集气量筒;所述双量程集气量筒包括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外壁和第二内腔的外壁设置刻度;所述第一试管上设置第一双孔胶塞,所述第二试管上设置第二双孔胶塞;所述酸滴液管的下部插入第一双孔胶塞的塞孔中,所述碱滴液管的下部插入第二双孔胶塞的塞孔中;所述第一试管与双量程集气量筒之间通过第一玻璃管连接;所述第二试管与双量程集气量筒之间通过第二玻璃管连接;所述第一玻璃管的一端和第二玻璃管的一端上分别插入第一双孔胶塞和第二双孔胶塞的塞孔中;所述第一玻璃管的另一端和第二玻璃管的另一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晗
申请(专利权)人:王晓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