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功率发动机轴瓦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70241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功率发动机轴瓦的散热结构,包括轴瓦本体,所述轴瓦本体的内表面开有若干交叉设置的第一矩形凹槽,第一矩形凹槽的底面开有若干注油孔,轴瓦本体的外表面开有若干矩形盲孔,矩形盲孔的底面焊接连接有若干第一散热翅片,轴瓦本体的外表面与第二散热翅片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二散热翅片的另一端与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焊接连接,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开有若干第一圆形通孔,第一圆形通孔与注油孔之间连接有金属管,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的外表面焊接连接有若干金属导流板,金属导流板与第二半圆弧形金属板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快速导热和对流散热双重散热结构,增强了轴瓦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功率发动机轴瓦的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瓦结构,尤其是一种用于大功率发动机轴瓦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轴瓦是滑动轴承重要组成部分。转轴在轴瓦中高速运转时,轴瓦与转轴之间要求有一层很薄的油膜起润滑作用。如果润滑不良,轴瓦与转轴之间就存在直接的摩擦,而由于直接摩擦产生的高温足以将轴瓦烧坏。轴瓦还可能由于负荷过大、温度过高、润滑油存在杂质或黏度异常等因素造成烧瓦情况。所以对轴瓦进行有效的散热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技术专利CN204729458U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用散热轴瓦。这种散热结构的轴瓦,不具有轴瓦内部快速导热以及将外部气流引入轴瓦内部形成对流散热的双重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大功率发动机轴瓦的散热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改进并优化了轴瓦的散热结构,具有轴瓦内部快速导热以及将外部气流引入轴瓦内部形成对流散热的双重散热结构,增强了轴瓦的散热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大功率发动机轴瓦的散热结构,包括轴瓦本体,所述轴瓦本体的内表面开有若干交叉设置的第一矩形凹槽,第一矩形凹槽的底面开有若干注油孔,轴瓦本体的外表面开有若干矩形盲孔,矩形盲孔的底面焊接连接有若干第一散热翅片,轴瓦本体的外表面与第二散热翅片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二散热翅片的另一端与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焊接连接,第二散热翅片开有若干矩形通孔,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开有若干第一圆形通孔,第一圆形通孔与注油孔之间连接有金属管,金属管的一端与注油孔对接,金属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圆形通孔对接,金属管的侧壁开有若干锥形通孔,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的外表面焊接连接有若干金属导流板,金属导流板与第二半圆弧形金属板焊接连接,第二半圆弧形金属板的外表面开有若干第二矩形凹槽。作为优选,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散热翅片中间设有金属片,金属片与第二散热翅片焊接连接,金属片开有若干第二圆形通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的内表面开有若干锥形凹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轴瓦本体的内表面开有若干交叉设置的第一矩形凹槽,第一矩形凹槽不仅可以储存润滑油,使转轴与轴瓦本体的接触面容易形成油膜,从而减少相对摩擦产生的热量,还可以使转轴与轴瓦本体的接触面形成一定的流动空间,有利用热量快速的导出。轴瓦本体的外表面开有若干矩形盲孔,矩形盲孔在保证了轴瓦本体的刚度的同时,有效的缩短了热量在轴瓦本体内部传递的距离,有助于热量的快速导出。进一步的,矩形盲孔的底面焊接连接有若干第一散热翅片,第一散热翅片有效的增大了散热面积,增强了轴瓦本体的散热性能。轴瓦本体的外表面与第二散热翅片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二散热翅片的另一端与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焊接连接,第二散热翅片可以有效的将部分轴瓦本体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散热的形式传递到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进一步的,两个相邻的第二散热翅片中间设有金属片,金属片与第二散热翅片焊接连接,金属片可以有效的对第二散热翅片的热量进行平衡,防止局部过热的情况产生。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的外表面焊接连接有若干金属导流板,金属导流板与第二半圆弧形金属板焊接连接,金属导流板可以将由于转轴高速旋转所产生的轴瓦外部气流引入轴瓦内部,从而形成对流换热。进一步的,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的内表面开有若干锥形凹槽,锥形凹槽可以有效的对引入的气流进行扰流作用,提高了换热效率。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开有若干第一圆形通孔,第一圆形通孔与注油孔之间连接有金属管,金属管的一端与注油孔对接,金属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圆形通孔对接,通过金属管可以使金属导流板引入的外部气流迅速流入轴瓦本体与旋转轴的接触面进行快速对流换热。进一步的,金属管的侧壁开有若干锥形通孔,通过锥形通孔可以将部分气流释放到轴瓦本体与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中间的区域,并与第二散热翅片进行对流换热。第二散热翅片开有若干矩形通孔,金属片开有若干第二圆形通孔,矩形通孔结合第二圆形通孔可以保证气流在第二散热翅片间顺利的流动。第二半圆弧形金属板的外表面开有若干第二矩形凹槽,第二矩形凹槽可以有效的增大第二半圆弧形金属板与外界气流的直接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金属管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金属导流板的连接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轴瓦本体的内表面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金属片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散热翅片结构图。图中:1、轴瓦本体;2、第一矩形凹槽;3、注油孔;4、矩形盲孔;5、第一散热翅片;6、第二散热翅片;7、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8、第一圆形通孔;9、金属管;10、第二矩形凹槽;11、金属片;12、第二圆形通孔;13、锥形凹槽;14、锥形通孔;15、金属导流板;16、第二半圆弧形金属板;17、矩形通孔;18、金属丝网。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参照图1-6,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轴瓦本体1,所述轴瓦本体1的内表面开有若干交叉设置的第一矩形凹槽2,第一矩形凹槽2的底面开有若干注油孔3,轴瓦本体1的外表面开有若干矩形盲孔4,矩形盲孔4的底面焊接连接有若干第一散热翅片5,轴瓦本体1的外表面与第二散热翅片6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二散热翅片6的另一端与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7焊接连接,第二散热翅片6开有若干矩形通孔17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7开有若干第一圆形通孔8,第一圆形通孔8与注油孔3之间连接有金属管9,金属管9的一端与注油孔3对接,金属管9的另一端与第一圆形通孔8对接,金属管9的侧壁开有若干锥形通孔14,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7的外表面焊接连接有若干金属导流板15,金属导流板15与第二半圆弧形金属板16焊接连接,第二半圆弧形金属板16的外表面开有若干第二矩形凹槽10。本实施例中轴瓦本体1的内表面开有若干交叉设置的第一矩形凹槽2,第一矩形凹槽2不仅可以储存润滑油,使转轴与轴瓦本体1的接触面容易形成油膜,从而减少相对摩擦产生的热量,还可以使转轴与轴瓦本体1的接触面形成一定的流动空间,有利用热量快速的导出。轴瓦本体1的外表面开有若干矩形盲孔4,矩形盲孔4在保证了轴瓦本体1的刚度的同时,有效的缩短了热量在轴瓦本体1内部传递的距离,有助于热量的快速导出。进一步的,矩形盲孔4的底面焊接连接有若干第一散热翅片5,第一散热翅片5有效的增大了散热面积,增强了轴瓦本体1的散热性能。轴瓦本体1的外表面与第二散热翅片6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二散热翅片6的另一端与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7焊接连接,第二散热翅片6可以有效的将部分轴瓦本体1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散热的形式传递到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7。进一步的,两个相邻的第二散热翅片6中间设有金属片11,金属片11与第二散热翅片6焊接连接,金属片11可以有效的对第二散热翅片6的热量进行平衡,防止局部过热的情况产生。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7的外表面焊接连接有若干金属导流板15,金属导流板15与第二半圆弧形金属板16焊接连接,金属导流板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大功率发动机轴瓦的散热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大功率发动机轴瓦的散热结构,包括轴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瓦本体(1)的内表面开有若干交叉设置的第一矩形凹槽(2),第一矩形凹槽(2)的底面开有若干注油孔(3),轴瓦本体(1)的外表面开有若干矩形盲孔(4),矩形盲孔(4)的底面焊接连接有若干第一散热翅片(5),轴瓦本体(1)的外表面与第二散热翅片(6)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二散热翅片(6)的另一端与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7)焊接连接,第二散热翅片(6)开有若干矩形通孔(17),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7)开有若干第一圆形通孔(8),第一圆形通孔(8)与注油孔(3)之间连接有金属管(9),金属管(9)的一端与注油孔(3)对接,金属管(9)的另一端与第一圆形通孔(8)对接,金属管(9)的侧壁开有若干锥形通孔(14),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7)的外表面焊接连接有若干金属导流板(15),金属导流板(15)与第二半圆弧形金属板(16)焊接连接,第二半圆弧形金属板(16)的外表面开有若干第二矩形凹槽(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功率发动机轴瓦的散热结构,包括轴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瓦本体(1)的内表面开有若干交叉设置的第一矩形凹槽(2),第一矩形凹槽(2)的底面开有若干注油孔(3),轴瓦本体(1)的外表面开有若干矩形盲孔(4),矩形盲孔(4)的底面焊接连接有若干第一散热翅片(5),轴瓦本体(1)的外表面与第二散热翅片(6)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二散热翅片(6)的另一端与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7)焊接连接,第二散热翅片(6)开有若干矩形通孔(17),第一半圆弧形金属板(7)开有若干第一圆形通孔(8),第一圆形通孔(8)与注油孔(3)之间连接有金属管(9),金属管(9)的一端与注油孔(3)对接,金属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俭朴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大丰轴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