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轴瓦对接车油线系统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轴瓦对接车油线系统及工艺,属于轴瓦加工
技术介绍
[0002]轴瓦是滑动轴承和轴颈接触的部分,形状为瓦状的半圆柱面,一般用青铜、减磨合金等耐磨材料制成。轴瓦与转轴之间要求有一层很薄的油膜起润滑作用,如果润滑不良,轴瓦与转轴之间就存在直接的摩擦,摩擦会产生很高的温度。现阶段,为了使轴瓦与转轴之间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需要在轴瓦上加工槽状的油线。
[0003]油线加工一般将半轴瓦压入到半圆胎中,用铣削的方式加工,虽然加工质量较高,容易实现自动化的流水线生产,但是在轴瓦的出刀方向的瓦口平面上会产生毛刺,刀具损耗也较大,加工成本高。将两片轴瓦组成一个圆筒状进行车削加工,可以避免轴瓦出刀方向的瓦口平面上产生毛刺,但是目前缺少可行的半轴瓦自动对接成圆的技术方案,难以在自动化的流水线生产过程应用。
[0004]传统油线加工过程,需要将轴瓦进行固定,使用刀具对轴瓦内侧面进行加工,电机的转轴前端安装刀具,将轴瓦放置在容纳空间中,当电机启动,转轴带动刀具旋转对轴瓦内侧面进行加工。刀具绕转轴旋转的同时,转轴沿轴瓦轴线方向移动,实现对轴瓦整个内侧面的加工。
[0005]传统加工方式,转轴本身不仅存在旋转动作,还发生沿轴瓦轴线方向的移动动作,刀具的进刀幅度、移动轨迹借助转轴的旋转和移动控制,难以做到加工尺寸的精准把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半轴瓦对接车油线系统及工艺,实现两片半轴瓦按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轴瓦对接车油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线加工机构(1)、半轴瓦拼圆组件(61)、拼圆半轴瓦转移组件(2)、拼圆半轴瓦工位切换组件(3)和拼圆半轴瓦加工下线组件(62);所述油线加工机构(1)包括直线驱动件(4)、进刀杠杆活动座(5)、进刀杠杆本体(6)、进刀杠杆固定座(7)、传动套转接座(8)、上传动套本体(9)、下传动套本体(10)、刀杆轴凸轮套(11)、刀杆轴本体(12)、主轴本体(13)和传动套辊轴(14);所述直线驱动件(4)的上端连接所述进刀杠杆活动座(5),所述进刀杠杆活动座(5)和所述进刀杠杆本体(6)的一端铰接;所述进刀杠杆本体(6)的另外一端和所述进刀杠杆固定座(7)铰接,所述进刀杠杆本体(6)的中部和所述传动套转接座(8)铰接;所述上传动套本体(9)的上端连接所述传动套转接座(8)的下端,所述下传动套本体(10)的上端连接所述上传动套本体(9)的下端,所述下传动套本体(10)和所述上传动套本体(9)之间形成有辊轴安装间隙(15);所述刀杆轴凸轮套(11)的上端处于所述上传动套本体(9)的内部,所述刀杆轴凸轮套(11)的下端边缘裸露于所述辊轴安装间隙(15);所述刀杆轴本体(12)的顶端处于所述刀杆轴凸轮套(11)的内部,所述刀杆轴本体(12)下端伸出所述主轴本体(13)的底部,所述刀杆轴本体(12)处于所述主轴本体(13)预设的偏心位置;所述传动套辊轴(14)设置在所述辊轴安装间隙(15),所述刀杆轴凸轮套(11)形成有螺旋状轨迹槽(16),所述传动套辊轴(14)和所述螺旋状轨迹槽(16)贴合;所述下传动套本体(10)的下方设有主轴驱动带轮(17),所述主轴本体(13)从所述主轴驱动带轮(17)的中心穿过;所述主轴驱动带轮(17)的下方设有主轴套筒(18),所述主轴本体(13)从所述主轴套筒(18)的中心穿过;所述主轴套筒(18)的底部连接有上端定位锥盘(19);所述刀杆轴本体(12)的底部连接有轴瓦加工刀盘(20),所述轴瓦加工刀盘(20)处于所述上端定位锥盘(19)的内部;所述半轴瓦拼圆组件(61)将待加工的半轴瓦对接成圆筒状并输送到上料位置;所述拼圆半轴瓦转移组件(2)将上料位置的对接成圆筒状的半轴瓦转移到所述拼圆半轴瓦工位切换组件(3);所述拼圆半轴瓦工位切换组件(3)将未加工的对接成圆筒状的半轴瓦转移至所述油线加工机构(1)的所述上端定位锥盘(19)中;所述轴瓦加工刀盘(20)对转移至所述上端定位锥盘(19)中的对接成圆筒状的半轴瓦进行油线加工;同时所述拼圆半轴瓦工位切换组件(3)将所述轴瓦加工刀盘(20)已加工的对接成圆筒状的半轴瓦转移至下料位置;所述拼圆半轴瓦加工下线组件(62)将下料位置的已加工的对接成圆筒状的半轴瓦进行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轴瓦对接车油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瓦拼圆组件(61)包括分轴瓦滑道(63)、滑道转接板(64)、上料滑道(65)、轴瓦挡臂(66)、轴瓦拨叉(67)和推料爪(68);所述分轴瓦滑道(63)的一端通过所述滑道转接板(64)连接所述上料滑道(65)的一端,所述分轴瓦滑道(63)的另外一端朝向所述上料滑道(65)的上方,所述上料滑道(65)和所述分轴瓦滑道(63)之间形成有推料避让间隙(69);所述轴瓦挡臂(66)连接在所述分轴瓦滑道(63)的中间位置,所述轴瓦拨叉(67)处于所
述轴瓦挡臂(66)的上游位置,所述轴瓦拨叉(67)和所述分轴瓦滑道(63)之间连接有摆动轴(70);所述推料爪(68)处于所述上料滑道(65)的上部,所述推料爪(68)沿所述上料滑道(65)移动并穿过所述推料避让间隙(69)以对所述上料滑道(65)上的轴瓦进行推动;所述分轴瓦滑道(63)的底部连接有拨叉驱动气缸(71),所述拨叉驱动气缸(71)连接所述摆动轴(70);所述推料爪(68)的侧部连接有料爪转接板(72),所述料爪转接板(72)连接有料爪驱动气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轴瓦对接车油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拼圆半轴瓦转移组件(2)包括转臂本体(21)、转臂驱动轴(22)和转臂驱动气缸(23);所述转臂本体(21)包括第一转移部(24)、第二转移部(25)和转臂驱动部(26),所述第一转移部(24)、所述第二转移部(25)和所述转臂驱动部(26)呈L型;所述第一转移部(24)连接有第一轴瓦吸料气缸(27),所述第一轴瓦吸料气缸(27)连接有第一轴瓦定位盘(28);所述第二转移部(25)连接有第二轴瓦吸料气缸(29),所述第二轴瓦吸料气缸(29)连接有第二轴瓦定位盘(30);所述转臂驱动轴(22)连接所述转臂驱动部(26),所述转臂驱动气缸(23)固定在连接所述转臂驱动轴(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轴瓦对接车油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拼圆半轴瓦工位切换组件(3)包括工位切换梁(31)、第一工位转盘(32)、第二工位转盘(33)、切换梁驱动轴(34)和切换梁驱动缸(35);所述第一工位转盘(32)连接在所述工位切换梁(31)的一端,所述第二工位转盘(33)连接在所述工位切换梁(31)的另外一端;所述切换梁驱动轴(34)连接所述工位切换梁(31),所述切换梁驱动缸(35)连接所述切换梁驱动轴(34);所述第一工位转盘(32)的内部设有第一轴瓦定位夹具(36),所述第二工位转盘(33)的内部设有第二轴瓦定位夹具(37);所述第一轴瓦定位夹具(36)、所述第二轴瓦定位夹具(37)均形成有夹紧调节间隙(38),所述第一轴瓦定位夹具(36)、所述第二轴瓦定位夹具(37)的上端均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吉平,秦利明,杨少帅,张建,刘坤,邵杰,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大丰轴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