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侧钢板‑钢支撑内灌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6397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剪力墙结构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双侧钢板‑钢支撑内灌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钢支撑端部与框架柱翼缘连接;鱼尾板布置于钢支撑的前后两侧,且与框架梁、柱焊接;钢板布置于鱼尾板的外侧,且与鱼尾板焊接;在钢板上开设圆形洞口;通过圆形洞口对钢板与钢支撑、框架柱、框架梁形成的空腔进行混凝土浇筑。框架、钢支撑、钢板为三重抗侧力体系,结构安全性高;在钢板与钢支撑、框架柱、框架梁形成的空腔内浇筑混凝土能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同时可以避免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钢支撑、钢板发生平面外屈曲;混凝土浇筑时,钢板起模板作用,不需另设模板,节约材料,降低建筑成本。

A double plate steel inner concrete composite shear wall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侧钢板-钢支撑内灌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剪力墙结构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双侧钢板-钢支撑内灌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而土地资源却越来越紧缺,为了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一座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对于多层建筑,水平荷载对其受力性能影响较小,竖向荷载起控制作用;而对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水平荷载则起主要控制作用,因此,建筑结构需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以抵抗水平荷载。常用的抗侧力构件有剪力墙、钢支撑等。剪力墙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传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该类型剪力墙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等多道施工工序,施工周期长,且建筑成本高;(2)钢板剪力墙,该类型剪力墙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抗侧力构件,其尺寸小、自重轻,能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积、降低基础造价,但由于内嵌钢板较薄,平面外刚度小,在较小的水平荷载作用下就会产生平面外鼓曲,影响建筑美观,此外,伴随鼓曲发出的“吱吱”噪声,影响建筑的舒适度。传统框架-钢支撑抗侧力结构体系主要是由钢支撑来抵抗水平荷载,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钢支撑易发生平面外屈曲,造成结构的抗侧刚度急剧下降,影响整体性能。专利2008102405172提出了一种钢桁架-钢板组合剪力墙,该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但由于型钢斜支撑仅布置于单侧钢板上,在荷载作用下,钢梁受到型钢斜支撑的偏心力易发生扭转失稳;专利2013101812473提出一种钢板-钢支撑组合抗侧力构件,钢板和钢支撑共同发挥抵抗水平荷载的作用,但是,为保证钢板和钢支撑的协同工作性能,需通过大量螺栓实现钢板与钢支撑的连接,该种做法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侧承载力高、平面外变形小、整体性强、安全可靠的双侧钢板-铝支撑内灌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双侧钢板-钢支撑内灌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钢支撑为双向斜杆,由两个半杆和一个通长杆组成,两个半杆均一端焊接于通长杆跨中,另一端与框架柱翼缘连接;(2)将鱼尾板布置于钢支撑的前后两侧,鱼尾板与框架梁、框架柱翼缘焊接;(3)钢板布置于钢支撑的前后两侧且位于鱼尾板的外侧,待钢板吊装就位后,将其与鱼尾板外侧焊接,钢板的四角预先进行了切除,所切形状呈矩形;(4)钢支撑将钢板划分为上、下、左、右四个区域,分别在上述四个区域开设圆形洞口;(5)钢板与钢支撑、框架柱、框架梁形成空腔,将混凝土泵送管插入圆形洞口对空腔进行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达到圆形洞口的下切线位置,停止浇筑。优选的是,钢支撑端部与角钢通过螺栓连接,角钢再与框架柱翼缘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实现钢支撑与框架柱的连接。优选的是,圆形洞口仅在一侧的钢板上开设,洞口的直径为150mm~200mm。优选的是,上侧区域上的圆形洞口圆心到框架梁下翼缘、下侧区域上的圆形洞口圆心到钢支撑交叉点、左侧区域上的圆形洞口圆心及右侧区域上的圆形洞口圆心到钢支撑的距离为300~400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框架、钢支撑、钢板为三重抗侧力体系,这保证了结构具有足够的抗侧承载力来抵抗地震荷载;对钢板与钢支撑、框架柱、框架梁形成的空腔进行混凝土浇筑,该种做法能提高结构的整体性,保证钢支撑、钢板、框架柱、框架梁协同工作,同时可以避免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钢支撑、钢板发生平面外屈曲,使结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混凝土浇筑时,钢板起模板作用,不需另设模板,节约材料,降低建筑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A-A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支撑与框架柱连接详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种双侧钢板-钢支撑内灌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钢支撑2为双向斜杆2,该双向斜杆2由半杆2-1、半杆2-2、通长杆2-3组成,半杆2-1和半杆2-2均一端焊接于通长杆2-3跨中,另一端与角钢9通过螺栓10连接,此外,角钢9与框架柱翼缘11也通过螺栓10连接,从而实现钢支撑2与框架柱3的连接;(2)将鱼尾板5布置于钢支撑2的前后两侧,鱼尾板5与框架梁4、框架柱翼缘11焊接;(3)钢板1布置于钢支撑2的前后两侧且位于鱼尾板5的外侧,待钢板1吊装就位后,将钢板1与鱼尾板5外侧焊接,钢板1的四角预先进行了切除,所切形状呈矩形6;(4)钢支撑2将钢板1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分别在一侧钢板1的上述四个区域开设直径为150mm~200mm的圆形洞口7,其中,A区域上的圆形洞口7圆心到框架梁4下翼缘、B区域上的圆形洞口7圆心到钢支撑2交叉点、C区域上的圆形洞口7圆心及D区域上的圆形洞口7圆心到钢支撑2的距离均为300mm~400mm;(5)将混凝土泵送管插入圆形洞口6对钢板1与钢支撑2、框架柱3、框架梁4形成的空腔进行混凝土7浇筑,待混凝土7达到圆形洞口6的下切线位置,停止浇筑。(5)钢板1与钢支撑2、框架柱3、框架梁4形成空腔,将混凝土泵送管插入圆形洞口7对空腔进行混凝土8浇筑,待混凝土8达到圆形洞口7的下切线位置,停止浇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0/201710904366.html" title="一种双侧钢板‑钢支撑内灌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双侧钢板‑钢支撑内灌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侧钢板‑钢支撑内灌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钢支撑为双向斜杆,由两个半杆和一个通长杆组成,两个半杆均一端焊接于通长杆跨中,另一端与框架柱翼缘连接;(2)将鱼尾板布置于钢支撑的前后两侧,鱼尾板与框架梁、框架柱翼缘焊接;(3)钢板布置于钢支撑的前后两侧且位于鱼尾板的外侧,待钢板吊装就位后,将其与鱼尾板外侧焊接,钢板的四角预先进行了切除,所切形状呈矩形;(4)钢支撑将钢板划分为上、下、左、右四个区域,分别在上述四个区域开设圆形洞口;(5)钢板与钢支撑、框架柱、框架梁形成空腔,将混凝土泵送管插入圆形洞口对空腔进行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达到圆形洞口的下切线位置,停止浇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侧钢板-钢支撑内灌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钢支撑为双向斜杆,由两个半杆和一个通长杆组成,两个半杆均一端焊接于通长杆跨中,另一端与框架柱翼缘连接;(2)将鱼尾板布置于钢支撑的前后两侧,鱼尾板与框架梁、框架柱翼缘焊接;(3)钢板布置于钢支撑的前后两侧且位于鱼尾板的外侧,待钢板吊装就位后,将其与鱼尾板外侧焊接,钢板的四角预先进行了切除,所切形状呈矩形;(4)钢支撑将钢板划分为上、下、左、右四个区域,分别在上述四个区域开设圆形洞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有升胡海涛李建峰井彦青王磊高履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