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6055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属于有机肥生产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机肥的配方包含如下按重量份(干重)计的原料:作物秸秆1000份,水花生100‑300份,水葫芦100‑300份,尿素30‑40份,钙镁磷肥40‑80份,硅藻土粉40‑100份,沸石粉20‑30份,γ﹣聚谷氨酸5‑10份,半夏5‑10份,苦楝10‑20份,侧柏叶10‑20份,枫杨叶5‑10份,黄杜鹃叶10‑20份,绿色木霉菌种10‑20份,调节含水量至60‑80%。将这些原料按一定顺序混合发酵、散堆、干燥、粉碎后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机肥。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机肥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高土壤抵抗病虫害、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An ecological organic fertilizer with the function of soil improvement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cological organic fertilizer with the function of soil improvement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organic fertilizer production. Formulation of the organic fertilizer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by weight (dry weight) of crop straw raw materials: 1000 copies, 300 copies of the 100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water hyacinth 100 300 copies, 40 copies of 30 urea, calcium magnesium phosphate 40 80 copies, 100 copies of the 40 diatomite powder, zeolite powder 20 30 copies. Gamma poly glutamic acid 5 10 copies, 10 copies of 5 pinellia, 10 chinaberry 20 copies, 10 copies of 20 leaves, maple leaf 5 Yang 10, yellow azalea leaves 10 20 copies, 10 strains of Trichoderma 20, water content is adjusted to 60 80%. The organic manure was obtained by mixing the raw materials in a certain order of mixing, dispersing, drying and crushing. The inven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could improve the fertiliz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oil resistance to pests, drought, waterlogging and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肥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作物秸秆数量巨大,传统秸秆焚烧严重污染环境;同时作物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必须遵循生态规律,进行充分利用。我国耕地土壤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土壤有机质严重缺乏,土壤结构破坏,土壤酸化或碱化,土壤孔隙及比例不恰当,土壤板结,通气不良,作物生根困难,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微生物种类少,病虫害易发多发,土壤性能不断恶化,少数地方甚至已出现作物绝收等极端事例,急需恢复土壤结构及生态,但相关产品缺乏。作物秸秆有机质丰富,来源于农田,归还于农田,是补充土壤有机质、平衡土壤生态及土壤肥力的最经济、切实可行的办法。目前秸秆还田,大都采用机器旋耕直接将秸秆翻埋入土,使作物秸秆在下茬作物生长过程中缓慢分解腐沤。然而,这种秸秆还田方式,由于秸秆未经过杀菌杀虫、杀灭杂草种子等无害化处理,还田后的秸秆不仅为其提供了养分和栖息环境,还可能造成病虫害严重流行、杂草逐年趋重、病虫害难以防治等严重情形。湖北江汉平原一些地区近年来由此发生水稻、油菜严重病虫害,农民不得不加大农药使用剂量、多种农药交叉混合使用等措施,严重降低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农业投入。水花生又名空心莲子草,水葫芦又名凤眼蓝,为我国1930年代引进的的水生饲料草本植物,在水沟、池塘、湿地等处大量生长繁殖,已成为著名入侵物种。水花生、水葫芦吸收和利用氮、磷等元素能力强,生长迅速,一些地方将二者作为规模化养殖场等有机污水处理的重要净化植物,已取得良好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作物秸秆、水花生、水葫芦等原料,并解决现有土壤成分、结构、生态与功能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简便易行、便于推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其配方包含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作物秸秆1000份,水花生100-300份,水葫芦100-300份,尿素30-40份,钙镁磷肥40-80份,硅藻土粉40-100份,沸石粉20-30份,γ﹣聚谷氨酸5-10份,半夏5-10份,苦楝10-20份,侧柏叶10-20份,枫杨叶5-10份,黄杜鹃叶10-20份,绿色木霉菌种10-20份;以原料自带水分或添加水分,调节含水量至60-80%。上述重量份配比为干重配比,如为新鲜原料则应注意含水量的调节,以保证原料混合后的适当含水量。上述各原料说明如下:(1)作物秸秆:本专利技术中作物秸秆,可以是水稻、小麦、高粱、油菜等各种作物的秸秆,优选水稻、小麦秸秆。(2)水花生:又名空心莲子草,为苋科莲子草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本专利技术中可以是鲜草,也可以是干草。水花生是抗病抑菌的中药,对土壤病虫害也有一定防治作用。水葫芦:又名凤眼蓝,为雨久花科凤眼蓝属浮水草本,本专利技术中可以是鲜草,也可以是干草。水花生、水葫芦的植物体疏松多孔,粗蛋白含量较高,不仅可以作为土壤有机质原料,还可以调节土壤孔隙。(3)半夏: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的块茎,可以是鲜品,也可以是干品。苦楝:为楝科楝属植物,本专利技术中的苦楝是指苦楝的树皮、枝叶、花,可以是鲜品,也可以是干品。侧柏叶:柏科侧柏属植物的枝叶,可以是鲜品,也可以是干品。枫杨叶:胡桃科枫杨树植物的枝叶,可以是鲜品,也可以是干品。黄杜鹃叶:又名闹羊花、羊踯躅、黄花杜鹃,为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的枝叶,可以是鲜品,也可以是干品。半夏、苦楝、侧柏、枫杨、闹羊花等为常见植物及中药,具有杀虫或抑菌功能,资源丰富。(4)绿色木霉:学名为Trichodermaviride,优选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管的保藏号为ACCC30793的绿色木霉。上述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准备:1)作物秸秆、水花生、水葫芦粉碎;优选粉碎成1-3厘米小段;2)半夏、苦楝、侧柏叶、枫杨叶、黄杜鹃叶研磨粉碎或用粉碎机粉碎;(2)混合发酵:1)将配方用量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尿素溶于适量水,与粉碎的半夏、苦楝、侧柏叶、枫杨叶、黄杜鹃叶和粉碎的作物秸秆、水花生、水葫芦,以及钙镁磷肥、绿色木霉菌种、水等原料混合后,搅拌均匀,建堆或装入发酵釜中进行有氧发酵;2)发酵前期控制发酵温度为25-35℃,2-3日翻堆或搅拌一次,有氧发酵10-12日,至发酵堆体可见大量木霉菌丝生长;3)将剩余量的尿素与沸石粉、硅藻土粉进行混合后,与堆体或发酵釜中的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均匀,有氧自然发酵,至温度上升60-70℃,并维持3-4日;(3)散堆、干燥、冷却:发酵料经高温阶段(60-70℃维持3-4日)后,进行散堆、冷却及干燥;(4)添加γ﹣聚谷氨酸,粉粹经过干燥后的发酵料,加入γ﹣聚谷氨酸混匀后粉碎,即得到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该步骤优选将混合料粉碎至2-5毫米大小。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1、本专利技术以作物秸秆、水花生、水葫芦等生物材料作为基本成分,具有良好的有机肥功能。2、硅藻土、沸石粉、γ﹣聚谷氨酸孔隙度大,配合水花生、水葫芦的多孔特性,且水花生孔径较细、水葫芦径孔径较大的孔性互补,对改善土壤结构、保证土壤大小孔隙比例合适、增加土壤通气、破除和防止土壤板结作用明显,同时具有巨大的离子交换及吸附能力,吸水、保水、保肥能力强,对致酸和致碱离子也有较好的吸附和缓冲作用,因而可对土壤有良好的改良作用。3、本产品孔隙性强,可有效吸附相关成分,有效防止有效成分散失;同时可根据田间情况,补充相应数量的速效化肥与本产品混合,进一步使速效养分被本产品相应成分的孔隙所吸附,减少流失,显著延长养分释放周期,明显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肥料等的面源污染。4、以半夏等中草药、绿色木霉等生物原料对土传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与土壤有机质等共同重建土壤生态,提高土壤抵抗病虫害、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5、变废为宝,全过程不产生废水废渣,操作较为简单,生态环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产品配方:水稻秸秆110.6公斤(含水量9.6%)、新鲜水花生100公斤(含水量89%)、新鲜水葫芦400公斤(含水量93%)、尿素3公斤、钙镁磷肥4公斤、硅藻土粉10公斤、沸石粉3公斤、γ﹣聚谷氨酸1公斤、半夏0.5公斤、苦楝叶1公斤、侧柏叶1公斤、枫杨叶0.5公斤、黄杜鹃叶1公斤、绿色木霉(ACCC30793)孢子粉(含绿色木霉孢子1.0×1010cfu/g以上)1公斤,原料混合后实际总含水量为74.08%。同时,以不加入水葫芦作为一种对照产品进行对照实验,配方为:水稻秸秆110.6公斤(含水量9.6%)、新鲜水花生100公斤(含水量89%)、尿素3公斤、钙镁磷肥4公斤、硅藻土粉10公斤、沸石粉3公斤、γ﹣聚谷氨酸1公斤、半夏0.5公斤、苦楝叶1公斤、侧柏叶1公斤、枫杨叶0.5公斤、黄杜鹃叶1公斤、绿色木霉(ACCC30793)孢子粉(含绿色木霉孢子1.0×1010cfu/g以上)1公斤、清水291.9公斤,原料混合后实际总含水量为74.08%。产品生产:将水稻秸秆、水花生、水葫芦混合粉碎为约1-2厘米的小段,并充分混合,使水稻秸秆能充分吸收水花生、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其特征在于:其配方包含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作物秸秆1000份,水花生100‑300份,水葫芦100‑300份,尿素30‑40份,钙镁磷肥40‑80份,硅藻土粉40‑100份,沸石粉20‑30份,γ﹣聚谷氨酸5‑10份,半夏5‑10份,苦楝10‑20份,侧柏叶10‑20份,枫杨叶5‑10份,黄杜鹃叶10‑20份,绿色木霉菌种10‑20份,以原料自带水分或添加水分,调节含水量至60‑80%;上述重量份配比为干重配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其特征在于:其配方包含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作物秸秆1000份,水花生100-300份,水葫芦100-300份,尿素30-40份,钙镁磷肥40-80份,硅藻土粉40-100份,沸石粉20-30份,γ﹣聚谷氨酸5-10份,半夏5-10份,苦楝10-20份,侧柏叶10-20份,枫杨叶5-10份,黄杜鹃叶10-20份,绿色木霉菌种10-20份,以原料自带水分或添加水分,调节含水量至60-80%;上述重量份配比为干重配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物秸秆包括水稻秸秆、小麦秸秆、高粱秸秆、油菜秸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绿色木霉为绿色木霉ACCC30793。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生态有机肥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准备:1)作物秸秆、水花生、水葫芦粉碎;2)半夏、苦楝、侧柏叶、枫杨叶、黄杜鹃叶研磨粉碎或用粉碎机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华舟梁小青
申请(专利权)人:荆楚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