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聚氨酯浇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6018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全自动聚氨酯浇筑装置,包括辅料罐和原料罐,所述辅料罐和原料罐的底部出料口处分别对接连接有辅料出料管和主料出料管;辅料出料管和主料出料管的末端均与混合罐上的加料口相对接,混合罐的内侧安装有搅拌杆,且搅拌杆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且电机通过螺丝固定在混合罐的外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向管材内注入物料时,管内空气从抽气管被压缩而出,此时空气在玻璃水罐产生气泡效果,这样人员便可很好的观测,当气泡逐渐变少时,人员便可降低原料的注入速度,防止原料喷涌而出,避免了浪费。

Full automatic polyurethane pour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ll-automatic polyurethane pouring device, including auxiliary tank and a raw material tank, the tank accessories and raw materials on the bottom of the tank outle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material discharging pipe butt and a main discharging pipe; auxiliary discharge pipe and the material discharging pipe ends are jointed with the mixing tank the feeding port, inner mixing tank equipped with a stirring rod, and a stirring rod connected by the motor shaft and the motor shaft coupling, and the motor is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mixing tank through screws, the utility model when the injection materials to the tube, the air tube from the exhaust pipe is compressed, the air in the glass tank bubble effect, such personnel can be observed very well, when the bubble gradually becomes less, can reduce the injection rate of raw materials, raw materials to prevent spewing out, avoid w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聚氨酯浇筑装置
本技术涉及聚氨酯加工领域,具体是全自动聚氨酯浇筑装置。
技术介绍
聚氨酯材料是目前国际上性能最好的保温材料。主链含—NHCOO—重复结构单元的一类聚合物。英文缩写PU。由异氰酸酯(单体)与羟基化合物聚合而成。由于含强极性的氨基甲酸酯基,不溶于非极性基团,具有良好的耐油性、韧性、耐磨性、耐老化性和粘合性。用不同原料可制得适应较宽温度范围(-50~150℃)的材料,包括弹性体、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高温下不耐水解,亦不耐碱性介质。对于聚氨酯浇筑来说,通常是将聚氨酯注入相应的空间内,使得聚氨酯材料填满空间,这样便可实现相应结构的填充,但是对于管道来说,其仅有单一的添加口,因此添加口与添加过程中的排气口均为同一个口,这样便造成了注入的过程中也会排,但是当快要注满时,由于整体不可视使得操作人员未及时关闭阀门,这样容易造成物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全自动聚氨酯浇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全自动聚氨酯浇筑装置,包括辅料罐和原料罐,所述辅料罐和原料罐的底部出料口处分别对接连接有辅料出料管和主料出料管;辅料出料管和主料出料管的末端均与混合罐上的加料口相对接,混合罐的内侧安装有搅拌杆,且搅拌杆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且电机通过螺丝固定在混合罐的外顶部;电机的电机轴与混合罐的相接处安装有轴承;混合罐的底部出料口对接连接有输送管,输送管上安装有增压泵,利用增压泵实现物料增压;输送管的末端安装有浇筑头,其中所述浇筑头由截面呈半圆形的浇注管和截面呈半圆形的抽气管构成,浇注管与抽气管的内表面贴合焊接,浇注管的顶部添加口与输送管对接连接,抽气管的顶部开口对接连接有抽气管,其中抽气管的末端延伸至注水的玻璃水罐内,且玻璃水罐的顶部设有一排气口,浇注管与输送管焊接连接有构成圆管状结构,其中浇注管与输送管固定连接构成的整体结构外侧固定套有密封胶圈,利用密封胶圈实现管道的入口端密封顶紧,这样当向管材内注入物料时,管内空气从抽气管被压缩而出,此时空气在玻璃水罐产生气泡效果,这样人员便可很好的观测,当气泡逐渐变少时,人员便可降低原料的注入速度,防止原料喷涌而出,避免了浪费。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管上安装有流量电磁阀。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浇注管与输送管的底部出口呈高度差设置,浇注管与密封胶圈之间的距离大于输送管与密封胶圈之间的距离,这样方便排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辅料出料管和主料出料管上均安装有送料泵。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气管与玻璃水罐的连接处通过封胶密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当向管材内注入物料时,管内空气从抽气管被压缩而出,此时空气在玻璃水罐产生气泡效果,这样人员便可很好的观测,当气泡逐渐变少时,人员便可降低原料的注入速度,防止原料喷涌而出,避免了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全自动聚氨酯浇筑装置,包括辅料罐1和原料罐2,所述辅料罐1和原料罐2的底部出料口处分别对接连接有辅料出料管4和主料出料管3;辅料出料管4和主料出料管3的末端均与混合罐9上的加料口相对接,混合罐9的内侧安装有搅拌杆,且搅拌杆通过联轴器与电机8的电机轴相连接,且电机8通过螺丝固定在混合罐9的外顶部;电机8的电机轴与混合罐9的相接处安装有轴承;混合罐9的底部出料口对接连接有输送管13,输送管13上安装有增压泵11,利用增压泵11实现物料增压;输送管13的末端安装有浇筑头5,其中所述浇筑头5由截面呈半圆形的浇注管6和截面呈半圆形的抽气管12构成,浇注管6与抽气管12的内表面贴合焊接,浇注管6的顶部添加口与输送管13对接连接,抽气管的顶部开口对接连接有抽气管14,其中抽气管14的末端延伸至注水的玻璃水罐15内,且玻璃水罐15的顶部设有一排气口,浇注管6与输送管13焊接连接有构成圆管状结构,其中浇注管6与输送管13固定连接构成的整体结构外侧固定套有密封胶圈17,利用密封胶圈17实现管道的入口端密封顶紧,这样当向管材内注入物料时,管内空气从抽气管14被压缩而出,此时空气在玻璃水罐15产生气泡效果,这样人员便可很好的观测,当气泡逐渐变少时,人员便可降低原料的注入速度,防止原料喷涌而出,避免了浪费。所述输送管13上安装有流量电磁阀10。所述浇注管6与输送管13的底部出口呈高度差设置,浇注管6与密封胶圈17之间的距离大于输送管13与密封胶圈17之间的距离,这样方便排气。所述辅料出料管4和主料出料管3上均安装有送料泵7。所述抽气管14与玻璃水罐15的连接处通过封胶密封。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向管材内注入物料时,管内空气从抽气管14被压缩而出,此时空气在玻璃水罐15产生气泡效果,这样人员便可很好的观测,当气泡逐渐变少时,人员便可降低原料的注入速度,防止原料喷涌而出,避免了浪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全自动聚氨酯浇筑装置

【技术保护点】
全自动聚氨酯浇筑装置,包括辅料罐和原料罐,所述辅料罐和原料罐的底部出料口处分别对接连接有辅料出料管和主料出料管;辅料出料管和主料出料管的末端均与混合罐上的加料口相对接,混合罐的内侧安装有搅拌杆,且搅拌杆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且电机通过螺丝固定在混合罐的外顶部;电机的电机轴与混合罐的相接处安装有轴承;混合罐的底部出料口对接连接有输送管,输送管上安装有增压泵,其特征在于:输送管的末端安装有浇筑头,其中所述浇筑头由截面呈半圆形的浇注管和截面呈半圆形的抽气管构成,浇注管与抽气管的内表面贴合焊接,浇注管的顶部添加口与输送管对接连接,抽气管的顶部开口对接连接有抽气管,其中抽气管的末端延伸至注水的玻璃水罐内,且玻璃水罐的顶部设有一排气口,浇注管与输送管焊接连接有构成圆管状结构,其中浇注管与输送管固定连接构成的整体结构外侧固定套有密封胶圈。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聚氨酯浇筑装置,包括辅料罐和原料罐,所述辅料罐和原料罐的底部出料口处分别对接连接有辅料出料管和主料出料管;辅料出料管和主料出料管的末端均与混合罐上的加料口相对接,混合罐的内侧安装有搅拌杆,且搅拌杆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且电机通过螺丝固定在混合罐的外顶部;电机的电机轴与混合罐的相接处安装有轴承;混合罐的底部出料口对接连接有输送管,输送管上安装有增压泵,其特征在于:输送管的末端安装有浇筑头,其中所述浇筑头由截面呈半圆形的浇注管和截面呈半圆形的抽气管构成,浇注管与抽气管的内表面贴合焊接,浇注管的顶部添加口与输送管对接连接,抽气管的顶部开口对接连接有抽气管,其中抽气管的末端延伸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发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佳信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