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位进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6007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模具领域,提供了一种行位进胶模具,包括后模,后模的中部设有模仁,后模上于模仁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两套侧行位机构,各侧行位机构包括行位镶件和行位斜销;行位镶件的上表面开设有进胶口,行位镶件中开设有进胶通道。通过在行位镶件的上表面开设进胶口,而在行位镶件中开设有进胶通道,使进胶通道由进胶口倾斜延伸至模仁处,以便注塑时,胶液可以从进胶口进入进胶通道再至模仁,实现注塑成型;而开模时,行位斜销拉动行位镶件远离模仁,可以拉断水口,以便于取出水口,解决拖胶粉的问题,提高良品率,避免模具损坏;而水口可以从行位镶件的上表面取出,可以减小行位镶件的行程,提高生产效率。

Row position injection mold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die field, provides a line into the plastic mold, including mold, die mold is provided with a central post, on both sides of the back mould in Moren were installed two sets of side line, each side line mechanism comprises a line insert and oblique pin line; open upper surface inserts the adhesive inlet, open inserts in the glue inlet channel. The adhesive inlet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row inserts, and row inserts is arranged in the glue inlet channel, the glue inlet passage extending tilted from the glue inlet port to the mold, so that the injection molding, glue from the adhesive inlet into the glue inlet channel to mold, injection molding; and when the mould is opened, the line position of inclined pin inserts for pulling away from the mold, can pull off the water to remove water, solve the problem of rubber drag, improve yield rate, and can avoid the mold damage; nozzle inserts from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removed inserts can be reduced for travel,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位进胶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位进胶模具。
技术介绍
当前制作手机、平板电子设备的背壳一般使用四边行位模具。而目前模具一般是从行位镶件的底部进胶;这种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水口不能及时掉落,易导致模具损坏,延误交货周期;并且生产过程中会拖胶粉,影响生产良率;并且开模时,行位镶件需要完全离开进胶口,导致行位镶件的行程会很大,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位进胶模具,旨在解决当前四边行位模具从行位镶件的底部进胶造成水口不能及时掉落,易导致模具损坏、生产过程中会拖胶粉,影响生产良率;并且开模时,行位镶件的行程会很大,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行位进胶模具,包括后模,所述后模的中部设有模仁,所述后模上于所述模仁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两套侧行位机构,所述后模上于所述模仁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两套端行位机构,各所述侧行位机构包括滑动安装于所述后模上的行位镶件和用于带动所述行位镶件移动的行位斜销;所述行位镶件的上表面开设有进胶口,所述行位镶件中开设有连通所述进胶口并延伸至所述模仁处的进胶通道,且所述进胶通道由所述进胶口倾斜延伸至该行位镶件靠近所述模仁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行位镶件的底部于所述进胶口对应的位置安装有进胶镶件,所述进胶镶件中滑动安装有用于顶出所述进胶口中的水口的镶针,所述进胶口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镶针插入的开孔。进一步地,所述进胶镶件中安装有用于推动所述镶针远离所述进胶口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于所述镶针上。进一步地,所述进胶通道的内径由所述进胶口至所述模仁的方向逐渐缩小。进一步地,所述行位镶件中设有与所述进胶口相连通的辅助通道,所述辅助通道和所述进胶通道对称设置于所述进胶口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模仁的侧边对应于所述进胶通道的位置开设有隧道孔。进一步地,所述后模上对应开设供相应所述进胶镶件插入的开口。进一步地,所述行位镶件上开设有多个所述进胶口及相应的所述进胶通道。进一步地,所述后模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供所述行位镶件插入的凹槽。进一步地,各所述侧行位机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行位镶件的行位座。本技术通过在行位镶件的上表面开设进胶口,而在行位镶件中开设有进胶通道,使进胶通道由进胶口倾斜延伸至模仁处,以便注塑时,胶液可以从进胶口进入进胶通道再至模仁,实现注塑成型;而开模时,行位斜销拉动行位镶件远离模仁,可以拉断水口,以便于取出水口,解决拖胶粉的问题,提高良品率,避免模具损坏;而水口可以从行位镶件的上表面取出,可以减小行位镶件的行程,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位进胶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行位进胶模具底部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行位进行胶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行位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后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行位进胶模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位进胶模具100,包括后模10、两套端行位机构50和两套侧行位机构20;所述后模10的中部设有模仁11,两套侧行位机构20分别位于模仁11的两侧,且两套侧行位机构20分别安装于后模10的两侧;两套端行位机构50分别位于模仁11的两端,且两套端行位机构50分别安装于后模10的两端,以形成四边行位模具。各侧行位机构20包括行位镶件21和行位斜销22;行位镶件21滑动安装于后模10上,而行位斜销22用于带动行位镶件21在后模10上移动;行位镶件21的上表面开设有进胶口211,行位镶件21中开设有连通进胶口211至模仁11的进胶通道212,且进胶通道212由进胶口211倾斜延伸至该行位镶件21靠近模仁11的一侧,从而胶液可以从行位镶件21上表面的进胶口211进入进胶通道212,再流至模仁11处,以实现注塑成型。将进胶通道212倾斜设置,可以方便胶液流动,同时在取出水口时,也方便塑胶退出进胶通道212。通过在行位镶件21的上表面开设进胶口211,而在行位镶件21中开设有进胶通道212,使进胶通道212由进胶口211倾斜延伸至模仁11处,以便注塑时,胶液可以从进胶口211进入进胶通道212再至模仁11,实现注塑成型;而开模时,行位斜销22拉动行位镶件21远离模仁11,可以拉断水口,以便于取出水口,解决拖胶粉的问题,提高良品率,避免模具损坏;而水口可以从行位镶件21的上表面取出,可以减小行位镶件21的行程,提高生产效率。请参阅图4、图5和图6,行位镶件21的底部安装有进胶镶件30,进胶镶件30位于进胶口211对应的位置;进胶镶件30中滑动安装有镶针33,进胶口211的底部开设有供镶针33插入的开孔214,镶针33用于顶出进胶口211中的水口。在开模时,行位镶件21拉断水口与产品的连接点后,镶针33经开孔214向上移动,可以将水口从进胶口211中顶出,从而可以方便水口的取出,提高生产的效率。进一步地,进胶镶件30中安装有用于推动镶针33远离进胶口211的复位弹簧34,复位弹簧34套于镶针33上。设置复位弹簧34,在镶针33顶出水口后,可以推动镶针33复位。进一步地,进胶通道212的内径由进胶口211至模仁11的方向逐渐缩小。将进胶通道212的内径由进胶口211至模仁11的方向逐渐缩小,则可以减小注塑产品与水口的连接面积,便于将水口与产品分离,同时在顶出水口时,可以便于进胶通道212中的固化胶退出。进一步地,行位镶件21中设有与进胶口211相连通的辅助通道213,辅助通道213和进胶通道212对称设置于进胶口211的两侧。在行位镶件21中设置辅助通道213,并将辅助通道213与进胶通道212对称设置在进胶口211的两侧,可以在注塑产品时,进胶口211两侧的固化胶形状相近,在使用镶针33顶出水口时,使水口的两侧保持平衡,以便将水口顶出。进一步地,模仁11的侧边对应于进胶通道212的位置开设有隧道孔15。在模仁11的侧边开设隧道孔15,胶液可以从进胶通过进入隧道孔15,以方便胶液进入模仁11。进一步地,后模10上对应开设供相应进胶镶件30插入的开口13。在后模10上开设开口13,以方便安装与定位进胶镶件30。更进一步地,进胶镶件30通过压块32安装在行位镶件21的底部。具体地,进胶镶件30的顶部的两侧向外凸设有凸板31,进胶镶件30的两侧分别设置压块32,压块32安装在行位镶件21上,通过压块32抵压进胶镶件30两侧的凸板31,从而将进胶镶件30安装在行位镶件21的底部;另外,该结构可以使行位镶件21与进胶镶件30相对滑动,以方便开模。具体为,当行位镶件21安装在后模10上后,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行位进胶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位进胶模具,包括后模,所述后模的中部设有模仁,所述后模上于所述模仁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两套侧行位机构,所述后模上于所述模仁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两套端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行位机构包括滑动安装于所述后模上的行位镶件和用于带动所述行位镶件移动的行位斜销;所述行位镶件的上表面开设有进胶口,所述行位镶件中开设有连通所述进胶口并延伸至所述模仁处的进胶通道,且所述进胶通道由所述进胶口倾斜延伸至该行位镶件靠近所述模仁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位进胶模具,包括后模,所述后模的中部设有模仁,所述后模上于所述模仁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两套侧行位机构,所述后模上于所述模仁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两套端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行位机构包括滑动安装于所述后模上的行位镶件和用于带动所述行位镶件移动的行位斜销;所述行位镶件的上表面开设有进胶口,所述行位镶件中开设有连通所述进胶口并延伸至所述模仁处的进胶通道,且所述进胶通道由所述进胶口倾斜延伸至该行位镶件靠近所述模仁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位进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镶件的底部于所述进胶口对应的位置安装有进胶镶件,所述进胶镶件中滑动安装有用于顶出所述进胶口中的水口的镶针,所述进胶口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镶针插入的开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位进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镶件中安装有用于推动所述镶针远离所述进胶口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于所述镶针上。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延平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铭锋达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