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锻造轮毂轮辐变形的新型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56750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6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锻造轮毂轮辐变形的新型模具结构,包括第二下模具,所述第二下模具的顶部设有轮毂本体,所述轮毂本体远离第二下模具的一侧设有旋压机辊轮,所述第二下模具靠近轮毂本体的外壁上设有改装平台,所述改装平台的外壁顶部设有第三受力面,所述第三受力面与轮毂本体过盈配合,所述改装平台靠近轮毂本体水平设置的外壁上设有第四受力面,所述第四受力面的上方设有位于轮毂本体顶部的第五受力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第二下模具水平受力时,改装平台对旋压过程中旋压机辊轮作用在轮毂本体的力起到支撑作用,使轮毂本体在旋压过程中轮辐根部位置不再承受巨大拉力,解决了轮毂本体旋压后轮辐根部变形的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

A new mould structure to improve the spokes deformation of the forging wheel hu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善锻造轮毂轮辐变形的新型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轮毂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改善锻造轮毂轮辐变形的新型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旋压机属于金属塑性成型机械。在其床身上面装有交流伺服系统,该系统中的旋轮架设有纵、横两个相互垂直的滑架,横向和纵向进给采用精密滚珠丝杠副,由伺服电机依次与同步带传动副及精密滚珠丝杠副相连接;在滑架下面设有精密滚珠直线导轨;在旋轮架的横向滑座的上面设有对芯模外形轮廓“拷贝”机构;控制伺服系统的数控系统装置及控制液压传动系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均分别与工业PC机相连。新型旋压机实现了自动加工和控制,为多功能、通用型设备,精度和可靠性高,并具有CAD绘图编程功能、芯模拷贝功能及录返功能。目前,轮毂生产工艺由旋转锻造、预锻、终锻工艺组成,如附图2所示,轮毂在加工时需要在旋压机的第一下模具3上进行锻压,锻压后窗口部位直接成型,导致在旋压过程中造成轮辐根部的第一受力面1处以及旋压后轮毂的第二受力面2处拉伸变形,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改善锻造轮毂轮辐变形的新型模具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改善锻造轮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改善锻造轮毂轮辐变形的新型模具结构

【技术保护点】
改善锻造轮毂轮辐变形的新型模具结构,包括第二下模具(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模具(7),所述第二下模具(7)的顶部设有轮毂本体(8),所述轮毂本体(8)远离第二下模具(7)的一侧设有旋压机辊轮(4),所述第二下模具(7)靠近轮毂本体(8)的外壁上设有改装平台(5),所述改装平台(5)的外壁顶部设有第三受力面(9),所述第三受力面(9)与轮毂本体(8)过盈配合,所述改装平台(5)靠近轮毂本体(8)水平设置的外壁上设有第四受力面(10),所述第四受力面(10)的上方设有位于轮毂本体(8)顶部的第五受力面(6)。

【技术特征摘要】
1.改善锻造轮毂轮辐变形的新型模具结构,包括第二下模具(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模具(7),所述第二下模具(7)的顶部设有轮毂本体(8),所述轮毂本体(8)远离第二下模具(7)的一侧设有旋压机辊轮(4),所述第二下模具(7)靠近轮毂本体(8)的外壁上设有改装平台(5),所述改装平台(5)的外壁顶部设有第三受力面(9),所述第三受力面(9)与轮毂本体(8)过盈配合,所述改装平台(5)靠近轮毂本体(8)水平设置的外壁上设有第四受力面(10),所述第四受力面(10)的上方设有位于轮毂本体(8)顶部的第五受力面(6)。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梁勇王玉柱黄亮艾琪王益海杜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戴卡兴龙轮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