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86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4 00:46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和收容所述绝缘本体的具有前后贯通的收容空间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和沿所述基座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组第一导电端子和一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一组第一导电端子由一个第一接地端子和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内侧的第一电源端子组成,所述一组第二导电端子由一个第二接地端子和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内侧的第二电源端子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绝缘本体上表面只设置一个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下表面另一侧设置一个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用于充电,是一种最简洁的方式,进而完成电连接器的充电功能。

Electrical connector

An electric connector comprises an insulating body, a plurality of conductive terminals and a fixing insulation on the body insulating body in the accommodating space with back and forth through the shielding casing, the insulating body comprises a base and a docking tongue plate extends along the forward base, the conductive terminal comprises a first conductive terminal group and a group of second conductive terminals, wherein a first conductive terminal from the first power terminal of a first ground terminal and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ground terminal inside, the group of the second conductive terminals by a second grounding terminal and the ground terminal second is located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power supply terminal second composition. The utility model only has a power supply terminal and a grounding terminal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insulation body, and a power terminal and a grounding terminal are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lower surface, which is used for charging. It is the most concise way to complete the charging function of the electric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设置简单的充电的可双向插入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技术第CN203859265U号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包括一本体部以及由该本体部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部,该舌板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多个导电端子,分为一组第一导电端子和一组第二导电端子,其中第一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设置在该舌板部的第一表面、第二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设置在该舌板部的第二表面;一外屏蔽壳体,其包围在该绝缘本体并形成一对接腔;该对接腔是呈180度对称设置;这两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在该舌板部上是呈180度对称设置;其中每组导电端子是由位于中间的两个电源正极端子和分别位于这两个电源正极端子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组成。本技术能够支持较大的供电电流及双向插入。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的用以充电的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的电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和收容所述绝缘本体的具有前后贯通的收容空间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和沿所述基座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所述对接舌板具有上下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组第一导电端子和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组第二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焊接部和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焊接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是沿横向排布在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是沿横向排布在所述第二表面,所述一组第一导电端子由一个第一接地端子和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内侧的第一电源端子组成,所述一组第二导电端子由一个第二接地端子和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内侧的第二电源端子组成。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及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分别位于所述对接舌板的横向两侧。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是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内侧空缺两个导电端子的位置后设置的,所述第二电源端子是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内侧空缺两个导电端子的位置后设置的。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接触部之间的横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连接部之间的横向距离,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接触部之间的横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连接部之间的横向距离。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在上下方向位于所述一组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一组第二导电端子之间的一对中间屏蔽片,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一个中间屏蔽片搭接,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另一中间屏蔽片搭接。进一步,所述一组第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和所述一组第二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排成一排。进一步,所述对接舌板的横向两侧的侧边分别凹设有卡扣凹槽,所述中间屏蔽片具有暴露于所述卡扣凹槽的对接侧部。进一步,所述遮蔽壳体上壁面的后端设有向所述收容空间突伸的一对抵持部,所述基座后端凹设有收容所述一对抵持部以限制所述绝缘本体向后运动的一对凹槽。进一步,所述遮蔽壳体的下壁面设有一对向所述收容空间突伸的一对顶抵部,所述基座前端凹设有收容所述一对顶抵部以限制所述绝缘本体向前运动的一对收容槽。进一步,所述一对凹槽之间设有一凸块部,所述遮蔽壳体上壁面的后端向前凹设有供所述凸块部抵接的以限制所述绝缘本体向前运动的限位槽,所述一对抵持部位于所述限位槽的横向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绝缘本体上表面只设置一个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下表面对称地设置一个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用于充电,是一种最简洁的方式,进而完成电连接器的充电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从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从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电连接器中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与中间屏蔽片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基座11凹槽111凸块部112收容槽113对接舌板12第一表面121第二表面122卡扣凹槽123导电端子2第一导电端子21第一接地端子211第一电源端子212第二导电端子22第二接地端子221第二电源端子222接触部23连接部24焊接部25中间屏蔽片3对接侧部31遮蔽壳体4收容空间40筒状主体部41顶抵部411抵持部412限位槽413焊接脚42防水板5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7介绍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实施方式。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若干导电端子2、收容所述绝缘本体1的具有沿插入方向前后贯通的收容空间40的遮蔽壳体4和密封贴合于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的防水板5。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由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导电端子2和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中间屏蔽片3组成。请参阅图2至图5,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和沿所述基座11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12。所述基座11包括设于后端向后方和上方开口的一对凹槽111、位于所述一对凹槽111中间的凸块部112和凹设于所述基座11前端的一对收容槽113。所述对接舌板12包括第一表面121和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121设置的第二表面122。所述对接舌板12两侧边凹设有供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卡扣凹槽123。请参阅图5至图7,所述导电端子2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21的一组第一导电端子21和位于所述第二表面122的一组第二导电端子22。表格1示意了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排布图。A1~A12表示第一导电端子21,B1~B12表示第二导电端子2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均设置为对称设置为各两根,自外向内依次为一个接地端子(GND)和一个电源端子(Vbus)。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在标准USBTYPEC插头连接器规格的十二个端子的基础上取消从左往右的第二个(A2)与第三个端子(A3)以及第五个端子(A5)到第十二个端子(A12)。即位于最左侧的接地端子(GND)空缺两个导电端子的位置后随即排布一个电源端子(Vbus),该电源端子右侧的端子位全部为空。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在标准USBTYPEC插头连接器规格的十二个端子的基础上取消从右往左的第二个(B2)与第三个端子(B3)以及第五个端子(B5)到第十二个端子(B12)。所述电连接器100可匹配标准USBTYPEC插座连接器。表格1请参阅图5至图7,所述每个导电端子包括包括于所述对接舌板12前端的接触部23、突伸于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的焊接部25和连接所述接触部23和所述焊接部25的连接部24。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的接触部23是沿横向排布在所述第一表面121前端,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的接触部23是沿横向排布在所述第二表面122的前端。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的焊接部25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的焊接部25位于同一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和收容所述绝缘本体的具有前后贯通的收容空间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和沿所述基座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所述对接舌板具有上下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组第一导电端子和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组第二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焊接部和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焊接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是沿横向排布在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是沿横向排布在所述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第一导电端子由一个第一接地端子和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内侧的第一电源端子组成,所述一组第二导电端子由一个第二接地端子和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内侧的第二电源端子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和收容所述绝缘本体的具有前后贯通的收容空间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和沿所述基座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所述对接舌板具有上下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组第一导电端子和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组第二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焊接部和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焊接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是沿横向排布在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是沿横向排布在所述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第一导电端子由一个第一接地端子和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内侧的第一电源端子组成,所述一组第二导电端子由一个第二接地端子和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内侧的第二电源端子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及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分别位于所述对接舌板的横向两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是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内侧空缺两个导电端子的位置后设置的,所述第二电源端子是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内侧空缺两个导电端子的位置后设置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接触部之间的横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连接部之间的横向距离,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
申请(专利权)人:富誉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