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3389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04:12
隔振装置(1)设置有: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10);第二安装构件(20);弹性体(70);以及分隔构件(50),其将第一安装构件内的液室分隔成主液室(80)和副液室(90)。膜片由分隔构件保持。膜片和隔膜形成为一体。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1) is provided with a cylindrical first mounting member (10), a second mounting member (20), an elastic body (70), and a partition member (50), which separates the liquid chamber in the first mounting member from the main liquid chamber (80) and the auxiliary liquid chamber (90). The diaphragm is maintained by a separate member. The diaphragm and the diaphragm form into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隔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作例如车辆的发动机支座的液体封入式隔振装置。本申请要求2015年4月27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5-90505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介绍
一种传统的隔振装置包括分隔构件,分隔构件将筒状的安装构件(第二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至少由隔膜划分的主液室和副液室。位于分隔构件的内部的收纳室中收纳有膜片(可动板)(例如,见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921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在专利文献1的隔振装置中膜片和隔膜被形成为分离的构件,所以需要在隔振装置的制造期间将膜片和隔膜制备为分离的部件,从而在成本方面存在改进余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成本的隔振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振装置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其被构造成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第二安装构件,其被构造成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弹性体,其使第一安装构件与第二安装构件彼此连接;以及分隔构件,其将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主液室和副液室,主液室至少由弹性体和膜片划分,副液室至少由隔膜划分,其中膜片由分隔构件保持,并且膜片和隔膜形成为一体。本专利技术的隔振装置能够减少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隔振装置中,隔膜可以比膜片靠外周侧地配置,并且副液室可以被形成为环状。因而,能够改善空间效率。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能够减少成本的隔振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隔振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沿轴向的截面图;图2是以沿轴向的截面图的形式示出图1中的隔振装置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立体图;和图3示出了制造图1的隔振装置的方法的示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例示说明所公开的隔振装置的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的沿轴向的截面图。图2是以沿轴向的截面图的形式示出图1中的隔振装置1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被构造为液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并且被适当地用作车辆的发动机支座等。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被构造成连接在振动产生部(发动机等)与振动接收部(车体等)之间并用于抑制振动从振动产生部向振动接收部的传递。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包括:第一安装构件10,其为筒状(在本示例中为大致圆筒状)并被构造成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第二安装构件20,其被构造成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弹性体70,其使第一安装构件10与第二安装构件20彼此连接;以及分隔构件50,其将第一安装构件10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主液室80和副液室90。主液室80至少由弹性体70和膜片(membrane)60划分,并且在本示例中,主液室80位于轴向一侧(图1中的上侧;下同)。副液室90至少由隔膜(diaphragm)30划分,并且在本示例中,副液室90位于轴向另一侧(图1中的下侧;下同)。膜片60和隔膜30由诸如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形成为一体。“隔振装置1的轴向”是指沿着第一安装构件10的中心轴线(因此,沿着隔振装置1的中心轴线)O的方向。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将靠近第一安装构件10的中心轴线O的区域称作“内周侧”,将远离中心轴线O的区域称作“外周侧”。在图中的示例中,分隔构件50和膜片60布置在第一安装构件10的内周侧。第一安装构件10内的包括主液室80和副液室90的液室包封有诸如乙醇、水或硅油等的非压缩性液体。在图中的示例中,第二安装构件20比第一安装构件10靠轴向一侧地配置。弹性体70的外表面被形成为朝向轴向一侧突出的大致截头圆锥状,弹性体70的内表面(位于轴向另一侧的表面)朝向轴向一侧凹陷。弹性体70固定到第一安装构件10的内周面中的位于轴向一侧的部分。第一安装构件10的内周面中的比供弹性体70安装的部分靠轴向另一侧的部分由被成形为薄膜状的密封构件71覆盖。弹性体70和密封构件71均由诸如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形成。在本示例中,弹性体70和密封构件71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为一体,但是这些部件可以分体地形成,并且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在本示例中,密封构件71形成有由面向轴向另一侧的表面构成的台阶712,分隔构件50的位于轴向一侧的表面上的外周侧端抵接台阶712。分隔构件50由诸如塑料等的树脂材料或诸如铝合金等的金属等构成。在图中的示例中,分隔构件50被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分隔构件50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槽。该槽部分地划分出孔通路501。孔通路501由形成于分隔构件50的外周面的槽和闭塞该槽的位于外周侧的开口的密封构件71划分。孔通路501使主液室80与副液室90连通。孔通路501包括:位于通路一端侧的开口,其在分隔构件50的位于轴向一侧的表面上且与主液室80连通;以及位于通路另一端侧的开口,其在分隔构件5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表面上且与副液室90连通。孔通路501在这些开口之间螺旋状地延伸。在本示例中,通过将膜片60形成为比隔膜30厚(特别地,至少比隔膜30的下述副液室划分部303厚),使膜片60的刚性比隔膜30的刚性高。然而,膜片60需要至少能够略微变形。膜片60的厚度(因此,刚性)相对于孔通路501的尺寸(截面积、长度等)进行调整,以便获得期望的隔振装置1的振动衰减特性和/或高频范围下的振动吸收特性。本示例中的膜片60被形成为大致圆盘形状并由分隔构件50保持。这里,由分隔构件50“保持”是指膜片60固定或接合到分隔构件50,使得即使在振动输入期间膜片60也不从分隔构件50完全地脱离(因此,使得即使在振动输入期间膜片60也面对主液室80)。在本示例中,更具体地,膜片60的外周面通过硫化粘接遍及整周地固定到分隔构件50的内周面。结果,以液密的方式,膜片60闭塞了由分隔构件50的内周面划分的通孔。在本示例中,主液室80由弹性体70的内周面(位于轴向另一侧的表面)、分隔构件50的位于轴向一侧的表面和膜片60的位于轴向一侧的表面划分。隔膜30绕着中心轴线O遍及整周地圆环状地延伸。在本示例中,隔膜30包括:内周侧固定部302,其位于隔膜30中的内周侧的位置并固定到分隔构件50;外周侧固定部301,其位于隔膜30中的外周侧的位置并固定到圆环状的金属件120;以及副液室划分部303,其使内周侧固定部302与外周侧固定部301连接并部分地划分副液室90。隔膜30的内周侧固定部302从膜片60朝向外周侧连续,并且通过硫化粘接固定到分隔构件50的内周面以及分隔构件5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表面的内周侧部分。隔膜30的外周侧固定部301的位于外周侧的表面通过硫化粘接固定到金属件120的内周面以及金属件120的位于轴向一侧的表面。外周侧固定部301的位于轴向一侧的表面抵接分隔构件5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表面的外周侧部分。副液室划分部303在内周侧固定部302与外周侧固定部301之间以在沿着中心轴线O的截面中呈朝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大致U字状的方式延伸。绕着中心轴线O遍及整周地呈大致圆环状延伸的副液室90由副液室划分部303的位于轴向一侧的表面划分并由分隔构件5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表面中的不与内周侧固定部302或外周侧固定部301接触的部分划分。如上所述,隔膜30的内周侧固定部302使膜片60与隔膜30的副液室划分部3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隔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振装置,其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其被构造成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第二安装构件,其被构造成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弹性体,其使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彼此连接;以及分隔构件,其将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主液室和副液室,所述主液室至少由所述弹性体和膜片划分,所述副液室至少由隔膜划分,其中所述膜片由所述分隔构件保持,并且所述膜片和所述隔膜形成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4.27 JP 2015-0905051.一种隔振装置,其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其被构造成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第二安装构件,其被构造成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弹性体,其使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彼此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仓智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