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脂、机构部件和润滑脂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333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0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润滑脂,其含有基础油和亲水性纳米纤维,并且分散有粗细度(d)为0.01~500nm的亲水性纳米纤维。该润滑脂的环境负荷低、对人体的安全性也优异,并且具有适度的工作锥入度且具有高滴点,因此耐热性也优异。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grease, mechanism components and greas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lubricating grease, which contains base oil and hydrophilic nanofibers, and has a hydrophilic nanofiber with a D of 0.01~500nm. The grease has low environmental load and safety to human body, and has a moderate working penetration and high drop point, so the heat resistance is excell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润滑脂、机构部件和润滑脂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润滑脂和使用该润滑脂的机构部件、以及润滑脂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润滑脂与润滑油相比密封更容易,从能够实现所应用的机械的小型化、轻量化等理由出发,被广泛用于汽车、各种产业机械的各种滑动部分的润滑。润滑脂主要由基础油和增稠剂构成,润滑脂的固体性质通过增稠剂而赋予,润滑脂的性能根据所使用的增稠剂而显著变化。作为通常广泛使用的增稠剂,可以举出锂皂等脂肪酸金属盐、二脲化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二脲化合物在环境方面、对人体的安全方面存在问题,特别地,作为二脲化合物原料的异氰酸酯系化合物具有致突变性,对人体是有害的。此外,使用作为脂肪酸金属盐的锂皂而得到的润滑脂大多滴点低,大多不适合在达到高温的部位使用。近年来,开发了环境负荷低、对人体的安全性也优异、且使用具有生物降解性的增稠剂而得到的润滑脂。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润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作为具有生物降解性且润滑性、耐热性和耐久性优异的生物降解性的润滑脂组合物,在含有基础油的同时,含有壳聚糖和甲壳素中的至少一者作为增稠剂。专利文献2中具体公开的润滑脂组合物中,作为增稠剂,使用粒径为4~10μm的片状或粉末状的壳聚糖或甲壳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7409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169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针对专利文献2中具体公开的润滑脂组合物,配合作为增稠剂而添加的片状或粉末状的壳聚糖或者甲壳素直至工作锥入度达到273,但未公开具体的配合量。一般来说,壳聚糖、甲壳素等生物降解性的增稠剂与基础油的相容性低,为了得到工作锥入度高的润滑脂,需要大量(35~50质量%左右)添加增稠剂。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那样的大量包含生物降解性的增稠剂的润滑脂组合物由于固体成分多,因此存在的倾向是比油膜厚度大的颗粒、即增稠剂的一部分浮起,耐磨耗性差。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环境负荷低、对人体的安全性也优异、并且具有适度的工作锥入度且具有高滴点的润滑脂;和使用该润滑脂的机构部件;以及润滑脂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使用环境负荷低、对人体的安全性也优异的亲水性纳米纤维作为增稠剂、并且分散有特定粗细度的亲水性纳米纤维粗细度的润滑脂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述[1]~[4]。[1]润滑脂,其含有基础油和亲水性纳米纤维,并且分散有粗细度(d)为0.01~500nm的亲水性纳米纤维。[2]润滑脂,其为将粗细度(d')为0.01~500nm的亲水性纳米纤维和基础油混合而得到。[3]机构部件,其使用上述[1]或[2]所述的润滑脂。[4]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下述步骤(1):步骤(1):将水分散液、基础油和分散溶剂混合从而制备混合液的步骤,所述水分散液是在水中配合粗细度的平均(d')为0.01~500nm的亲水性纳米纤维而得到。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的环境负荷低、对人体的安全性也优异,并且具有适度的工作锥入度且具有高滴点。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的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是含有基础油和粗细度(d)为0.01~500nm的亲水性纳米纤维的润滑脂(第1润滑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的润滑脂是将粗细度(d')为0.01~500nm的亲水性纳米纤维和基础油混合而得到的润滑脂(第2润滑脂)。应予说明,上述第2润滑脂中,优选为将水分散液、基础油和分散溶剂混合而得到的润滑脂,所述水分散液是在水中配合粗细度(d')为0.01~500nm的亲水性纳米纤维而得到。应予说明,第2润滑脂中,在制备该混合液后,可以是通过从该混合液中至少除去水而得到的润滑脂,也可以是通过从该混合液除去水和该分散溶剂而得到的润滑脂。上述水分散液、分散溶剂等的详情如下述“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一项所述。第1润滑脂中规定了该润滑脂中含有的亲水性纳米纤维的粗细度(d)(即分散至基础油中的亲水性纳米纤维的粗细度(d)),第2润滑脂中规定了基础油和混合前的亲水性纳米纤维的粗细度(d')。通过满足该规定,在基础油中,亲水性纳米纤维容易形成高级结构,且容易使亲水性纳米纤维均匀分散。其结果是,即使亲水性纳米纤维的含量为少量,也会具有适度的工作锥入度且具有高滴点,因此能够制成耐热性优异的润滑脂。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亲水性纳米纤维的含量为少量”是指:该亲水性纳米纤维的含量以润滑脂的总量(100质量%)为基准计为20质量%以下(优选为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此外,本说明书中,也将这些“第1润滑脂”和“第2润滑脂”统称为“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在含有基础油和亲水性纳米纤维的同时,可以在不损害本专利技术效果、考虑到对人体的安全性的影响的范围内,含有食品、食品添加物、以及常规的润滑脂中配合的各种添加剂。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中的基础油与前述亲水性纳米纤维的总计含量以该润滑脂的总量(100质量%)为基准计优选为4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以下,针对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中包含的各成分进行说明。应予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润滑脂和第2润滑脂中,亲水性纳米纤维的详情(粗细度(d')等适合的形状、适合的形成材料、适合的含量范围等)、基础油的详情(适合的种类、性状和含量范围等)、以及与亲水性纳米纤维和基础油一同配合的各种添加剂的详情(种类、含量范围等)等彼此相同。<基础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中包含的基础油,可以根据用途来适当选择,可以举出例如矿物油、合成油和液体石蜡等。该基础油可以是仅由1种构成的基础油,也可以是组合使用2种以上的混合基础油。作为矿物油,可以举出例如将石蜡基系矿物油、中间基系矿物油或环烷基系矿物油等原油进行常压蒸馏或常压渣油;将这些常压渣油进行减压蒸馏而得到的馏出油;对这些馏出油实施溶剂脱沥青、溶剂萃取、加氢裂化、溶剂脱蜡、催化脱蜡、加氢精制等精制处理中的一种以上处理而得到的精制油(具体而言为溶剂精制油、加氢精制油、脱蜡处理油、白土处理油等);通过对利用费托法等制造的蜡(GTL蜡(GasToLiquidsWAX))进行异构化而得到的矿物油蜡等。这些矿物油之中,优选为API(美国石油协会)基础油分类中被分类为3类的矿物油。作为合成油,可以举出例如烃系油、芳族系油、酯系油、醚系油、植物性油、动物性油、脂肪酸酯等。作为烃系油,可以举出例如正链烷烃、异链烷烃、聚丁烯、聚异丁烯、1-癸烯低聚物、1-癸烯与乙烯共聚低聚物等聚-α-烯烃(PAO)、以及它们的氢化物等。作为芳族系油,可以举出例如单烷基苯、二烷基苯等烷基苯;单烷基萘、二烷基萘、多烷基萘等烷基萘等。作为酯系油,可以举出癸二酸二丁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二异癸酯、己二酸二(十三烷基)酯、戊二酸二(十三烷基)酯、甲基乙酰基蓖麻油酸酯等二酯系油;偏苯三甲酸三辛酯、偏苯三甲酸三癸酯、均苯四甲酸四辛酯等芳族酯系油;三羟甲基丙烷辛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壬酸酯、季戊四醇-2-乙基己酸酯、季戊四醇壬酸酯等多元醇酯系油;多元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润滑脂,其含有基础油、和亲水性纳米纤维,并且分散有粗细度(d)为0.01~500nm的亲水性纳米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4.30 JP 2015-0931871.润滑脂,其含有基础油、和亲水性纳米纤维,并且分散有粗细度(d)为0.01~500nm的亲水性纳米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脂,其中,所述亲水性纳米纤维的含量以所述润滑脂的总量为基准计为0.1~20质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脂,其中,分散有长径比为5以上的亲水性纳米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其中,所述亲水性纳米纤维包含选自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甲壳素、和壳聚糖中的1种以上多糖类。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其还含有耐水性改进剂。6.润滑脂,其为将粗细度(d')为0.01~500nm的亲水性纳米纤维、和基础油混合而得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润滑脂,其通过将水分散液、基础油、和分散溶剂混合从而制备混合液后、从该混合液中除去水和该分散溶剂从而得到,所述水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西祐辅熊谷洸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