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车桥支架的机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3250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车桥支架的机动车,所述车桥支架包括至少两个至少近似沿车辆纵向方向定向的纵梁13、14和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纵梁的横梁11、12,所述纵梁和横梁形成第一结构单元1,所述车桥支架10设置在用于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至少部分铰接式的支撑装置旁边,用以接纳用于车辆的电机式驱动单元30。除了形成第一结构单元1的各梁11、12、13、14之外,以第二结构单元2的形式设有两个另外的纵梁23、24和一个另外的连接所述另外的纵梁的横梁22,所述第二结构单元在车桥支架安装在水平停放的车辆中的状态下沿竖直方向观察位于第一结构单元1下方或上方并且与第一结构单元1可拆卸地连接,其中,在车辆每侧上,多个设置的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中的至少一个导杆至少部分铰接式地支撑在每个结构单元处。

Motor vehicle with bridge support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vehicle axle bracket, the axle bracket comprises at least two at least approximately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longitudinal beam orientation 13, 14 and at least one connected with the longitudinal beams of 11 and 12, the longitudinal and cross beam forming the first structural unit 1, the bracket 10 is arranged in the car bridge supporting device for next to at least partially articulated guide rod of the guide wheel, to receive a motor vehicle drive unit 30. In addi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 1 structural units 11, 12, 13 beams, 14, second to 2 units in the form of a beam structure of two additional longitudinal beam 23, 24 and anoth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beam 22, the second structural units in the axle bracket is installed on the level of parked vehicles in the state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observation in the first 1 units below or above and with the first structural unit 1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wherein the vehicle on each side, more than one set of wheels oriented guide rod at least one of the guide rod is at least partially articulated support structure in each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车桥支架的机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车桥支架的机动车,其中,所述车桥支架包括至少两个至少近似沿车辆纵向方向定向的纵梁和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纵梁的横梁,所述纵梁和横梁形成第一结构单元,并且所述车桥支架设置在用于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至少部分铰接式的支撑装置旁边,用以接纳用于车辆的电机式驱动单元。对于现有技术例如参阅DE102005049947A1,其示出一种现在常见的并且那里称为发动机支架的后桥支架,而在此外示例性地提到的DE102011081836A1中示出对于电驱动的车桥的或者关于这方面以特别的形式构造的车桥支架的构造方案的建议。
技术介绍
尤其是在迄今实际上完全内燃机式被驱动的轿车中,向电气化、即向(有可能同样)电机式驱动的趋势对机动车的行驶机构范围的结构设计方案产生显著的影响。这种进一步发展方案特别涉及在轿车中由于制造原因和舒适原因更加扩宽的车桥支架,并且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要设在装备有后轮驱动装置的轿车的车桥支架或者后桥支架的区域内的电机式驱动单元比迄今在那里(仅)设置的后桥传动机构需要明显更多的结构空间。除此之外,所述进一步发展方案还涉及车辆车桥、即例如其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布置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应该说明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具有有利的车桥支架的机动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述目的之解决方案的特征在于,除了具有车桥支架的车辆的形成第一结构单元的支架之外,设有两个另外的纵梁和至少一个另外的连接所述另外的纵梁的横梁,所述纵梁和横梁形成第二结构单元,所述第二结构单元在车桥支架安装在水平停放的车辆中的状态下沿竖直方向观察位于第一结构单元下方或上方并且与第一结构单元可拆卸地连接,并且在车辆每侧上,所述多个设置的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中的至少一个导杆至少部分铰接式地支撑在每个结构单元处。有利的构造方案和进一步改进方案为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建议一种具有车桥支架(尤其是用作轿车的后桥支架)的机动车,所述车桥支架近乎分布在水平面中并且能以特别有效率的方式实现用于车辆的电机式驱动单元布置在形成框架的车桥支架之内并且同时双轨车辆的多个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以行驶动力学上有利的方式(鉴于导杆或者通过导杆导向的车轮的运动学和弹性运动学)至少部分铰接式地连接在双轨车辆的车桥支架上。于是在自动化装配的范畴内,首先可以将两个车桥支架结构单元之中的下方的车桥支架结构单元安置到设在流水线装配中的模具架上并且之后可以将预装配的电机式驱动单元安置到之后向下一个装配站行进的模具架上,在所述下一个装配站处例如装配从驱动单元引出的两侧的从动轴包括车轮支架在内,接着在下一个装配站中安置车桥支架的上方的结构单元。在下一个装配步骤中可随后安装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以及——如果还未进行——将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与车轮支架连接),接着使所述模具架从下方向车身移动,使得然后在所谓的并且对于制造轿车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车身与底盘装配工位(Hochzeit)”(对此例如参见DE102010055941A)的范畴内,可将预装配在模具架上的车桥与车辆车身用螺纹连接。当电机式的驱动单元经由至少三个通过弹性的橡胶轴承形成的支承部位支承在车桥支架中时,所述支承部位(像通常一样具有圆柱状衬套连同位于中间的弹性体层)这样地布置,使得至少两个橡胶轴承的圆柱轴线在(到具有安装的车桥支架的机动车停放在其上的行车道上的)垂直投影中至少近似互相垂直,因此一方面电机式驱动单元的待向车轮传递的转矩已经完全得到了支承(于是不需要另外的扭矩支承)。此外,因此对于在橡胶轴承中在其圆柱轴线方向上通常略微较大的运动自由度不需要止挡。通常,在传统的轿车后桥支架中,支承在轿车后桥支架上的后桥传动机构即只经由其轴线沿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的三个橡胶轴承支承。然而,对于目前待支承的电机式驱动单元,由于驱动单元的相对大的质量,橡胶轴承是不够的或者说在承担后桥传动机构的支承设计时至少沿车辆纵向方向观察仍然需要限定的运动止挡。这样的止挡利用要求的并且上面说明的(具有橡胶轴承的互相垂直的圆柱轴线的)轴承布置结构不是必要的。当两个橡胶轴承的或者一般弹性的轴承的圆柱轴线沿车辆横向方向(因而以及至少近似平行于已经提到的从动轴)延伸并且(由于对称的支撑)优选两个另外的这样的轴承以其圆柱轴线基本上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定向时,所述(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支撑装置是特别有效的。对于沿车辆横向方向延伸的橡胶轴承圆柱轴线,在第一结构单元的各横梁之一内分别设有一个支承部位并且尽管如此仍然优选这样,即上述的圆柱轴线重合。正如已经提到的那样,电机式驱动单元悬挂在车桥的车桥支架中。为此建议:在上方的车桥支架结构单元的两个纵梁上设置各一个用于动力总成的支承部位并且在上方的车桥支架结构单元的连接所述纵梁的横梁上设置用于动力总成的两个支承部位。这些支承部位优选构成为(对于维修情况)可更换的轴承衬套,所述轴承衬套装入在车桥支架的或车桥支架结构单元的相应承载件中或上的合适的容纳部内。同样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有利的制造方法方面建议:第一结构单元由形成纵梁的铸造侧面部件和两个构成为挤压型材形式的横梁组装而成,而第二结构单元为压铸构件。在此,提到的挤压型材可插入到第一结构单元的纵梁的合适的容纳部中。对于第一结构单元与第二结构单元的可拆卸的连接优选建议多个螺纹连接。这两个结构单元的可拆卸的连接这样地设计并且这两个结构单元这样相对彼此支撑,使得在车桥支架上按照运行出现的负载被这两个结构单元共同承受。因此,例如第一结构单元本身单独考虑可比在可类比的并且只由所述第一结构单元组成的车桥支架中更弱地确定尺寸。此外,在提到的第二结构单元上可支撑有至少一个对车轮导向的导杆;另外的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以有利于结构空间的方式优选支撑在上方的结构单元上。“上方的”导杆尤其是指车辆每侧的上方的三角形导杆,因为这样的三角形导杆在结构空间需求和重量方面是有利的。此外,当横向稳定器同样地例如支承在上方的结构单元上时,其中,该横向稳定器的侧面的并且像通常一样至少近似沿车辆纵向方向弯折的稳定器臂部简单地经由所述三角形导杆相对远地在外部并且因此在其沿车辆纵向方向的尺寸相对小的地方被引导越过相应的三角形导杆,则对于电机式驱动单元以及对于下方的第二车桥支架结构单元存在足够的结构空间。在此,尤其是当涉及具有用于产生摆动稳定力矩的集成的致动器的分体式稳定器时,该稳定器可有利于结构空间需求地布置在(沿车辆行驶方向观察)前面的区域内,而用于导向或者甚至借助致动器可变地调节车桥车轮的轨迹以用于达到有利的相对大的长度的轨迹导杆可布置在车桥支架的后面的区域内。在此,用于调节轨迹的致动器、即用于所述车桥车轮的转向传动机构可这样地构成并且布置,使得该致动器有助于提高车桥支架的刚度。为此,所述致动器具有所谓的共同承载的壳体,所述壳体既与车桥支架的第一结构单元、又与车桥支架的第二结构单元可拆卸地连接。如果在装备有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后桥的车辆变型方案中不应该安装转向传动机构,则可设有承担壳体的承载功能的支撑构件代替该壳体。此外建议,将提到的三角形导杆借助两个橡胶轴承铰接式地连接在车桥支架上,而对于在车轮支架上的第三连接部位建议球窝关节,尤其是以便使用于上述转向传动机构的转向力尽可能小。关于提到的橡胶轴承,当所述橡胶轴承之一在到行车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车桥支架的机动车

【技术保护点】
具有车桥支架的机动车,所述车桥支架包括至少两个至少近似沿车辆纵向方向(F)定向的纵梁(13、14)和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纵梁的横梁(11、12),所述纵梁和横梁形成第一结构单元(1)并且所述车桥支架设置在用于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至少部分铰接式的支撑装置旁边,用以接纳用于车辆的电机式驱动单元(30),其特征在于,除了形成第一结构单元(1)的各梁(11、12、13、14)之外,以第二结构单元(2)的形式设有两个另外的纵梁(23、24)和至少一个另外的连接所述另外的纵梁(23、24)的横梁(22),所述第二结构单元在车桥支架安装在水平停放的车辆中的状态下沿竖直方向观察位于第一结构单元(1)下方或上方并且与第一结构单元(1)可拆卸地连接,其中,在车辆每侧上,多个设置的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中的至少一个导杆至少部分铰接式地支撑在每个结构单元(1、2)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5.18 DE 102015209031.0;2015.11.25 DE 10201521.具有车桥支架的机动车,所述车桥支架包括至少两个至少近似沿车辆纵向方向(F)定向的纵梁(13、14)和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纵梁的横梁(11、12),所述纵梁和横梁形成第一结构单元(1)并且所述车桥支架设置在用于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至少部分铰接式的支撑装置旁边,用以接纳用于车辆的电机式驱动单元(30),其特征在于,除了形成第一结构单元(1)的各梁(11、12、13、14)之外,以第二结构单元(2)的形式设有两个另外的纵梁(23、24)和至少一个另外的连接所述另外的纵梁(23、24)的横梁(22),所述第二结构单元在车桥支架安装在水平停放的车辆中的状态下沿竖直方向观察位于第一结构单元(1)下方或上方并且与第一结构单元(1)可拆卸地连接,其中,在车辆每侧上,多个设置的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中的至少一个导杆至少部分铰接式地支撑在每个结构单元(1、2)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其中,所述电机式驱动单元(30)经由至少三个略微弹性的支承部位(17、18)支承在车桥支架中,各支承部位通过圆柱状衬套连同位于中间的弹性体层形成,并且用于两个支承部位(17)的衬套的圆柱轴线至少近似互相平行地延伸,以及第三支承部位(18)的圆柱轴线在竖直的投影中至少接近垂直于首先提到的支承部位(17)的轴线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其中,第四支承部位(18)在功能上并联于所述第三支承部位(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其中,在所述第一结构单元(1)的沿车辆行驶方向(F)在前方的横梁(11)上设有电机式驱动单元(30)的支承部位中的两个支承部位(18)并且在所述第一结构单元(1)的两个纵梁(13、14)上分别设有一个其圆柱轴线重合的支承部位(17)。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机动车,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单元(1)由形成纵梁(13、14)的铸造侧面部件和两个以挤压型材的形式构成的横梁(11、12)组装而成,而所述第二结构单元(2)为压铸构件。6.根据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施滕岑伯格C·德比亚西E·塔姆
申请(专利权)人:宝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