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上水胶皮管安全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25584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列车上水胶皮管安全接头,包括接头机构和橡胶头底座,所述接头机构包括连接上水胶皮管的接头和与接头可拆卸连接的接头连接组件,所述接头连接组件包括接头底座和安装在接头底座与接头之间的密封圈,所述接头底座与橡胶头底座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接头为圆筒形接头,所述接头靠近橡胶头底座的一端设置为圆弧形,所述接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的长度小于接头的长度,所述接头与接头底座上均设置有配合安装密封圈的半圆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既能保证满足正常上水作业,同时在列车与上水胶皮管未脱离开动的紧急情况下,能与上水胶皮管自动断开,保证上水胶皮管不被拖走,降低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列车上水胶皮管安全接头
本技术属于上水胶皮管安全接头
,尤其是涉及一种列车上水胶皮管安全接头。
技术介绍
目前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为满足列车用水需求,通过沿线设置上水设备为列车安排上水,即将上水胶皮管插到列车的注水口处,再将上水胶皮管的阀门打开为列车上水,但是,列车一般靠站时间较短,所以在全国多个铁路站点发生了多起列车拖走上水胶皮管的安全事故,甚至还造成了人身伤亡事故。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故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列车上水人员工作失误,忘记在上水作业完成后,及时拔下上水胶皮管;(2)列车停站时间短,上水工作人员未能及时拔下上水胶皮管;(3)动车注水口结构复杂,注水口方向水平,上部有弹簧下压盖子,下部有较大空间且存在几厘米高的凹凸槽,容易卡死上水管的接头。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的列车上水胶皮管安全接头,既能保证满足正常上水作业,同时在列车与上水胶皮管未脱离开动的紧急情况下,能与上水胶皮管自动断开,保证上水胶皮管不被拖走,降低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列车上水胶皮管安全接头,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既能保证满足正常上水作业,同时在列车与上水胶皮管未脱离开动的紧急情况下,能与上水胶皮管自动断开,保证上水胶皮管不被拖走,降低安全隐患,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列车上水胶皮管安全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上水胶皮管的接头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接头机构上且安装在列车注水口上的橡胶头底座,所述接头机构包括连接上水胶皮管的接头和与接头可拆卸连接的接头连接组件,所述接头连接组件包括接头底座和安装在接头底座与接头之间的密封圈,所述接头底座与橡胶头底座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接头为圆筒形接头,所述接头靠近橡胶头底座的一端设置为圆弧形,所述接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的长度小于接头的长度,所述接头与接头底座上均设置有配合安装密封圈的半圆安装孔。上述的列车上水胶皮管安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底座为环形铝合金底座,所述接头底座通过螺栓与橡胶头底座连接。上述的列车上水胶皮管安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螺栓沿接头底座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上述的列车上水胶皮管安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底座上设置有螺栓安装的安装孔。上述的列车上水胶皮管安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可调硬度的橡胶圈。上述的列车上水胶皮管安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为铝合金接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所采用的接头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成本较低,安装方便。2、所采用的接头机构,通过设置螺纹部,方便与上水胶皮管通过丝口连接,连接牢固可靠,避免上水过程中接头机构与上水胶皮管分离,不能正常上水,且造成水资源浪费,安装操作便捷。3、所采用的接头机构包括接头、接头底座和密封圈,接头底座与橡胶头底座可拆卸连接,且通过密封圈将接头底座与接头之间固定,能保证上水胶皮管中的水通过接头进入橡胶头底座而正常上水作业,同时在列车与上水胶皮管未脱离开动的紧急情况下,在外部侧向力作用下接头挣脱密封圈的约束,接头会把密封圈切断而分离,从而使得橡胶头底座与上水胶皮管自动断开,保证上水胶皮管不被拖走,降低安全隐患,实用性强。4、所采用的接头靠近橡胶头底座的一端设置为圆弧形,是因为列车开动过程中给接头施加的外力为侧向力,圆弧形的接头底部更容易挣脱密封圈的约束,使得接头容易脱落。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既能保证满足正常上水作业,同时在列车与上水胶皮管未脱离开动的紧急情况下,能与上水胶皮管自动断开,保证上水胶皮管不被拖走,降低安全隐患,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橡胶头底座;2—密封圈;3—接头底座;4—接头;5—螺栓;6—螺纹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连接上水胶皮管的接头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接头机构上且安装在列车注水口上的橡胶头底座1,所述接头机构包括连接上水胶皮管的接头4和与接头4可拆卸连接的接头连接组件,所述接头连接组件包括接头底座3和安装在接头底座3与接头4之间的密封圈2,所述接头底座3与橡胶头底座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接头4为圆筒形接头,所述接头4靠近橡胶头底座1的一端设置为圆弧形,所述接头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部6,所述螺纹部6的长度小于接头4的长度,所述接头4与接头底座3上均设置有配合安装密封圈2的半圆安装孔。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螺纹部6,方便与上水胶皮管通过丝口连接,连接牢固可靠,避免上水过程中所述接头机构与上水胶皮管分离,不能正常上水,且造成水资源浪费,安装操作便捷。本实施例中,设置接头底座3与橡胶头底座1可拆卸连接,且通过密封圈4将接头底座3与接头4之间固定,能保证上水胶皮管中的水通过接头4进入橡胶头底座1而正常上水作业,同时在列车与上水胶皮管未脱离开动的紧急情况下,在外部侧向力作用下接头4挣脱密封圈2的约束,接头2会把密封圈3切断而分离,从而使得橡胶头底座1与上水胶皮管自动断开,保证上水胶皮管不被拖走,降低安全隐患。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接头4靠近橡胶头底座1的一端设置为圆弧形,是因为列车开动过程中给接头施加的外力为侧向力,圆弧形的接头底部更容易挣脱密封圈的约束,使得接头容易脱落。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头底座3为环形铝合金底座,所述接头底座3通过螺栓5与橡胶头底座1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栓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螺栓5沿接头底座3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头底座3上设置有螺栓5安装的安装孔。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2为可调硬度的橡胶圈。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密封圈2的橡胶硬度可调整抗拉力的大小,适应于不同列车上水需求,适应范围广。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头4为铝合金接头。本技术具体实施时,当需要为列车上水时,将接头4与上水胶皮管连接,并将橡胶头底座1安装装在列车的注水口处,水经过上水胶皮管进入接头4中,并经过接头4、橡胶头底座1和注水口流入列车水箱,当上水完毕后,停止为上水胶皮管通水,完成一次列车上水过程,操作简单,在为列车上水的过程中,接头底座3与橡胶头底座1可拆卸连接,且通过密封圈4将接头底座3与接头4之间固定,能保证上水胶皮管中的水通过接头4进入橡胶头底座1而正常上水作业,同时在列车与上水胶皮管未脱离开动的紧急情况下,在外部侧向力作用下接头4挣脱密封圈2的约束,接头2会把密封圈3切断而分离,从而使得橡胶头底座1与上水胶皮管自动断开,保证上水胶皮管不被拖走,降低安全隐患,实用性强。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列车上水胶皮管安全接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列车上水胶皮管安全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上水胶皮管的接头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接头机构上且安装在列车注水口上的橡胶头底座(1),所述接头机构包括连接上水胶皮管的接头(4)和与接头(4)可拆卸连接的接头连接组件,所述接头连接组件包括接头底座(3)和安装在接头底座(3)与接头(4)之间的密封圈(2),所述接头底座(3)与橡胶头底座(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接头(4)为圆筒形接头,所述接头(4)靠近橡胶头底座(1)的一端设置为圆弧形,所述接头(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部(6),所述螺纹部(6)的长度小于接头(4)的长度,所述接头(4)与接头底座(3)上均设置有配合安装密封圈(2)的半圆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上水胶皮管安全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上水胶皮管的接头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接头机构上且安装在列车注水口上的橡胶头底座(1),所述接头机构包括连接上水胶皮管的接头(4)和与接头(4)可拆卸连接的接头连接组件,所述接头连接组件包括接头底座(3)和安装在接头底座(3)与接头(4)之间的密封圈(2),所述接头底座(3)与橡胶头底座(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接头(4)为圆筒形接头,所述接头(4)靠近橡胶头底座(1)的一端设置为圆弧形,所述接头(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部(6),所述螺纹部(6)的长度小于接头(4)的长度,所述接头(4)与接头底座(3)上均设置有配合安装密封圈(2)的半圆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千方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