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滚筒客车上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1474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5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滚筒客车上水装置,包括外壳体、出管口、主固定框架、固定支架、滚筒、盘道、第一法兰支撑架、第二法兰支撑架、联通器、第一法兰、连接小管、第一轴承座、旋转接头、电机、小链轮、链条、大链轮、离合器、第二轴承座、第二法兰、小滚轮组件、丝杆、导杆、大带轮、同步带、小带轮、进水管、一体阀、主进水管、排水管,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出管口。该新型的有益效果由机械代替人工回卷胶管,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和劳作之苦,避免水满溢出、水管冻裂、上水胶管不卫生的现象发生,使得站场美观整齐,可以避免人员的踩踏对胶管的损坏和因此引起的安全隐患,同时还避免了太阳光照而造成的胶质老化,也解决胶管结冰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客车上水的,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卧式滚筒客车上水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中国铁路客车得飞速发展,铁路给水自动化、系统化及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要求日益突出,对铁路客车用水的要求也日益增高。现阶段的客车上水作业多采用手工操作。当铁路列车到站后,工作人员需将胶管插在客车的注水口上,打开阀门,给水箱上水。当水箱加满水后,工作人员需将胶管从客车注水口上取下,关闭阀门,回卷胶管。现有的客车上水装置多为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由于列车停靠时间短,只能完成部分车厢上水量,工作效率低下;不可避免会溢出大量水,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

2、现有的客车上水用胶管是铁路车站供水系统的组成部分。胶管通常长十数米,一端与水栓室中的水栓相连,其余部份置放于轨道间的盖板或道碴上。道间检修作业人员及旅客的踩踏对胶管的造成损坏,同时对人身安全也造成隐患;太阳光照也造成胶管的胶质老化。在寒冷地区的冬季,上水胶管内有存水很容易冻结,上水员工在每次上完水后,必须人工对胶管进行拉直理顺的工作,将胶管内的存水倒出排尽。也有一定数量的车站采用防冻回水栓来解决水栓,立管,胶管的存水排放,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滚筒客车上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出管口(2)、主固定框架(3)、固定支架(4)、滚筒(5)、盘道(6)、第一法兰支撑架(7)、第二法兰支撑架(8)、联通器(9)、第一法兰(10)、连接小管(11)、第一轴承座(12)、旋转接头(13)、电机(14)、小链轮(15)、链条(16)、大链轮(17)、离合器(18)、第二轴承座(19)、第二法兰(20)、小滚轮组件(21)、丝杆(22)、导杆(23)、大带轮(24)、同步带(25)、小带轮(26)、进水管(27)、一体阀(28)、主进水管(29)、排水管(30),所述外壳体(1)上设置有出管口(2);所述外壳体(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滚筒客车上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出管口(2)、主固定框架(3)、固定支架(4)、滚筒(5)、盘道(6)、第一法兰支撑架(7)、第二法兰支撑架(8)、联通器(9)、第一法兰(10)、连接小管(11)、第一轴承座(12)、旋转接头(13)、电机(14)、小链轮(15)、链条(16)、大链轮(17)、离合器(18)、第二轴承座(19)、第二法兰(20)、小滚轮组件(21)、丝杆(22)、导杆(23)、大带轮(24)、同步带(25)、小带轮(26)、进水管(27)、一体阀(28)、主进水管(29)、排水管(30),所述外壳体(1)上设置有出管口(2);所述外壳体(1)内设置有主固定框架(3);所述主固定框架(3)上固定有两个固定支架(4);两个所述固定支架(4)之间设置有丝杆(22)和导杆(23);所述导杆(23)上设置有小滚轮组件(21);所述主固定框架(3)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座(12);所述旋转接头(13)与联通器(9)连接并用第一轴承座(12)支撑,联通器(9)一端带有法兰(20),滚筒(5)外表面设有螺旋状缠卷胶管用的盘道(6),滚筒(5)左侧第一法兰(10)与联通器(9)一端第一法兰(10)固定连接,联通器(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千方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