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亓晓贵专利>正文

一种自适应的道路伸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2319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的道路伸缩装置,包括:支撑梁,相邻支撑梁之间预留有间隙;第一钢构件,预埋于形成隔断缝隙的其中一侧混凝土体中;第二钢构件,预埋于形成隔断缝隙的另一侧混凝土体中;固定座,分别支撑支撑梁中位于两侧的两个支撑梁于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的上方;活动座,分别支撑位于两侧支撑梁之间的其余支撑梁于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的上方;弹性伸缩件,每对弹性伸缩件分别连接至固定座和活动座上用于对支撑梁形成弹性支撑;导轮,活动座通过导轮分别与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构成滑动连接;弹性填充体,分别连接至相邻两个支撑梁间隙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能够根据车辆的重量进行差别化承压从而避免重压破坏。

An adaptive road expan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ad expansion device, including: an adaptive support beam, a gap is reserved between the adjacent supporting beam; the first steel member, wherein the body buried in concrete to form a partition slot; second members,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ncrete body is embedded in the slot form partition fixing seat; the support beam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wo supporting beams on the first steel member and the second steel parts above; the movable seat are respectively suppor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upporting beam is located between the support beam in the first steel member and the second steel parts above; elastic extension member, each pair of elastic part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fixed seat and a movable seat for supporting beam forming elastic support; the movable seat through the guide wheel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teel member and the second steel parts sliding; elastic filler, respectively To the gap between two adjacent supporting beam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that the differential pressure can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of the vehicle so as to avoid the heavy pressure and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的道路伸缩装置
本技术属于道路桥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的道路伸缩装置。
技术介绍
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施工缝方向的适当部位设置的一条构造缝。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或构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为了填补伸缩缝所产生的空缺,人们专利技术了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目前已是高速公路和桥梁结构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伸缩装置问题一直是公路交通中的一大难题,据美国相关的一项统计,尽管支座和伸缩缝的费用只占桥梁总造价的5%,但如果设计不当、安装质量低劣和缺乏保养时,可引起95%的桥梁出现问题。因此,伸缩缝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现有技术中的伸缩缝结构,主要还存在如下的缺点:伸缩装置只具有沿隔断缝隙宽度方向的位移能力,不具有高度方向的位移能力,从而使车辆在行驶至伸缩装置时对其产生较大压力,尤其是重载货车经过时,由于大部分货车都有超载情况,因此对伸缩装置造成的冲击较大,长时间的碾压会造成伸缩装置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自适应的道路伸缩装置,能够根据车辆的重量进行差别化承压从而避免重压破坏。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的道路伸缩装置,包括:若干个支撑梁,沿隔断缝隙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相邻支撑梁之间预留有间隙;一对第一钢构件,预埋于形成隔断缝隙的其中一侧混凝土体中;一对第二钢构件,预埋于形成隔断缝隙的另一侧混凝土体中;一对固定座,分别支撑支撑梁中位于两侧的两个支撑梁于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的上方;其中一个固定座固连至第一钢构件,另一个固定座固连至第二钢构件;若干个活动座,分别支撑位于两侧支撑梁之间的其余支撑梁于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的上方;若干对弹性伸缩件,每对弹性伸缩件分别连接至固定座和活动座上用于对支撑梁形成弹性支撑;若干对导轮,每对导轮分别转动安装于一个活动座上,活动座通过导轮分别与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构成滑动连接;若干个弹性填充体,分别连接至相邻两个支撑梁间隙中。进一步地,弹性填充体具有向两侧突出的突出部;活动支撑件具有一用于平齐于路面的顶面和一垂直于顶面的侧面,侧面形成有用于容纳突出部的凹陷部;弹性填充体的顶部不低于活动支撑件的顶面。进一步地,弹性伸缩件包括:座体,具有一容置腔;杆体,至少一部分滑动装配至容置腔中;压缩弹簧,其两端分别连接至座体和杆体形成弹性支撑;座体的底部铰接安装于活动座和固定座,杆体的顶部铰接安装于支撑梁。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对限位板,分别设置在支撑梁长度方向的两侧,用于对支撑梁在其长度方向进行限位。进一步地,弹性填充体为厚度均匀的空心橡胶体。进一步地,导轮的轴线垂直于路面,每个导轮的轮面两侧分别与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构成滚动接触。进一步地,第一钢构件具有用于与导轮轮面接触的第一滑动面和用于与导轮下端面接触的第一支撑面;第二钢构件具有用于与导轮轮面接触的第二滑动面和用于与导轮上端面接触的第二支撑面。进一步地,活动座和固定座与支撑梁的连接方式均为螺栓连接。进一步地,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与固定座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进一步地,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与固定座之间还焊接有调节块。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能够根据车辆的重量进行差别化承压从而避免重压破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图1所述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图5为图4中B-B向剖视图。附图标记:10支撑梁;10a侧面;10b凹陷部;10c顶面;20弹性填充体;20a空腔;30活动座;301轮轴;302护板;303底板;40第一钢构件;40a第一支撑面;50第二钢构件;50a第二支撑面;60调节块;70导轮;80弹性伸缩件;801座体;802杆体;803压缩弹簧;90固定座;100混凝土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5所示,一种自适应的道路伸缩装置,包括:五个支撑梁10,沿隔断缝隙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相邻支撑梁10之间预留有间隙;一对第一钢构件40,预埋于形成隔断缝隙的其中一侧混凝土体100中;一对第二钢构件50,预埋于形成隔断缝隙的另一侧混凝土体100中;一对固定座90,分别支撑支撑梁10中位于两侧的两个支撑梁10于第一钢构件40和第二钢构件50的上方;其中一个固定座90固连至第一钢构件40,另一个固定座90固连至第二钢构件50;三个活动座30,分别支撑位于两侧支撑梁10之间的三个支撑梁10于第一钢构件40和第二钢构件50的上方;五对弹性伸缩件80,每对弹性伸缩件80分别连接至固定座90和活动座30上用于对支撑梁10形成弹性支撑;三对导轮70,每对导轮70分别转动安装于一个活动座30上,活动座30通过导轮70分别与第一钢构件40和第二钢构件50构成滑动连接;四个弹性填充体20,分别连接至相邻两个支撑梁10间隙中。当混凝土体100发生变形时,第一钢构件40和第二钢构件50将沿变形方向发生位移,由此使得固定座90带动其支撑的支撑梁10开始向中间挤压活动座30上的支撑梁10。同样受到压力的弹性填充体20具有变形能力因而收缩吸收混凝土体100的变形量。这样一来,隔断间隙两侧的混凝土体100表面与该装置形成无缝连接。由于采用了弹性伸缩件80,使得不同重量的车辆在驶过伸缩装置时产生不同的作用力,从而使支撑梁10根据受到的压力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下降,从而避免刚性连接时易被重压破坏的情况发生。作为优选方案,弹性填充体20具有向两侧突出的突出部;活动支撑件具有一用于平齐于路面的顶面10c和一垂直于顶面10c的侧面10a,侧面10a形成有用于容纳突出部的凹陷部10b;弹性填充体20的顶部不低于活动支撑件的顶面10c。这样可以使弹性填充体20无需任何紧固件便可固定在支撑梁10之间,同时也实现了快速安装和拆卸的目的。作为优选方案,弹性伸缩件80包括:座体801,具有一容置腔;杆体802,至少一部分滑动装配至容置腔中;压缩弹簧803,其两端分别连接至座体801和杆体802形成弹性支撑;座体801的底部铰接安装于活动座30和固定座90,杆体802的顶部铰接安装于支撑梁10。这样可以使每对弹性伸缩件80、支撑梁10和活动座30/固定座90形成四连杆机构,当重量差别较大的两辆车同时驶过伸缩装置时,支撑梁10的不同受力点将会产生不同的纵向位移量,从而使两辆车均不会受到影响,提高了通行的舒适性。作为优选方案,活动座30具有两个对称安装的轮轴301,每个轮轴301的外侧设置有一个护板302,护板302的底部设置有平行于活动座30并对轮轴301形成支撑的底板303。作为优选方案,道路伸缩装置还包括:一对限位板,通过预埋方式分别设置在支撑梁10长度方向的两侧的土体中,也可以固定至该伸缩装置上,用于对支撑梁10在其长度方向进行限位。这样能够避免支撑梁10向两侧过度侧移而失去对车辆的支撑作用。作为优选方案,弹性填充体20为橡胶材质制成,且具有一空腔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适应的道路伸缩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适应的道路伸缩装置,包括:若干个支撑梁,沿隔断缝隙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相邻支撑梁之间预留有间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第一钢构件,预埋于形成隔断缝隙的其中一侧混凝土体中;一对第二钢构件,预埋于形成隔断缝隙的另一侧混凝土体中;一对固定座,分别支撑所述支撑梁中位于两侧的两个支撑梁于所述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的上方;其中一个固定座固连至所述第一钢构件,另一个固定座固连至所述第二钢构件;若干个活动座,分别支撑位于两侧支撑梁之间的其余支撑梁于所述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的上方;若干对弹性伸缩件,每对弹性伸缩件分别连接至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活动座上用于对所述支撑梁形成弹性支撑;若干对导轮,每对导轮分别转动安装于一个活动座上,所述活动座通过所述导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构成滑动连接;若干个弹性填充体,分别连接至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梁间隙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的道路伸缩装置,包括:若干个支撑梁,沿隔断缝隙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相邻支撑梁之间预留有间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第一钢构件,预埋于形成隔断缝隙的其中一侧混凝土体中;一对第二钢构件,预埋于形成隔断缝隙的另一侧混凝土体中;一对固定座,分别支撑所述支撑梁中位于两侧的两个支撑梁于所述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的上方;其中一个固定座固连至所述第一钢构件,另一个固定座固连至所述第二钢构件;若干个活动座,分别支撑位于两侧支撑梁之间的其余支撑梁于所述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的上方;若干对弹性伸缩件,每对弹性伸缩件分别连接至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活动座上用于对所述支撑梁形成弹性支撑;若干对导轮,每对导轮分别转动安装于一个活动座上,所述活动座通过所述导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构成滑动连接;若干个弹性填充体,分别连接至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梁间隙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的道路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填充体具有向两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活动支撑件具有一用于平齐于路面的顶面和一垂直于所述顶面的侧面,所述侧面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突出部的凹陷部;所述弹性填充体的顶部不低于所述活动支撑件的顶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的道路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伸缩件包括:座体,具有一容置腔;杆体,至少一部分滑动装配至所述容置腔中;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剑亓晓贵牟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亓晓贵赵剑牟丽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