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和电缆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2193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以及包括该连接器和电缆的电缆束。连接器能够在上下方向附接至第一连接对象,并且能够与沿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向后插入连接器中的第二连接对象连接。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和保持部件。保持部件具有保持部和被夹持部。各端子具有接线部和接触部。当沿上下方向观察连接器时,被夹持部和接线部至少部分地彼此重叠。当沿上下方向中的向上方向观察连接器时,被夹持部和接线部中的一者可见。当沿上下方向中的向下方向观察连接器时,被夹持部和接线部中的剩余一者可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和电缆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与例如FPC(柔性印刷电路)或FFC(柔性扁平电缆)的板状或片状对象连接的连接器,以及包括该连接器的电缆束。
技术介绍
参照图31和图32,日本特开2015-188000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900。连接器900可在Z方向附接至电路板(未示出),并可与沿X方向朝向-X方向插入其中的柔性印刷电路950连接。柔性印刷电路950具有连接部960。连接器900包括保持部件910、接收部915和多个端子920。当柔性印刷电路950插入连接器900中时,接收部915接收柔性印刷电路950的一部分。各端子920具有下颚部922、上颚部924、中间部926和被固定部928。上颚部924具有接触部925。当柔性印刷电路950插入连接器900中时,接触部925与柔性印刷电路950的连接部960连接。中间部926将下颚部922与上颚部924彼此连接。当连接器900安装在电路板(未示出)上时,被固定部928被焊接在电路板(未示出)的布线图案(未示出)上。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900构造成安装在硬质电路板上。同时,需要将连接器附接至例如电缆、FPC(柔性印刷电路)或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器和电缆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能够在上下方向附接至第一连接对象,并且能够与沿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向后插入所述连接器中的第二连接对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对象具有片状或板状形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对象具有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对象具有多个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和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保持部和被夹持部;各所述端子由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保持部保持;所述端子布置在与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前后方向两者垂直的节距方向;各所述端子具有接线部和接触部;当所述连接器附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对象时,所述端子的所述接线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当所述第二连接对象插入所述连接器中时,所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分别与所述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22 JP 2016-1238921.一种连接器,能够在上下方向附接至第一连接对象,并且能够与沿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向后插入所述连接器中的第二连接对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对象具有片状或板状形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对象具有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对象具有多个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和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保持部和被夹持部;各所述端子由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保持部保持;所述端子布置在与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前后方向两者垂直的节距方向;各所述端子具有接线部和接触部;当所述连接器附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对象时,所述端子的所述接线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当所述第二连接对象插入所述连接器中时,所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接线部具有与所述上下方向交叉的板状形状;所述接触部的中心和所述接线部的中心在所述节距方向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当沿所述上下方向观察所述连接器时,所述被夹持部和所述接线部至少部分地彼此重叠;当沿所述上下方向中的向上方向观察所述连接器时,所述被夹持部和所述接线部中的一者可见;并且当沿所述上下方向中的向下方向观察所述连接器时,所述被夹持部和所述接线部中的剩余一者可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上壁部和下壁部;所述上壁部和所述下壁部在所述上下方向彼此远离地定位;所述连接器在所述上下方向在所述上壁部与所述下壁部之间形成有接收部;当所述第二连接对象与所述连接器连接时,所述接收部接收所述第二连接对象的一部分;所述接触部在所述上下方向超出所述下壁部向上突出;并且所述被夹持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位于所述接线部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接线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位于所述接触部的前方;所述上壁部在所述前后方向具有前端;所述下壁部在所述前后方向具有前端;所述上壁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惠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