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银铜复合触点的银层化学成分检测的前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17258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元素检测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银铜复合触点的银层化学成分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研磨除去银铜复合触点表面的大部分铜层,将研磨后银铜复合触点置于20~100℃的双氧水‑盐酸复合溶液中浸泡,使铜层完全溶解而保留银层;用氨水浸泡去除银层表面的氯化银;用水清洗后,烘干。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银铜复合触点银层化学成分进行定量检测,具有最大限度保留银层、适用性广、操作简便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为电触头材料行业技术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银铜复合触点的银层化学成分检测的前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元素检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银铜复合触点(如银及银合金复铜、银及银合金复铜复铁等触点)的银层化学成分检测的前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银铜复合触点已经在低压电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银层的化学成分是关系到触点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通用的检测方法是用砂纸磨去铜层,再将留下的银层经过处理后用仪器检测化学成分,该方法仅适用于银层较厚的触点,对于银层薄的触点不适用,同时会损失贵金属。或者,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或扫描电镜能谱法直接对银层进行无损检测,此类无损检测的方法均为半定量的检测,所测得数据仅可作为参考,而且对于微量的添加元素不能准确检测。目前通过化学方法选择性保留银层的公开技术是用氯化钠溶液和浓硝酸浸泡铜银复合触点,在银层表面形成致密的氯化银层之后保护了银层,然后再溶解铜层而保留银层。但是,该方法中仍存在缺陷:在反应初期会使部分银层溶解,导致银层损失,不适用于薄银层触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银铜复合触点的银层化学成分检测的前处理方法。为解决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银铜复合触点的银层化学成分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研磨除去银铜复合触点表面的大部分铜层,确保不会显露出银层;(2)将研磨后银铜复合触点置于20~100℃的双氧水-盐酸复合溶液中,浸泡时间0.5h~5h,使铜层完全溶解而保留银层;(3)再用质量浓度为5%~30%的氨水浸泡0.1~1h,去除银层表面的氯化银;用水清洗后,烘干;所述双氧水-盐酸复合溶液的配置方法为:取10~100ml的双氧水、10~100ml的盐酸和10~1000ml的水,依次加入容器中混匀。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银铜复合触点的银层厚度在0.05~5mm,铜层厚度在0.05~5mm。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研磨是以粒度为50~3000的砂纸进行研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烘干的温度为50~200℃,时间为5~30min。本专利技术的实现原理描述:本专利技术采用物理处理与化学处理相结合的技术,将银铜复合触点用砂纸研磨去除大部分铜层,再用双氧水盐酸复合溶液浸泡,进行加热使铜层快速完全溶解而保留银层,再用氨水浸泡清洗去除银层表面的氯化银,用水清洗烘干,得到银层用于后续的定量成分检测。通过对双氧水盐酸复合溶液的使用,使银层从触点分离并完整保留。其反应机理是双氧水在酸性条件下能与铜反应而不能与银反应。双氧水在盐酸条件下与铜反应的方程式为:H2O2+2HCl+Cu=CuCl2+2H2O。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能够对银铜复合触点银层化学成分进行定量检测,具有最大限度保留银层、适用性广、操作简便的优点。2、本专利技术能为电触头材料行业技术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支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该领域的技术工程师可根据上述专利技术的内容对本专利技术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实施例1银铜复合铆钉型触头,银层厚度0.1mm,铜层厚度0.9mm。选择由粗到细的多张砂纸(粒度为50~3000)逐渐磨去大部分铜层后,用双氧水-盐酸复合溶液浸泡(双氧水-盐酸复合溶液由盐酸50ml、双氧水50ml、水20ml混合而成),60℃加热溶解2h,再用质量浓度为20%的氨水浸泡0.5h清洗表面的氯化银,去离子水清洗,120℃后烘干15min,得到银层,用于后续检测化学成分。实施例2银复铜复铁三层复合钮扣型触点,银层厚度为0.05mm,铜层厚度5mm,铁层厚度0.2mm。选择由粗到细的多张砂纸(粒度为50~3000)逐渐磨去大部分铜层后,用双氧水-盐酸复合溶液浸泡(双氧水-盐酸复合溶液由盐酸10ml、双氧水100ml、水1000ml混合而成),100℃加热溶解0.5h,再用质量浓度为5%的氨水浸泡1h清洗表面的氯化银,去离子水清洗,50℃烘干30min,得到银层,用于后续检测化学成分。实施例3银铜复合触点,银层厚度为5mm,铜层厚度0.05mm。选择由粗到细的多张砂纸(粒度为50~3000)逐渐磨去大部分铜层后,用双氧水-盐酸复合溶液浸泡(双氧水-盐酸复合溶液由盐酸100ml、双氧水10ml、水10ml混合而成),20℃溶解5h,再用质量浓度为30%的氨水浸泡0.1h清洗表面的氯化银,去离子水清洗,200℃烘干5min,得到银层,用于后续检测化学成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银铜复合触点的银层化学成分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研磨除去银铜复合触点表面的大部分铜层,确保不会显露出银层;(2)将研磨后银铜复合触点置于20~100℃的双氧水‑盐酸复合溶液中,浸泡时间0.5h~5h,使铜层完全溶解而保留银层;(3)再用质量浓度为5%~30%的氨水浸泡0.1~1h,去除银层表面的氯化银;用水清洗后,烘干;所述双氧水‑盐酸复合溶液的配置方法为:取10~100ml的双氧水、10~100ml的盐酸和10~1000ml的水,依次加入容器中混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银铜复合触点的银层化学成分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研磨除去银铜复合触点表面的大部分铜层,确保不会显露出银层;(2)将研磨后银铜复合触点置于20~100℃的双氧水-盐酸复合溶液中,浸泡时间0.5h~5h,使铜层完全溶解而保留银层;(3)再用质量浓度为5%~30%的氨水浸泡0.1~1h,去除银层表面的氯化银;用水清洗后,烘干;所述双氧水-盐酸复合溶液的配置方法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统沈涛祁更新陈晓张玲洁樊先平杨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