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屑胶结成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0116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套岩屑胶结成型系统,属于岩屑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干燥箱、模具、下压筒、下压板,干燥箱上方设有开口,开口旁为控制区,设有显示屏、温度调节按钮、开关按钮,开口内部为干燥区,开口处设有玻璃隔板,干燥箱内部用于放置模具,下压筒与模具的直径相同,下压筒内部设有两组刮板,刮板下方设有刮刀,刮刀为水平方向,刃口朝向顺时针方向,下压筒设有配套使用的下压板,安装在下压筒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适用于岩屑胶结的装置,提高了岩屑胶结成型的效率,并能够方便的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岩屑胶结成型系统
本技术涉及岩屑实验设备
,具体是一套岩屑胶结成型系统。
技术介绍
在油气田开发的过程中,对岩样进行实验是重要的一环,尤其是页岩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采用微米压痕测试了龙马溪页岩,并提出采用微/纳米压痕技术测定页岩岩屑获得模量、硬度、强度等力学参数,以实现指导页岩气生产的要求,目前采用的岩屑胶结成型的方法,一般是在圆形器皿中,放入胶结剂,然后放入岩屑,通过刮板使其表面保持平顺,再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取出成型,而不是采用一套比较完整的装置来进行实验,尤其是前期步骤全都采用手动完成,在刮岩屑的过程中容易弄到实验台面上,同时沾到手上,不易清洗。因此,研发一种使用更加便捷的岩屑胶结成形系统,对于提高岩屑胶结效率,保护实验人员健康和安全,有很大的好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套岩屑胶结成型系统,通过设置适用于岩屑胶结的装置,提高了岩屑胶结成型的效率,并能够方便的取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岩屑胶结成型系统,包括干燥箱、模具、下压筒、下压板,干燥箱上方设有开口,开口旁为控制区,设有显示屏、温度调节按钮、开关按钮,开口内部为干燥区,开口处设有玻璃隔板,干燥箱内部用于放置模具,下压筒与模具的直径相同,下压筒内部设有两组刮板,刮板下方设有刮刀,刮刀为水平方向,刃口朝向顺时针方向,下压筒设有配套使用的下压板,安装在下压筒下方。进一步的,模具由侧壁、定位块、底板组成,侧壁为环状结构,底部设有向内的凸缘,底板放置于凸缘上,侧壁顶部设有四个定位块,定位块的宽度小于侧壁。进一步的,下压筒由上部筒体和下部筒体组成,上部筒体和下部筒体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上部筒体的长度与刮板的长度相同,下部筒体底部设有四个定位口,定位口为凹槽结构,定位口的位置与定位块相对应。进一步的,下压板外径与下压筒内径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刮板和刮刀,能够很好的将胶体表面刮平整,让后期干燥后的岩屑胶结物能够更加规整;2、通过设置定位块和定位板,让下压筒和模具能够精准对齐,同时能够确保流出下压板的空间;3、对模具结构进行改造,使其下方为可以拆卸的结构,方便在胶结完成后,取出岩屑胶结物;4、通过将干燥箱的开口放置于上方,便于胶结过程中观察胶结物的胶结过程。附图说明图1为干燥箱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模具在干燥箱中的示意图;图3为模具剖视图;图4为下压筒立体透视图;图5为下压筒筒壁的剖视图;图6为下压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干燥箱,2为模具,3为下压筒,4为下压板,11为温度调节按钮,12为开关按钮,13为显示屏,14为干燥区,15为玻璃隔板,21为侧壁,22为定位块,23为底板,31为上部筒体,32为下部筒体,33为定位口,34为刮刀,35为刮板,36为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到6所示,一种岩屑胶结成型系统,包括干燥箱1、模具2、下压筒3、下压板4,干燥箱1上方设有开口,开口旁为控制区,设有显示屏13、温度调节按钮11、开关按钮12,开口内部为干燥区14,开口处设有玻璃隔板15,干燥箱1内部用于放置模具2,模具2由侧壁21、定位块22、底板23组成,侧壁21为环状结构,底部设有向内的凸缘,底板23放置于凸缘上,侧壁21顶部设有四个定位块22,定位块22的宽度小于侧壁21,下压筒3与模具2的直径相同,下压筒3内部设有两组刮板35,刮板35下方设有刮刀34,刮刀34为水平方向,刃口朝向顺时针方向,下压筒3由上部筒体31和下部筒体32组成,上部筒体31和下部筒体32之间通过轴承36连接,上部筒体31的长度与刮板35的长度相同,下部筒体32底部设有四个定位口33,定位口33为凹槽结构,定位口33的位置与定位块22相对应,下压筒3设有配套使用的下压板4,安装在下压筒3下方,下压板4外径与下压筒3内径相同。图3为便于观察,下部筒体32在图中的高度较大,其实际高度很薄,确保下压和刮的时候不会触碰不到模具内的胶结物。本技术的工作步骤如下:将按质量比例配置好的树脂胶液放入模具2,然后放置岩屑,打开干燥箱1的玻璃隔板15,将模具2从上到下放入干燥箱1中,然后将下压板4安装在下压筒3内,通过刮刀34顶住,向下压紧模具2内的胶结物,然后上提下压筒3,取出下压板4,再下放下压筒3,并旋转上部筒体31,使其通过轴承36旋转,刮除平整后,取出下压筒3,通过温度调节按钮11调节干燥箱1的温度为35℃,固化3h后,取出并翻转模具2,然后敲击底板23,模具2内的胶结物直接通过底板23的推力下落到定位块22之间的空间。实验完成后,取出胶结物成品,如果胶结物成品表面的光泽度还存在一定缺陷,则取出进行打磨,由于之前采用刮刀34进行过预处理,因此需要打磨的程度较轻,减少后期工作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岩屑胶结成型系统

【技术保护点】
岩屑胶结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箱、模具、下压筒、下压板,干燥箱上方设有开口,开口旁为控制区,设有显示屏、温度调节按钮、开关按钮,开口内部为干燥区,开口处设有玻璃隔板,干燥箱内部用于放置模具,下压筒与模具的直径相同,下压筒内部设有两组刮板,刮板下方设有刮刀,刮刀为水平方向,刃口朝向顺时针方向,下压筒设有配套使用的下压板,安装在下压筒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岩屑胶结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箱、模具、下压筒、下压板,干燥箱上方设有开口,开口旁为控制区,设有显示屏、温度调节按钮、开关按钮,开口内部为干燥区,开口处设有玻璃隔板,干燥箱内部用于放置模具,下压筒与模具的直径相同,下压筒内部设有两组刮板,刮板下方设有刮刀,刮刀为水平方向,刃口朝向顺时针方向,下压筒设有配套使用的下压板,安装在下压筒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屑胶结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模具由侧壁、定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雪陈平马天寿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