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多用水室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1672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3:22
一体多用水室散热器,包括水室、芯体和密封圈,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所述水室一体成型并有多个独立腔室,各腔室有独立进水口或出水口,相邻腔室通过侧壁相连。芯体由护板、冷却管、散热带、隔板和主片钎焊而成,芯体通过隔板分成多个独立子模块,各独立子模块有相应的冷却管和散热带,芯体通过主片翻边结构与水室扣压组成一体。主片上冲有密封圈槽位,密封圈置于主片上的密封圈槽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水室结构强度好,节省材料,可独立优化各腔室顶部造型、降低温差热应力,共用主片、水室减少零件数提高可靠性,一体式结构便于设计安装支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多用水室散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等散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体多用水室散热器。
技术介绍
散热器作为冷却系统的重要部件,承担汽车发热部件的降温任务。而需要降温的部件并非是单一的,如发动机水套、涡轮增压空气,工程机械则还涉及液压油、变矩器油、燃油等的散热,需要多个散热器实现不同的散热功能。现有的解决方案多是把多个散热器单体按串联或并联方式安装在发动机舱内,安装框架复杂、体积庞大并且对散热舱的密封带来困难。也有简单将多个散热器合成一体,但由于不同散热器存在温差,易导致相邻区域冷却管管脚产生热疲劳损坏而撕裂焊缝,同时水室(油室、气室)只是简单用隔板分隔,间隔处隔板、密封圈承受两侧不同温度的流体,容易变形损坏造成窜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多个散热器简单组合在一起带来的安装框架复杂、产生热疲劳失效及窜液的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多用水室散热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多用水室散热器,包括水室、芯体和密封圈,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所述水室一体成型并分为多个互不连通的独立腔室,每个腔室均有独立的进水口或出水口,相邻腔室通过侧壁相连,芯体由护板、冷却管、散热带、隔板和主片钎焊而成,芯体通过隔板分成多个独立子模块,各独立子模块有相应的冷却管和散热带,芯体通过主片翻边结构与水室扣压组成一体,主片冲有密封圈槽位,密封圈置于主片密封圈槽位。所述水室相邻腔室只通过侧壁相连成一个整体,顶部不相连,腔室之间的壁板靠主片端相隔3~8mm距离。所述主片上根据水室腔室结构冲有相应的密封圈槽位和用于扣压的独立翻边,密封圈槽位全部连通。所述密封圈结构为独立式或整体式密封圈。所述独立腔室单独使用一个独立式密封圈或所有腔室共用一个整体式密封圈。所述芯体由隔板分成与水室腔室数量相同的多个独立子模块。所述隔板与主片通过插入或搭接式进行钎焊连接。工作原理及过程:以两种冷却液的散热器为例,冷却液a从进水室左腔室进水口2流入进水室左腔室4,并经过芯体左子模块24散热后流到出水室左腔室22,最后从出水室左腔室出水口21流出完成散热。冷却液b则从进水室右腔室进水口8流入进水室右腔室7,经过芯体右子模块12散热后流到出水室右腔室16,最后从出水室右腔室出水口17流出完成热交换过程。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共用主片和水室,保持了结构上的连续性,加强了散热器的结构强度,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失效风险。多个散热设计方案通过一体多用水室整合成一体,利于简化安装框架。2、水室腔室间顶部不相连,节省材料,利于各腔室顶部设计不同的造型以引导液体流动。腔室之间有两块壁板,并且壁板靠主片端相隔3~8mm距离,强化水室结构并加大了腔室间的空间,3、芯体利用隔板隔开,形成了温差缓冲区,减少管脚热应力,消除了简单拼接方案单层壁窜液的风险。4、主片冲出整圈凹槽放置密封圈,增加主片结构强度,利于密封圈设计和定位,避免组装时密封圈受挤压错位造成的密封不严。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体多用水室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体多用进水室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进水室主片和进水室密封圈匹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A处进水室主片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整体式进水室密封圈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独立式进水室密封圈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隔板和进水室主片插入式连接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隔板和进水室主片搭接式连接示意图。图中标记为:一体多用进水室1、进水室左腔室进水口2、进水室左腔室壁板3、进水室左腔室4、进水室侧壁5、进水室右腔室壁板6、进水室右腔室7、进水室右腔室进水口8、进水室密封圈9、进水室主片10、右护板11、芯体右子模块12、出水室密封圈13、出水室主片14、一体多用出水室15、出水室右腔室16、出水室右腔室出水口17、出水室右腔室壁板18、出水室侧壁19、出水室左腔室壁板20、出水室左腔室出水口21、出水室左腔室22、左护板23、芯体左子模块24、芯体左子模块散热带25、芯体左子模块冷却管26、隔板27、芯体右子模块散热带28、芯体右子模块冷却管29、进水室主片密封圈槽位30、进水室主片翻边31。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成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附图与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1本实施例以一体多用水室划分为两腔室为例,但腔室数量并不局限于两腔室。如图1至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体多用水室散热器,包括一体多用进水室1、进水室左腔室进水口2、进水室左腔室壁板3、进水室左腔室4、进水室侧壁5、进水室右腔室壁板6、进水室右腔室7、进水室右腔室进水口8、进水室密封圈9、进水室主片10、右护板11、芯体右子模块12、出水室密封圈13、出水室主片14、一体多用出水室15、出水室右腔室16、出水室右腔室出水口17、出水室右腔室壁板18、出水室侧壁19、出水室左腔室壁板20、出水室左腔室出水口21、出水室左腔室22、左护板23、芯体左子模块24、芯体左子模块散热带25、芯体左子模块冷却管26、隔板27、芯体右子模块散热带28以及芯体右子模块冷却管29。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所述一体多用进水室1和一体多用出水室15均为一体成型,一体多用进水室1分成两个互不连通的进水室左腔室4和进水室右腔室7,一体多用出水室15分成两个互不连通的出水室右腔室16和出水室左腔室22。各腔室顶面不相连,一体多用进水室1各腔室通过进水室侧壁5连成一体,一体多用出水室15各腔室通过出水室侧壁19连成一体。进水室左腔室壁板3和进水室右腔室壁板6在靠进水室主片10端相距3~8mm距离。进水室左腔室4设计有进水室左腔室进水口2,进水室右腔室7设计有进水室右腔室进水口8。出水室左腔室壁板20和出水室右腔室壁板18在靠出水室主片14端相距3~8mm距离。出水室左腔室22设计有出水室左腔室出水口21,出水室右腔室16设计有出水室右腔室出水口17。所述一体多用水室散热器芯体被隔板27分为芯体左子模块24和芯体右子模块12。进水室左腔室4、芯体左子模块24和出水室左腔室22构成一个冷却液流动区域,进水室右腔室7、芯体右子模块12和出水室右腔室16组成另一个冷却液流动区域。隔板27与进水室主片10、出水室主片14通过搭接方式钎焊成连接。进水室主片10、右护板11、出水室主片14、左护板23、芯体左子模块散热带25、芯体左子模块冷却管26、隔板27、芯体右子模块散热带28、芯体右子模块冷却管29通过钎焊组成一体多用水室散热器的芯体,进水室密封圈9置于进水室主片密封圈槽位30中,出水室密封圈和出水室主片密封圈槽位结构相同,出水室密封圈置于出水室主片密封圈槽位中,上述芯体、进水室密封圈、出水室密封圈、一体多用进水室以及一体多用出水室通过进水室主片和出水室主片的翻边结构扣压组成一体。冷却液a从进水室左腔室进水口2进入进水室左腔室4,经由芯体左子模块24冷却,流到出水室左腔室22,并从出水室左腔室出水口21流出,完成放热过程。冷却液b从进水室右腔室进水口8流入进水室右腔室7,经由芯体右子模块12冷却,流到出水室右腔室16,并从出水室右腔室出水口17流出,完成热交换过程。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一体多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体多用水室散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体多用水室散热器,包括水室、芯体和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所述水室一体成型并分为多个互不连通的独立腔室,每个腔室均有独立的进水口或出水口,相邻腔室通过侧壁相连,芯体由护板、冷却管、散热带、隔板和主片钎焊而成,芯体通过隔板分成多个独立子模块,各独立子模块有相应的冷却管和散热带,芯体通过主片翻边结构与水室扣压组成一体,主片冲有密封圈槽位,密封圈置于主片密封圈槽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多用水室散热器,包括水室、芯体和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所述水室一体成型并分为多个互不连通的独立腔室,每个腔室均有独立的进水口或出水口,相邻腔室通过侧壁相连,芯体由护板、冷却管、散热带、隔板和主片钎焊而成,芯体通过隔板分成多个独立子模块,各独立子模块有相应的冷却管和散热带,芯体通过主片翻边结构与水室扣压组成一体,主片冲有密封圈槽位,密封圈置于主片密封圈槽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多用水室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室相邻腔室只通过侧壁相连成一个整体,顶部不相连,腔室之间的壁板靠主片端相距3~8mm。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俊朝黄万鹏陈耀远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