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扳手及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1615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扳手及组件,涉及工具技术领域。一种新型扳手,包括本体和多个棱柱体,本体具有至少一端设置有开口的容纳腔,每个棱柱体的部分或全部穿过开口并伸入容纳腔内,容纳腔内设置具有多个限位通孔的限位板,多个棱柱体对应穿过多个限位通孔,且棱柱体以可沿限位通孔的延伸方向活动的方式布置。该新型扳手的结构可作用于各种样式的螺丝、螺母,使用范围广,同时不受螺丝、螺母位置的限制,可灵活调节使用角度,使用方便。一种新型扳手组件,包括电动装置、上述新型扳手,电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新型扳手以延伸方向为转动中心线转动。可以快速的作用于螺母等零件,提高效率,扩大应用范围。

A new type of wrench and compon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type of wrench and a component,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tool. A new wrench comprises a body and a plurality of prismatic body having at least one end is provided with a holding cavity opening, each prism in whole or in part through the opening and extends into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cavity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limiting hole spacing plate, a plurality of prisms corresponding to a plurality of limiting pass through the hole, the extending direction of the prism and the arrangement of activities to the limit through hole way. The structure of the new spanner can be applied to all kinds of screws and nuts. It is widely used and is not limited by the position of screws and nuts. It can flexibly adjust the angle of use and make it convenient to use. A new wrench assembly includes an electric device and the new spanner. The electric device is configured to drive the new spanner to rotate in the direction of rotation centerline. It can be used quickly in nuts and other par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xpand the application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扳手及组件
本技术涉及工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扳手及组件。
技术介绍
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利用杠杆原理拧转螺栓、螺钉、螺母和其他螺纹紧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固件的工具。种类较多,如呆扳手、梅花扳手、两用扳手、活扳手、钩形扳手、套筒扳手、内六角扳手、扭力扳手。常规采用的扳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固定扳手只能适用于固定型号的螺栓,另一种是活动扳手,能调节齿口的宽度来适应不同的型号的螺栓。对于普通开口扳手或梅花扳手,当遇到多种型号的螺栓需要处理时,必须要配备所有型号。活动扳手又因为前端部位较厚,在平面上拧螺栓时需要向上倾斜一定的角度,实际操作时经常会因为角度问题而反复调整齿口,使用起来较为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扳手,该新型扳手的结构可作用于各种样式的螺丝、螺母,使用范围广,同时不受螺丝、螺母位置的限制,可灵活调节使用角度,使用方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扳手组件,将上述新型扳手与电动装置连接,可以快速的作用于螺母等零件,提高效率,扩大应用范围。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扳手,包括本体和多个棱柱体,本体具有至少一端设置有开口的容纳腔,每个棱柱体的部分或全部穿过开口并伸入容纳腔内,容纳腔内设置具有多个限位通孔的限位板,多个棱柱体对应穿过多个限位通孔,且棱柱体以可沿限位通孔的延伸方向活动的方式布置。优选地,棱柱体具有第一限位端,第一限位端被设置为用于限制棱柱体沿限位通孔的延伸方向的往复活动路径。优选地,新型扳手还包括弹性件,本体具有与开口相对的底壁,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限位端与底壁。优选地,棱柱体具有远离第一限位端的第二限位端,第二限位端被设置为用于限制棱柱体沿限位通孔的延伸方向的往复活动路径。优选地,棱柱体的第一限位端、第二限位端为六棱柱,多个六棱柱的断面呈蜂窝状紧密排列。优选地,新型扳手还包括与本体可拆卸连接的手柄。优选地,手柄具有第一端部、连接部以及与本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端部,第二端部还通过连接部与第一端部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优选地,手柄通过固定件卡接于本体,并驱动本体转动。优选地,本体的外表面设有防滑件。一种新型扳手组件,包括电动装置、上述新型扳手,电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新型扳手以延伸方向为转动中心线转动。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扳手,通过本体中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中设置的限位板、穿过限位板的棱柱体,实现不受螺丝、螺母位置的限制,可作用于各种样式的螺丝、螺母。使用灵活、便捷,具有很广的使用范围。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新型扳手组件,将上述新型扳手与电动装置连接,通过电动装置的驱动,提高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新型扳手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棱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新型扳手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新型扳手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新型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新型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新型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5提供的新型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5提供的手柄与本体连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新型扳手;110-本体;111-容纳腔;113-底壁;115-限位齿;117-防滑件;119-凹槽;120-棱柱体;121-第一限位端;123-第二限位端;125-活动部;130-限位板;131-限位通孔;133-第一限位板;135-第二限位板;200-新型扳手;201-弹性件;300-新型扳手;310-手柄;311-第一端部;313-连接部;315-第二端部;400-新型扳手;500-新型扳手;510-手柄;511-固定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垂直”、“平行”、“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扳手100,包括本体110、多个棱柱体120和限位板130。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10为圆柱体,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本体110可以为多棱柱体120或矩形体等,本技术对其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10的一端设置有开口的容纳腔111,本体110具有与开口相对的底壁113,每个棱柱体120的全部穿过开口并伸入容纳腔111内,且棱柱体120的长度小于容纳腔111开口与底壁113的距离。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本体110可以设置为两个或多个端面均具有开口的容纳腔111,即具有多个可操作的端部,本技术对其不做限定。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每个棱柱体120的部分穿过开口并伸入容纳腔111内,本技术对其不做限定。请参照图2,容纳腔111内设置有多个限位通孔131的限位板130,多个限位通孔131与多个棱柱体120相匹配,多个棱柱体120对应穿过多个限位通孔131。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棱柱体120的数量与限位通孔131的数量也可以不等,例如,棱柱体120的数量大于限位通孔131的数量,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扳手及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多个棱柱体,所述本体具有至少一端设置有开口的容纳腔,每个所述棱柱体的部分或全部穿过所述开口并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内设置具有多个限位通孔的限位板,所述多个棱柱体对应穿过所述多个限位通孔,且所述棱柱体以可沿所述限位通孔的延伸方向往复活动的方式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多个棱柱体,所述本体具有至少一端设置有开口的容纳腔,每个所述棱柱体的部分或全部穿过所述开口并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内设置具有多个限位通孔的限位板,所述多个棱柱体对应穿过所述多个限位通孔,且所述棱柱体以可沿所述限位通孔的延伸方向往复活动的方式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棱柱体具有第一限位端,所述第一限位端被设置为用于限制所述棱柱体沿所述限位通孔的所述延伸方向的往复活动路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扳手还包括弹性件,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底壁,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底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棱柱体具有远离所述第一限位端的第二限位端,所述第二限位端被设置为用于限制所述棱柱体沿所述限位通孔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