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扳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7618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3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扳边机,包括框架、电机、固定装置和扳边装置,电机位于所述框架内部,固定装置位于框架之上,扳边装置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框架的上方,扳边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主动轴和从动轴,主动轴连接电机,主动轴与从动轴延伸出固定装置后侧以外的位置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主动轴与从动轴延伸出固定装置前侧以外的位置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上压辊和下压辊,下压辊的外侧设有突出于上压辊的圆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扳边机采用上下压辊配合的方式,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制品,且该扳边机结构简单,操作和维护均较为方便,能够实现机械化生产,相对于传统手工扳边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扳边机

技术介绍

扳边是油漆桶等大型金属制品的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传统的扳边方式为手工敲打方式,手工敲打的方式能够适应多种不同形状的产品的加工,但是费时费力,特别当产品厚度较大或者硬度较高时,手工扳边的方式变得极为困难,也不能够保证扳边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扳边机,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扳边机,包括框架、电机、固定装置和扳边装置,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框架内部,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框架之上,所述扳边装置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框架的上方,所述扳边装置包括上下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电机,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的头端和尾端分别延伸出所述固定装置的前侧和后侧以外,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延伸出所述固定装置后侧以外的位置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延伸出所述固定装置前侧以外的位置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上压辊和下压辊,所述下压辊的外侧设有突出于所述上压辊的圆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框架前侧和后侧的前固定装置和后固定装置,所述前固定装置包括前固定支架和与所述前固定支架相连的升降轴,所述后固定装置包括后固定支架和与所述后固定支架相连的固定轴。
进一步的,所述圆台的顶端与所述下压辊固定连接且直径与所述下压辊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轴的顶端设有便于旋转的旋转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轴上设有螺纹,所述前固定支架与所述升降轴连接的位置设有与所述螺纹相匹配的螺纹槽,所述升降轴通过所述螺纹与所述螺纹槽的配合固定于所述前固定支架上,且可通过自身的旋转实现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轴与所述固定轴的底部均与所述从动轴的顶部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设有所述前固定装置的一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相应位置设有便于定位的定位杆。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出的扳边机采用上下压辊配合的方式,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制品,且该扳边机结构简单,操作和维护均较为方便,能够实现机械化生产,相对于传统手工扳边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扳边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扳边机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扳边机的右视图;
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扳边机的后视图。
图中:
10、框架;11、挡板;12、定位杆;20、电机;30、固定装置;31、前固定装置;311、前固定支架;312、升降轴;313、旋转把手;314、螺纹;32、后固定装置;321、后固定支架;322、固定轴;40、扳边装置;41、主动轴;411、下压辊;412、圆台;42、从动轴;421、上压辊;43、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扳边机,包括框架10、电机20、固定装置30和扳边装置40,所述电机20位于所述框架10内部,所述固定装置30位于所述框架10之上,所述扳边装置40通过所述固定装置30固定于所述框架10的上方,所述扳边装置40包括上下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主动轴41和从动轴42,所述主动轴41连接所述电机20,所述主动轴41与所述从动轴42的头端和尾端分别延伸出所述固定装置30的前侧和后侧以外,所述主动轴41与所述从动轴42延伸出所述固定装置30后侧以外的位置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43,所述主动轴41与所述从动轴42延伸出所述固定装置30前侧以外的位置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上压辊421和下压辊411,所述下压辊411的外侧设有突出于所述上压辊421的圆台412;所述固定装置30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框架10前侧和后侧的前固定装置31和后固定装置32,所述前固定装置31包括前固定支架311和与所述前固定支架311相连的升降轴312,所述后固定装置32包括后固定支架321和与所述后固定支架321相连的固定轴322。
进一步的,所述圆台412的顶端与所述下压辊411固定连接且直径与所述下压辊411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轴312的顶端设有便于旋转的旋转把手313。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轴312上设有螺纹314,所述前固定支架311与所述升降轴312连接的位置设有与所述螺纹314相匹配的螺纹槽,所述升降轴312通过所述螺纹314与所述螺纹槽的配合固定于所述前固定支架311上,且可通过自身的旋转实现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轴312与所述固定轴322的底部均与所述从动轴42的顶部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10设有所述前固定装置31的一侧设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的相应位置设有便于定位的定位杆12。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轴41与所述电机20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使用时,将待扳边的半成品的边缘卡入上压辊421和下压辊411之间,转动旋转把手313,使升降轴312下降,带动上压辊421下降,由于下压辊411前端的圆台412设计,使半成品的边缘弯折,随着上压辊421和下压辊411的相对旋转,带动半成品旋转,从而完成扳边工序。
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出的扳边机采用上压辊421和下压辊411配合的方式,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制品,且该扳边机结构简单,操作和维护均较为方便,能够实现机械化生产,相对于传统手工扳边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扳边机,包括框架、电机、固定装置和扳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框架内部,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框架之上,所述扳边装置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框架的上方,所述扳边装置包括上下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电机,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的头端和尾端分别延伸出所述固定装置的前侧和后侧以外,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延伸出所述固定装置后侧以外的位置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延伸出所述固定装置前侧以外的位置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上压辊和下压辊,所述下压辊的外侧设有突出于所述上压辊的圆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框架前侧和后侧的前固定装置和后固定装置,所述前固定装置包括前固定支架和与所述前固定支架相连的升降轴,所述后固定装置包括后固定支架和与所述后固定支架相连的固定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扳边机,包括框架、电机、固定装置和扳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框架内部,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框架之上,所述扳边装置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框架的上方,所述扳边装置包括上下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电机,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的头端和尾端分别延伸出所述固定装置的前侧和后侧以外,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延伸出所述固定装置后侧以外的位置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延伸出所述固定装置前侧以外的位置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上压辊和下压辊,所述下压辊的外侧设有突出于所述上压辊的圆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框架前侧和后侧的前固定装置和后固定装置,所述前固定装置包括前固定支架和与所述前固定支架相连的升降轴,所述后固定装置包括后固定支架和与所述后固定支架相连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磊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永峰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