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再生能源供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1497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0 21:44
一种可再生能源供能系统,包括配余热锅炉燃气发电系统、沼气发酵系统、供暖系统、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CO2捕集系统、CO2朗肯循环发电系统;配余热锅炉燃气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送风机、空气压缩机、燃烧室、燃气轮发电机组、余热锅炉、集热器、引风机、烟囱;沼气发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沼气发酵罐、与燃烧室相连的沼气储存罐,沼气发酵罐经泵与安装于余热锅炉的水换热器相连;供暖系统包括依次循环连接的预设在余热锅炉内的加热水器、供热管道、热用户、回水管道、回水泵,回水管道上设置补水箱;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吸收器经泵和节流阀与发生器相连,发生器与换热器相连,换热器与安装于余热锅炉的集热器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节约能源,还可到冷、热、电三联供,实现能源的分布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再生能源供能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供能系统。
技术介绍
“分布式能源”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可独立运行,也可并网运行,是以资源、环境效益最大化确定方式和容量的系统,将用户多种能源需求,以及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系统整合优化,采用需求应对式设计和模块化配置的新型能源系统,是相对于集中供能的分散式供能方式。我国分布式能源正处于发展过程,对分布式能源认识存在不同的表述,其中主要的一种是指将热、电、冷系统以小规模、小容量、模块化、分散式的方式直接安装在用户端,可独立地输出热、电、冷能的系统。能源包括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燃料电池和燃气热、电、冷三联供等多种形式。结合目前我国能源需求现状,分布式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紧缺地区用能困难,缓解我国严重缺电局面、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可缓解环境、电网调峰和长距离电力输送的压力,解决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问题,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利用结构。节能是一个国家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我们还坚持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不能使资源有效的循环利用,就会使社会的整个资源环境加剧恶化,并且造成能源的快速枯竭。据可靠资料,我国工业能源的消耗在总体成本中占有最多的份额,而能源的有效使用率仅仅只有三成左右,成本支出比欧洲发达国家高出很多,所以考虑到经济效益,节能设备的推广是势在必行的一大举措。能源的短缺是目前全世界都面临的一项严重考验,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谋求发展,开发新新能源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节约能源上下足功夫。目前,国内余热节能锅炉的设计和开发已经逐渐成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会越来越发现节能设备是一个必然趋势。节能锅炉的招牌不仅仅是商家促销的一个重头砝码,更是对社会和环境的一大贡献。纵观现有能源和技术来看,研发新能源的高效利用方式,实现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系统,可有效缓解含碳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和安全性问题,从而高效利用新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可再生能源耦合提供冷、热、电能源的可再生能源供能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供能系统,包括配余热锅炉燃气发电系统、沼气发酵系统、供暖系统、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CO2捕集系统、CO2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所述配余热锅炉燃气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送风机、空气压缩机、燃烧室、涡轮机、余热锅炉、集热器、引风机、烟囱,所述涡轮机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提供电源,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涡轮机、涡轮发电机同轴,所述集热器安装在余热锅炉,作为其他子系统的可调节热源。所述沼气发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沼气发酵罐、沼气储存罐,所述沼气发酵罐与安装于余热锅炉内的集热器相连,所述沼气储气罐与燃烧室相连;所述供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水器、供热管道、热用户、回水管道、回水泵,所述回水泵与加热水器相连,所述回水管道上设置补水箱,所述加热水器安装于余热锅炉内;所述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所述吸收器经泵和节流阀与发生器相连,所述发生器与预安装于余热锅炉内的集热器相连。上述可再生能源供能系统,还包括CO2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所述CO2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CO2蒸发器、汽轮机、CO2冷凝器、液态CO2泵,所述汽轮机驱动汽轮发电机发电提供电源,所述液态CO2泵与CO2蒸发器相连,所述CO2蒸发器与安装于余热锅炉内的集热器换热,所述CO2朗肯循环发电系统中工质CO2由CO2捕集系统提供,剩余CO2可进行资源化利用。上述可再生能源供能系统,还包括太阳能换热系统,所述太阳能换热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所述太阳集热器与CO2蒸发器相连,作为CO2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的热源,所述CO2蒸发器与安装于余热锅炉内的集热器相连,所述安装于余热锅炉内的集热器作为CO2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的补充热源。本专利技术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技术进步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余热锅炉回收燃料的热能,不仅节约了能源,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以做到冷、热、电三联供,实现能源的分布利用。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与余热锅炉互补为CO2朗肯循环系统提供能源,组成多能源耦合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多种可再生能源耦合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和能源供应可靠等特点。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集热器将余热锅炉收集的热能合理可控的分配给各个子系统。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捕集到的CO2,一方面使其资源化转化;另一方面通过余热锅炉或太阳能为热源的CO2朗肯循环,实现CO2发电;同时,CO2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利用CO2作为循环工质,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沼气发酵系统为燃气轮发电机组提供燃料,燃气轮发电机组的余热又为维持沼气发酵系统温度提供热源,如此循环,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本专利技术的CO2朗肯循环和燃气轮发电机组的发电可以用于整个系统的电力消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送风机,2、空气压缩机,3、涡轮机,4、燃烧室,5、涡轮发电机,6、燃煤发电厂,7、余热锅炉,8、集热器,9、引风机,10、烟囱,11、沼气发酵罐,12、沼气储气罐,13、CO2吸收塔,14、富液泵,15、贫富液换热器,16、CO2解吸塔,17、换热器,18、泵,19、贫液泵,20、烟囱,21、加热水器,22、回水泵,23、补水箱,24、热用户,25、换热器,26、发生器,27、冷凝器,28、节流阀,29、蒸发器,30、吸收器,31、泵,32、节流阀,33、太阳能集热器,34、CO2蒸发器,35、汽轮机,36、CO2冷凝器,37、液态CO2泵,38、发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再生能源供能系统,如图1所示,配余热锅炉燃气发电系统、沼气发酵系统、CO2捕集系统、CO2朗肯循环发电系统、供暖系统、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太阳能换热系统。所述配余热锅炉燃气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送风机1、空气压缩机2、燃烧室4、燃气轮发电机组、余热锅炉7、集热器8、引风机9、烟囱10,燃气轮发电机组包括涡轮机3和涡轮发电机5,燃烧室4、余热锅炉7与涡轮机3相连,其中空气压缩机2与涡轮机3、涡轮发电机5同轴。所述沼气发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沼气发酵罐11、沼气储存罐12,所述沼气发酵罐11与安装于余热锅炉7内的集热器相连,所述沼气储气罐12与燃烧室4相连,做完工的燃气一部分进入余热锅炉,另一部分引入燃煤电厂加热给水。配余热锅炉燃气发电系统与沼气发酵系统配合工作,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在燃烧室内压缩空气与来自沼气储存罐内的沼气燃烧产生高温烟气,燃烧的高温烟气驱动涡轮机做功,带动涡轮发电机发电。所述沼气发酵罐中,可作为沼气发酵原料的有机物质是相当丰富的,其产生沼气的潜力是十分可观的。除矿物油和木质素外,所有的有机物,如人畜粪便、作物秸秆、青草、垃圾、含有机质的工业废水、污泥等都可以作为沼气发酵原料(基质),保证了燃气轮发电机组的可靠运行,同时,也确保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所述CO2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CO2蒸发器34、汽轮发电机组、CO2冷凝器36、液态CO2泵37,所述液态CO2泵37与CO2蒸发器34相连,所述汽轮发电机组包括汽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再生能源供能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再生能源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配余热锅炉燃气发电系统、沼气发酵系统、供暖系统、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CO2捕集系统、CO2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所述配余热锅炉燃气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送风机(1)、空气压缩机(2)、燃烧室(4)、涡轮机(3)、余热锅炉(7)、集热器(8)、引风机(9)、烟囱(10),所述涡轮机(3)驱动涡轮发电机(5)发电提供电源,所述空气压缩机(2)与涡轮机(3)、涡轮发电机(5)同轴,所述燃气发电系统的烟气一部分进入余热锅炉,另一部分进入燃煤电厂加热给水;所述沼气发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沼气发酵罐(11)、沼气储存罐(12),所述沼气发酵罐(11)与安装于余热锅炉内的集热器(8)相连,所述沼气储气罐(12)与燃烧室(4)相连;所述供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水器(21)、热用户(24)、回水泵(22),所述回水泵(22)与加热水器(18)相连,所述回水管道上设置补水箱(23),所述加热水器(21)安装于余热锅炉(7)内;所述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发生器(26)、冷凝器(27)、蒸发器(29)、吸收器(30),所述吸收器(30)经泵(31)和节流阀(32)与发生器(26)相连,所述发生器(26)与预安装于余热锅炉(7)内的集热器(8)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再生能源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配余热锅炉燃气发电系统、沼气发酵系统、供暖系统、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CO2捕集系统、CO2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所述配余热锅炉燃气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送风机(1)、空气压缩机(2)、燃烧室(4)、涡轮机(3)、余热锅炉(7)、集热器(8)、引风机(9)、烟囱(10),所述涡轮机(3)驱动涡轮发电机(5)发电提供电源,所述空气压缩机(2)与涡轮机(3)、涡轮发电机(5)同轴,所述燃气发电系统的烟气一部分进入余热锅炉,另一部分进入燃煤电厂加热给水;所述沼气发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沼气发酵罐(11)、沼气储存罐(12),所述沼气发酵罐(11)与安装于余热锅炉内的集热器(8)相连,所述沼气储气罐(12)与燃烧室(4)相连;所述供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水器(21)、热用户(24)、回水泵(22),所述回水泵(22)与加热水器(18)相连,所述回水管道上设置补水箱(23),所述加热水器(21)安装于余热锅炉(7)内;所述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发生器(26)、冷凝器(27)、蒸发器(29)、吸收器(30),所述吸收器(30)经泵(31)和节流阀(32)与发生器(26)相连,所述发生器(26)与预安装于余热锅炉(7)内的集热器(8)相连。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选韩小婷刘小贞孟鑫于佐东高艳丰张相洲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